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小弟會不定時提出~想到就來討論一下
也許過一陣子之後再來整理~依理解難度排序
探討音場音像的構成三要件
a.能量差(強度差.音強差)~這應該很好理解
例如左右聲道的音準一樣~能量卻不同~這就是能量的差異
b.時間差~這看起來不難~但也沒有很容易
時間差容易跟相位差搞混~因為跟時間軸都有關係
時間差的特色在於必須遵守"哈斯效應"的特質~產生的一種差異
例如房間中一樣有迴音~可是大多被遮蔽~這就是時間差的特色
c.相位差~這個最抽象~但也不難理解~只是不好解釋
通常這特性是兩者比較的結果~而也不用遵守"哈斯效應"的特質
例如高頻跟低頻單體啟動時間不一致~這樣就有相位差
還有當功率穿過電感造成電流比電壓慢通過~這也是相位差
好了~到這邊希望沒有解釋得太凌亂~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因為左右耳機基本上是專對著左右兩隻耳朵
左邊耳機出來的聲音上不會影響到右邊的耳朵
理論上可以左右播放完全不一樣的聲音
但在音樂的實務上沒有為了分離而分離做的音場
當然早期立體聲剛出來時,有一些唱片為了強調自己是立體聲道的錄音
會混音成一邊只有人聲,一邊只有樂器
很奇妙,但這就是演化過程的其中一小階段
我不了解你說的"耳機音場音像會聚在腦中"的這種語言
因為音場音像,對於聽覺來說是聽覺理解力的問題
同樣的音場音像每個人的解讀都可能會不同
我不確定你是不是了解我說的
但回歸根本的確是很簡單的三個因素
也不可以小看因為只有三個因素
對我來而言這就是製作音樂的源頭
光三個變因就可以創造出上萬種不同的音樂與聽感
我也不太清楚你說的"主流耳機廠主打這種效果的不多"和"一台對耳機的解碼器~強化分離度"這兩句
你是說現在現在主流耳機沒有再打音場為主的效果嗎?
說實在的音場好像沒必要特別去打廣告說自己的耳機很厲害
因為盡量還原音樂的音場這應該是基本功能
至於更誇大的音場要辦到也並不是難事
很多製作音樂的過程就可以把原本MONO的聲音透過這三種因素變成立體聲
但要重新建立相對的位置則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kagemusha wrote:
這類課題可以去MYA...(恕刪)
感謝建議
yuu0613 wrote:
耳機理論上左右音場就...(恕刪)
有空請看這篇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curious-joe/article?mid=218&prev=225&next=186
因為我覺得我們的認知落差有點大~所以要再討論的話是有一點難度
yuu0613 wrote:
其實講白話
立體聲之所以是立體聲
就是因為左聲道和右聲道是不同的聲音
左右音量大小不同
左右發聲速度不同
左右頻率和音色不同(恕刪)
最後提醒您~"左右音量大小不同"=能量差
"左右發聲速度不同.左右頻率和音色不同"這兩個都是=相位差
時間差呢?時間差您還沒有搞懂
宅爸去年有研究過, 參考 33F
Throne
大師提出 A/B/C 概論, 初級者 以近場直接音 A 品味
進階兩聲道,期望能在反射音上多琢磨 營造更大器,包覆的音場
B & C 就相對重要, 空間的規劃比重甚高
進階玩家 費心弄一個專屬空間,帶出 B mode,緊接在 A 之後的殘響
優秀的 B mode 接近 DTS 側環繞效果,約達 75% 覆蓋率
因宅爸空間沒有後牆, 猜想後牆可以再提升覆蓋率
宅爸認為還有一個 D, 天花板反射, 約同 IIz or Audyssey DSX
將高頻拋射到天花板擴散, 形成上方音場 聽來有莊嚴感.

畢節望族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