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男的輕量夢-Aura Mk3: 5.4kg + 新照片(p.47)

deanet wrote:
不過Vul哥因為他彈...(恕刪)

所以如果我直接量好一邊之後,同樣裁一條一樣長度的
就不會偏掉了是嗎?
deanet wrote:
我覺得比較硬 彈性Q的感覺更強 變型磨擦還沒發生過
目前使用狀況良好 之前登山車已經使用約1年 079這台使用大約1個月
變速都還算滑順 可能小黑線也有差


很完美的走線弧度,讚~

可否分享一下"小黑線"或"小紅線"是什麼線?
vul4 wrote:
所以如果我直接量好一...(恕刪)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想 不過079下管走線孔高低不同 所以還是會有點誤差
後來還是左右長度有一點誤差. 盡量讓他兩邊平衡.
這是我的小小心得啦~



givemelightbike wrote:
很完美的走線弧度,讚~

可否分享一下"小黑線"或"小紅線"是什麼線?(恕刪)


小黑就是傳說的奈米塗裝線 aican, aligator等廠牌或是散裝都有
小紅似乎是Dura-ace的配線, 另一種是SLICK研磨的

目前我是用黑的 順暢感是真的有好些.不知道是塑鋼還是內線的功勞
不過兩個搭在一起效果不錯就是了 單價大約一條30-50塊
想說差沒多少錢買來試試

下次有想用用看紅線 一來是配色 也順便看看效果好不好
http://www.flickr.com/photos/deanet/
givemelightbike wrote:
公路車上一車份的普通線組(包括外管、內線、端頭)不太可能超過200g

恩,我誤了
我忘了外管沒用那麼多

至於三種線
金屬色線 - 不鏽鋼
小黑線 - 鐵氟龍
小紅線 - 奈米
我用不鏽鋼線抹黃油其實就很順了
小黑小紅,看測試影片是小黑跟金屬色線差一點點而已,但小紅極度順暢
小紅的塗層聽說也相當耐
會考慮看看
至於那個power cordz,又一個鬼神級的價格
FM166 碟煞碳車架組 size 54,車架 1.04 kgw、前叉 0.42 kgw、
座管 0.12 kgw,共 1.58 kgw。
車架+前叉跟 size 54 的 CAAD10 差不多重。




twoolin wrote:
FM166 碟煞碳車...(恕刪)


到貨了~!恭喜啦~~!
http://www.flickr.com/photos/deanet/

twoolin wrote:
FM166 碟煞碳車架組 size 54,車架 1.04 kgw、前叉 0.42 kgw、
座管 0.12 kgw,共 1.58 kgw。
車架+前叉跟 size 54 的 CAAD10 差不多重。


CAAD10 54cm 原廠標1140的樣子, 結果朋友含前叉溝爪秤起來16**kg...FM166輕多了~
gn26751380 wrote:
CAAD10 54cm 原廠標1140的樣子, 結果朋友含前叉溝爪秤起來16**kg...FM166輕多了~


如果沒記錯的話,CAAD10 鋁車的全碳叉是 390gw。
你的朋友是不是連(部分)頭碗組一起秤了?...
我秤 CAAD10 是含下頭碗組、BB30轉24套筒、吊耳,不記得有沒有含座管束。
秤 FM166 時,車架上只多了吊耳,消光黑無塗裝重量。
就算差個 100g 也不算"輕多了",
一來不是轉動部件,二來我體重就 71 kgw...
我朋友在我的 FB 上說(FM166)"以 carbon 來說不輕",
我回說"以白牌來說,是讓人安心的重量。太輕我反而不敢用。"。

twoolin wrote:
如果沒記錯的話,CA...(恕刪)


FM166可是碟煞版本的車架,CAAD10C夾板跟碟煞版本的重量差異就很明顯了

我覺得你朋友似乎是沒考慮到碟煞車架跟前叉本來就會因為碟煞需求而強化增加的重量

CAAD10在鋁合金是重量與性能平衡的優質車架,但是比他略重或重一點點品質好的碳纖車架來比較CAAD10就沒什麼優勢了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下雨天,編輪天...

1.輪圈: Nextie carbon tubular (model: NXT20T02),24孔,高20mm,寬23mm,ERD 605mm,實測重量239.6g。






和上次用的Farsports 20mm相比(連結),Nextie的加工質感好多了,表面光滑、接縫平順、鑽孔處完全沒有雜毛,輪子編好後的張力平衡度和真圓度都很不錯,而且價錢還比Farports便宜。Nextie的輪圈可選擇basalt或bare carbon煞車面,我是選後者,標稱重量比basalt版本稍微輕一點(245g vs 230g, +/-10g)。

這個輪圈的鋼絲孔有方向性,spoke direction貼紙所標示的是正確方向。

2.花鼓: Extralite UltraRear SR,實測重量156.0g。(相關文章)





Extralite的花鼓有個特色,花鼓耳的內側都有一道凸緣,我一直不太瞭解這個設計的用意,直到編輪時才恍然大悟。一般來說,在非傳動側用放射狀編法時,因為鋼絲角度大的關係,鋼絲不會緊貼花鼓耳,這樣會讓彎角處的應力變化較大而縮短鋼絲壽命。如果花鼓耳的厚度在3mm以下,非傳動側的放射狀鋼絲可加上薄的黃銅墊片(spoke head washer),就可消除鋼絲和花鼓耳的間隙(相關文章)。Extralite的花鼓耳厚度是3mm,凸緣處則有4mm,剛好可以頂住鋼絲的彎角,和墊片的功能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這顆花鼓的鋼絲孔導角特別深,鋼絲頭很服貼,非常賞心悅目。







Extralite的花鼓耳距都蠻大的,UltraRear SR這個型號的左耳中心距甚至達到42mm(內側),所以NDS的張力會較低,用計算機試算的結果,張力的比例(NDS:DS)是0.448:1。因為鋼絲張力較低,所以我認為體重偏高的人如果要用Extralite的花鼓,最好搭配剛性好的高框以防止鋼絲鬆掉。不過大耳距的花鼓可提升輪組側向剛性,也不完全是缺點,手編輪的搭配要考量個別組件的特性,這也是編輪有趣的地方。

我的輪組DS側張力是120kgf左右(用不太準的Park TM-1量的,讀數是12.5~13),NDS側張力在Park的對照表上則查不到(TM-1的刻度是1.5~2)。偏低的NDS張力是否會常常跑掉,我之後再持續觀察。


3.
鋼絲: 中南Aero360 - DS 291mm、NDS 289mm,總重107.4g。
鋁頭: 中南ACC144,總重9.2g。
鋁頭墊片: Sapim PolyAx HM,總重4.1g。

4.成品 - 516g:


輪子編好的隔天就迫不急待地上管胎了,不過Tufo S3 Lite<215這條胎比牛皮還硬,雖然事先已經打氣、拉伸並試裝過,但我用管胎膠粘胎的下場以失敗作收,最後1/4的胎體幾乎裝不上去,就算勉強裝上也無法調整到置中的位置。黏Tufo的胎讓我身心俱疲(前輪那條Elite Jet<160g還不難黏啊...),現在還拿不定主意要改用雙面膠來黏(還得先除掉輪圈的殘膠...),或是換成彈性好的Vittoria?

Stay tuned & ride safe ...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