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T 以原理觀之,有些不可忽視的優點,例如其機械結構大體設計雖較 AT 簡單,像其鋼帶、錐輪、伺服油壓泵浦等部件,較擁有多個齒輪組與扭力轉換器的 AT 而言少得多,因此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的優勢。其傳動也更直接(耗能降低),比舊款 AT 更省油,加速感較平順(沒有檔位變換之際的慣性頓挫)對乘員來說較為舒適。但 CVT 對鋼帶精密度與耐用度的要求程度遠超過 AT 的齒輪組,CVT 電腦間傳輸與各種感知器部分也很複雜,且 CVT 鋼帶因變速來回摩擦錐輪時所產生較高頻的異音也需要適應,或必須以更好的隔音措施設法降低。
3.用 D 檔在車輛重載情況下,上長坡易致 CVT 變速箱過熱。 CVT 上坡過程中,幾個檔位元模式鋼帶變徑的情況說明:用 D 檔上坡,根據車速和扭矩情況,主從動輪鋼帶的纏繞半徑(接觸弧半徑)(轉速比)不斷變化,幅度自由。變徑過程中產生徑向滑動摩擦,會產生高熱。你踩刹車或踩油門時,轉速比隨時都會來回變化(類似於 AT 的跳檔)。用 D 檔在車輛重載情況下,上長坡容易導致 CVT 變速箱過熱。
一般 CVT 車型用 L 檔上坡,是根據車速和扭矩情況,接觸弧半徑(轉速比)也會不斷變化,但幅度被限制在一個小範圍。若以手動模式如 WRX CVT 的 M1 or M2 上坡,對應該檔位,其主從動輪的接觸弧半徑是固定不變徑,故沒有徑向滑動,此即為 "鎖定轉速比" 。僅在進檔或退檔時才會變徑一次,然後鎖定在你指定的檔位。你不換檔,轉速比就一直鎖定。除非達到引擎最大轉速位置(5000-5500 rpm), ECU 才會強制升檔。一般在車速降低後也會自動退檔。
一般 CVT 車型,手動模式是應對長坡,陡坡的最好方法,能大大延長鋼帶使用壽命。CVT 駕駛最好能熟練使用手動檔。對一般小坡用 D 檔則無妨。下坡則用 "引擎煞車" 也不必擔心鋼帶的承受能力。因為正常引擎煞車時的摩擦扭矩,不會高於變速箱的最大傳動扭矩。 坡道起步可用手刹車輔助以減輕鋼帶負擔,延長鋼帶使用壽命。坡道起步也不要狠踩油門,否則鋼帶有打滑的可能。
雖然 WRX CVT 的 SI drive 的確很有 intelligence ,如斜坡起步輔助系統,電腦會自動檢測行駛狀態,採取類似鎖定變速比的安全措施。但在山路彎道等上坡路段時,手動換檔仍比這具CVT Sport # mode 更易掌握轉速節奏,但若連續使用手排約 20 分鐘後,儀表就開始亮過熱警示燈(見 UDN TV 試駕影片,可直接從 20:20 看起 )。所以熱血車主要有心理準備,不然 CVT 壽命肯定不會長久。
9. CVT 新車磨合期可掌握手動模式的使用。若經常行駛市區,可適當使用手動模式,保持發動機轉速達到 1800-2200 為佳,也不要讓錐輪來回推動以增加鋼帶滑動摩擦。雖然 WRX SI Drive 在這些狀況下都有考慮,但低轉速長期行駛仍是引擎容易積碳的主要原因,對新引擎的磨合也不利。渦輪引擎更不宜怠速時大腳催油後立刻熄火。
10. CVT 行駛中絕不能排入 N 檔滑行。因 CVT 變速箱內需要潤滑,行駛中若把檔位放在 N 檔時,油泵是無法正常地供油進行潤滑,會使變速箱內部料件溫度升高,造成徹底損壞。CVT 的油溫是重要控制指標。且空擋滑行也切斷了引擎的煞車力也非常危險。
11.停車後,若在平路情況:須等車輛完全停穩,鬆開刹車踏板等 10-20 秒後,(高速長時較激烈行駛下,要等 1-3 分鐘則更佳)排入 N 檔,先拉緊手煞,入 P 檔,熄火。很多人習慣停下來直接推到 P 檔再熄火才拉手刹。若路面不平則車體前後會微小挪動,此挪動會對鎖止鋼爪與變速箱殼體造成衝擊,故應儘量避免。此習慣倒是不分任何變速箱都應養成。
12. 坡道停車,必須完全停穩,手刹拉滿格,稍後再入 P 檔,此目的是讓後輪制動鼓內月牙型刹車片承受更多力道。坡度太陡時後輪還要墊磚塊。四輪碟刹的車,在後輪有兩套刹車裝置,一是看得到的刹車碟-行車制動;另外是在裡面看不到的手刹車鼓,配置了兩個月牙型刹車蹄,做停車制動。後輪駐車制動應為 CVT 車的停車第一煞車,而變速箱內鋼爪鎖住前輪的為第二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