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上看來沒啥大變動,就後面那電池包較顯眼,
改完後也歡樂了一陣子.
但重量都壓在後方,不僅後驅輪組很重,48V10Ah的鋰鐵電池也不輕.
起步時的驅動力讓龍頭有些過度輕量,尤其在坡道或上騎樓那落差斜坡時更明顯.
若這電池位置與全車配重再做調整,騎起來壓力會減少許多.
卸下電池當人力車騎,理論上會身輕如燕,但後驅電機真的很有份量,七速飛輪通常落在5.6檔.

這是首版280x90mm.

準備將電池打橫豎著放,但底部似乎薄弱了些(根基不寬)
而電池寬度135mm,豎著放也高了一些,有點擋風牆之嫌.
因此修正版是280x135mm,長度不變但基座變寬了.
FD806是方形上管,且有兩個水壺架鎖孔,就利用這鎖孔固定,不再額外鑽孔鎖螺絲.(或用自攻螺絲固定)

松木板厚度20mm,先做好基礎防水(噴透明漆)
上管貼上紙膠帶定位螺絲鎖孔位置,然後撕下貼到松木板上.
鑽好第一孔後,拿水壺架比對再鑽第二孔,位置不會偏移太多.

鎖點向下再鑽10mm,直徑剛好可放入一片平墊圈(松木板很軟,需加平墊圈支撐)
水壺架螺絲若不夠長,可更換長一點的M5螺絲.
木支架鎖好後便可外出試車.

試車目的是要確認踩踏時不會造成干涉.
木架端點閃過車架摺疊處,仍可摺疊,但已無摺疊之必要了.
確認不干涉之後,就是完全固定的時機了.
五金行買的直角鐵片
單螺絲孔的部分貼上皮革避免與上管磨擦.

雙螺絲孔的部分則與電池包綁帶一齊鎖固在松木板上.
固定之前在松木板中心貼上泡棉雙面膠,寬度剛好是上管的寬度.
目的則是補強水壺架螺絲固定不到的區域.
雙面膠很黏,上管表面很光滑,貼上之後很難撼動.這是垂直的固著面.

左右水平的支撐則是利用那直角的鐵片護持.
綁帶與鐵片在兩支螺絲的固持下也非常安穩.
於是,又出去試車了.
還不錯騎,雖然電池很重,
但抬起龍頭上階梯落差時並不會吃力,顯然重心在適當的地點.
平坦的地面,即使戳它也只像三級地震般晃個兩下.

電池裝在包包裡,輸出的電源線就固定在車架上
充電線藏在包包內,拉出線頭就可充電.
聊聊電池包
原套件的電池包有點大,也不夠緊湊.
所以量好電池的實際外觀尺寸後便往五金行找.
最後找到了尺寸適合的單肩斜揹包.需要改裝,但難度不高.
直向的固定帶就改裝原包包的(裁斷後另行固定)
前後的固定方式,T形鐵片固定帶子兼擋住包包止滑.

橫向的則是拿背包肩帶插扣使用.
這些改裝材料在大型的五金賣場都能找到.
依慣例仍是外出試車體驗一下.
霧峰山多綠跟乾靈寺.
山多綠以前騎人力車來過,乾靈寺第一次上來.
科技始於人性,所以上坡的部分就左手按電門以非常人性的方式上來.

乾靈寺彎道上的類”顧民思義”步道解說牌,還很新鮮,應該設立不久.
壞習慣沒改,又駐足讀解說牌.
結果…自己看吧! (物峰? 霧峰?)
25_0625Cocolo7 顧民思義
跑旱溪山線單車道去豐原.
開人性化的助力2檔竟然能將摺疊踏板踩斷!

若不開,是要斷曲柄還是鏈條?
回家趕快拿出珍藏的踏板換上.
25_0702 Cocolo7 豐原
拉下,掏出,插上.這大家很熟悉.

紅燈 充電中,綠燈 充飽了.
這車沒閃電標章,但有Mobile01貼紙.
錶速曾到42Km/h(人性指壓時)
不過,你不會想以前輪1.5後1.75全車無避震的車架一直高於25Km/h持續奔馳的.
警語:電輔不限速有一定的風險,請自行斟酌.
這車下雨天也得出門,臨時拿塑膠袋覆蓋,我已另買浴帽使用.

電子錶不防水,須貼保鮮膜.
倒是那gps老傢伙比那電子少年家有擋頭.
後架板還不錯,讓雨水凝成珠珠.
其實,跑跑單車道,刷刷那些平時無力刷卡的車就已經很滿足啦!

gps高度計,一整個詐騙!


目前是前.中.後三包外加坐墊一包.
是要”對郎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