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遇到一個車友,他騎著公路車,整台車看起來都沒裝上該裝的東西,只有一個後尾燈,
連馬錶也沒裝。變速跟煞車的外管也只留一小節固定用的那部份。
該車友說他的車很輕,經同意後我舉了一下,真的輕到我下一跳,該車友說他沒量過最後重量,
不過肯定低於6公斤,重點是他的車居然都沒用碳纖維,他車都是鋁合金的,我就問說這樣很貴吧?
他回答其實不會,他一台公路車最貴的只在輪組,因為這一個他沒辦法省錢,其他的都都買普通的,
然後把該零件"鑽洞"!我詳細一看,天阿!他真的很多地方都"鑽鑽鑽"!
車架下管、上管、把手、大盤(連曲柄都鑽)、龍頭、頭碗、前叉都鑽,座管用切的!
我問他這樣不危險嗎?車友的回答是他學機械的,有評估計算過,鑽的孔都是安全的,
不會危害到結構部份,只要不跳落差,遇到坑洞都還OK的!
最後他也說,沒錢有沒錢的玩法,不要都去瘋碳纖維,他就佩服鋼管車友,因為鋼管車友不會去追求
重量,而是質感,他遺憾的是沒錢,所以只好買普通車來改重量!至少這點可以跟別人比。
不知道追求重量的車友們,對於該車有如此改法,有什麼感覺!我本來是相跟他說:如果這樣可以減輕
重量又安全,那車商出產就可以這樣做了,省下材料費不是更好。但後來想到,要在車上這樣做,其實
有時候開模不好作,而且若後制鑽孔對車商也麻煩。
大家有何感想!
billy10 wrote:
單車結構幾乎都是以管...(恕刪)
其實我個人也覺得這樣很危險,但是因為本身也是學理工的,所以有一些他說的我沒辦法反駁,
例如他曲柄鑽孔處是鑽斜的,而且沒貫穿,他跟我說有經過一些計算,我是沒問更細啦!
大盤他也是鑽孔靠近BB處,因為他說BB處是罹鏈條最遠的,結構較不影響。
至於上管跟下管他是鑽管子的下方,該車主說上下管其實較不怕結構被破壞,要擔心的是如下圖
綠色的地方,因為受力較大!

很多理論該車主講的真的很有道理,其實應該是我不懂,所以也不知如何反駁,他也跟我說他有用過
軟體"懂阿密"跑過,(只講一次,拼音類似這樣,哈,還是不懂),可以承受大約瞬間8G的重力,一整
個不懂,不知道是不是蓋我的!只是他跟我說的時候感覺不像臭屁的人。
做的實在,活的愉快!
充實的生活構築在快樂的心態上!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