高階車種與入門車種的速度差異(上坡部分而言)

i1334 wrote: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哪位...(恕刪)


我有兩台公路車,騎同一路段,感覺差異不小,即使同一時間完成,高檔那台車的疲累程度
比低檔那台輕不少,若是一樣的疲累程度,同一路段(新烏路到烏來老街)可以省個兩分鐘,
所以我的感覺是車架的剛性與協調度讓我的踩踏效率高了一些些,當然輪組也是個關鍵,好一
點的管胎,輕一點的輪組,爬起山來當然得心應手。

至於下坡,說真的,甚麼車都可以很快,只要你的膽子夠大,真的,跟車子關係不大。。

從另一台大笨牛換到另一隻大笨牛!哈哈哈!!
C.D. wrote:
Don't buy ...(恕刪)


感謝CD觀點前輩的回應

..............................................................................................
小弟目前騎乘TCR Alliance (身高176 體重78 M size)

小格頭爬坡(國史館 to 海倫咖啡 11.8km 35分半)

友人騎乘TCR Advanced 32分多

新烏路(85度C to 烏來老街 13.8km 30分整).....一樣輸友人3分多

想知道說換車能提升多少%,以做為敗家前的考量
...............................................................................................

您清楚的解決了我的問題.....感謝~!

i1334 wrote:
請問各位前輩高階車種...(恕刪)



小弟也來回覆一下樓主的留言

小弟也算是公路車新手,大概只有一個多月的車齡,之前騎車的經驗大概是十幾年前讀國中的時候

3公里速差重要嗎?樓主騎車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您是要參加比賽我想這3公里是很重要,還是你不喜歡輸的感覺或是要挑戰自己的極限

當體力固定的時候,車子的車架類型、輪組、大盤和飛輪的齒數都是一樣的那麼不同等級的套件對速度有沒有影響

我想這個答案樓主應該是知道答案的,3-5萬的車應該很難全車是DURA-ACE或是Record的套件

shimano對套件的分級是以表面處理的精密度來分級,Campagnolo是以材料的好壞來做套件的分級
(引言:"公路車完全攻略",如有誤請高手指教)

既然表面處理的精密度不同(以shimano為例),那在相同功率(腳力)的輸出下能得到的效能一定有差異

只是這效能的差異有3公里嗎?很抱歉我不能給你答案

當你的體力固定,車架類型變速器套件等級固定,那麼不同的輪組呢?

我想輪組的反應該會比不同等級變速器反映出來更明顯,畢竟他是和路面最直接接觸的

那不同的車架呢?我想這應該是樓主最關心的吧!
(由樓主:"Giant TCR Advanced vs TCR Alliance"知,有誤請樓主指教)

我只有騎過鋁合金(7005),有人說他是很硬的材質對路面的反應明顯

但有人說7005的鋁合金有點軟,那誰說得有錯呢?

車架細微的差異會造成我們對相同材質所組成的車所反映的路面狀況有所不同

每個人的騎乘感覺也會不同,不同的材料所組成的車架會對不同狀況的路面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

請問樓主你要參加比賽嗎?如果是那麼最大功率輸出是很重要問題

如果不是,請問樓主你口袋夠深嗎?如果夠深我想這也不會是個問題

反正你不同的車都組一台來慢慢品味就好了!

我想樓主應該是和我一樣口袋不深的人吧!既然口袋不深,應該有一定的預算

那您就組一部您能舒服騎乘的車就好了,車子舒適的騎程度應該會比上面那些問題更重要

如果您能以你身體最舒服的方式來騎程,那你就會一直想騎

我想這應該才會是你想騎車的目的,這也不是一種挑戰自我極限的一種方式嗎?

騎車應該不需要那麼複雜,而是能在舒服的狀況騎乘下我們去適應這部車

我們去適應車應該會比車子來適應我們的挑戰還大吧!

我想這是單存想騎車的人可以認同的
我又來亂一下
樓主騎的那些路段都是車多的公路
還是騎慢一點比較好

那附近有條路車不多可以去騎比較安全
石碇往華梵工學院到坪林交流道這段車比較少...路又很寬...比較安全
如果覺得距離不夠
再加碼坪林交流道到雙溪...路上也是車很少
如果還是覺得不夠
可以再加碼雙溪經雙泰公路到大溪
這些路上都沒車而且空氣很好風景秀麗
4~5萬是入門車種......

我的GIANT R1000不就是..........
單車語錄:觀音山若練的好,沒有啥山爬不了 http://picasaweb.google.com/poloychen
poloychen wrote:
4~5萬是入門車種....(恕刪)

>>>>
R 1000 也不錯, 算是通勤-入門 過渡版本
老師不是有講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差是說來安慰自己的啦!

i1334 wrote:
友人騎乘TCR Advanced 32分多
新烏路(85度C to 烏來老街 13.8km 30分整).....一樣輸友人3分多...(恕刪)

我想樓主應該有購車的預算跟計畫了,

否則提出這個問題,就算答案真的是換高階車比較強,

沒有真的去買一台回來也沒意義,

最後不過是一堆人在這裡戰來戰去打嘴砲而已。



與其在這裡想東想西,

樓主不如就去買台

一級車架+一級輪組+一級變速+一級調教配合一級fitting的車

自己親身比較一下,這樣實在多了!



期待樓主的使用心得。



備註:
提醒一下,同樣的配備
A騎提升17%
B騎不見得也能提升17%
想知道答案,只有自己買一台回來騎才有結果。

其實最經濟實惠的方式是
跟你朋友交換TCR Advanced來騎一下,
他騎你的TCR Alliance,
這樣兩個人都可以
「同一人騎不同車」這樣比較,
應該比我們在這裡瞎哈拉快。
只要是柏油路 都是RB的天下!http://xavier0107.blogspot.com/
一分錢一分貨
有好的腳力一定要有好車
比賽時差0.01秒也是輸
如果腳力相同(輸出功率相同)重量差一公斤
車手體重加車重如果是75公斤
則以位能差來說別人爬高一仟公尺你就要多爬1000/75=13公尺
如果當時爬坡車速為每小時20公里坡度是5%
13公尺換成時間約為(13/(20*1000))*60*60*100/5=46.8秒
差46.8秒可是連車尾燈都看不見...那就不用比了!
上面的結論還忽略了再加速時差...再加上去差別還會更大

可見車重差有多大
如是是8.8公斤跟6.8公斤比那差別就更大了!

一般人坡度5%可能車速只有10公里/小時
上面的時差就是46.8*2=93.6秒了...差太多了!不公平沒得比了!
為何大家追求輕量化顯而易見!

我的Newest 1.0加卡踏9.7公斤..這那能用!
有Co-Co..我也要去弄一部6.8公斤的

感謝flite1000解說

原來追求輕量化的用意是這樣阿~

嗯,努力減肥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