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苦命的RD生涯中,因緣際會得到長達9天的假期
於是利用這段時間跟老婆去東京及關東近郊閒晃
一半觀光一半Shopping的行程,讓我很犯賤的又走進了秋葉原的Yodabashiカメラ

說起來,Yodabashiカメラアキバ的四樓耳機區又多了一個耳機鑑賞區
這區與之前的耳機不太一樣,一張Mira Chair,一個工作桌,一台DAC,一台CD Player和一台Pioneer真空管耳擴
工作桌的牆壁上掛著各大廠一萬日圓起跳的耳機

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認識了AD1000,同時牆上掛的還有MDR-F1,ATH-AD2000,ATH-A900,ATH-W1000和NDR-SA5000

不多說了,開箱吧[咦,這回又是沒有箱?因為我怕被海關課稅OTZ]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典雅的黑色,內斂的文字說明了這支鐵三角高階開放式耳機的血統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很大方的讓你看單體裡面的東西,不過這也說明下雨天戶外絕對禁止使用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鐵三角的標誌閃爍著七彩的光輝(照片照不出來,但有雷射電鍍處理)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這個雙翼的頭墊老實說直感與可靠感真的是大勝SONY MDR-F1
其實以前SONY MDR-F1我整天擔心的就是頭上那塊墊子總有一天會風化之類的
每次使用時都心驚膽戰無比
鐵三角耳機開方式的從AD300就有這個設計,是應該要拍手的地方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軸承設計也是非常的有質感,另耳機框架材質為鋁鎂合金與動物皮革所組成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左邊也來一張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耳機頭是標準3.5mm,在往上就全部都是大頭耳機了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配合AD1000外出使用的SONY A800系列隨身聽
讓我訝異的是,A800的音質竟然勝過我之前用的很爽的XMOD+Battery Cute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正不知道要為這篇文章下什麼標題的時候,看到這張圖
想到了[台北爵士夜]這個詞


[Audio Technica ATH-AD1000 規格]

形式:開放式動態型 Open Air Dynamic
驅動單元:53mm新素材振膜,並使用OFC-7N*導線纏繞
阻抗:40歐姆(於1KHz時)
感度:100dB/mW
最大輸入功率:1000mW
頻率響應範圍:5Hz~40,000Hz
導線:3m PC-OCC材質
重量:270g(含線)

*OFC-7N 為 99.9999999%的無氧銅,一般中高階耳機使用的為OFC-4N=99.9999%

[我對於ATH-AD1000 的音質的評價]

高音:9分
中音:9分
低音:6分
空間感:7.5分
解析度:9分
裝著舒適度:8.5分
漏音程度:嚴重(開放式耳機的死穴)

[ATH-AD1000的訊源配合實驗]

SONY A8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Clear Bass+1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DSEE確有改善MP3聽感
總體分數:9分

SONY S7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大致上與A800相同但稍有底噪但不明顯
總體分數:8分

SONY E010 Series:
尚可,推力稍嫌不足,音樂性差於A800與S700
總體分數:6.5分

Panasonic CT-810:
高音表現極佳,音調稍偏冷,SXBS使用低音有增加
總體分數:8分

XMOD+Battery Cute
X-Fi : CMSS-3D 絕對不可使用,效果極差
X-Fi : CRYSTALZER 開啟後音域有增強,但時有尖銳破音
高音表現可,音調偏中性,音質細膩度不如隨身聽
整體分數:6分

---

[台北爵士夜]其實是台北愛樂電台在12:00~2:00間的一個節目
主持人會介紹許多大眾或小眾的爵士樂團體,Vocal
往往半夜在高速公路上時,這個節目讓車內都沾染了不少Jazz Pub的風情

後來喜歡上了Diana Krall的Jazz Album
尤其是Live in Paris,更成為了我必備的試機碟

帶上AD1000,回想起自己婚禮上放的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這首曲子
彷彿當時的緊張,感觸與賓客的笑容都回到了自己的眼前

進入高階耳機界一段時間後,慢慢覺得一些飛龍在天的話已經講不出來了
聽某一片CD,自己覺得很感動
我想就把這份感動,完整的留在心裡就好
太多花俏的形容詞,都比不上自己拿實機去細細品味
不過這支音質比SONY MDR-F1要來的好,卻是一個肯定的事實

對於我來說,我想這隻耳機的定位
大概像是,配合隨身配備的最後一隻終極耳機的感覺吧
再往上的AD2000,W1000以及SONY的SA3000,SA5000幾乎都是雙線,大耳機頭
然後插上隨身聽,推力不足且聲音太小聲
本來這些耳機就不是給你插隨身聽的,其實也不是它們的錯

進一步,就要說服自己這隻耳機只能放在房間裡使用
退一步,卻又不想一直買價格帶相同但音質各有千秋的耳機

於是買下了AD1000,雖然音質略輸給AD2000,但卻是大勝我原先的MDR-F1,而且同樣好推但更為牢固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最後,把這隻耳機推薦給大家
被我勸敗到MDR-F1的朋友,抱歉又要讓你們淌血啦
說到心得
我上一隻耳機是SONY MDR-F1,是隻褒貶不一的冷門耳機
這次買了ATH-AD1000,想說稍微回到王道了,結果又是冷門耳機
從最早來看,我買耳機真的是AA上的冷門耳機升級史啊
(MDR-G82SL->MDR-Z700DJ->EX90SL->MDR-F1->ATH-AD1000)

雖然在各家店面的耳機牆上也聽過不少好耳機,如SA3000, SA5000 ,W1000, AD2000, A900, A900Ti等
但總不是天天在聽,硬要說誰優誰劣也不夠客觀
所以就以我手上兩隻耳機來比較其音感好了
一隻是EX90SL,這隻音感與ST900極為相似(官方這麼說的)
一隻是MDR-F1,這隻是全開放式的耳機

ATH-AD1000給我的感覺是
高音解析度非常的高,非常的清晰,有種多一分就是銳利的程度
就好像用液晶螢幕1:1在顯示畫面的感覺
聽一些常聽的音樂,多聽到了以前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換回以前的耳機再比較,並不是以前的耳機聽不到這些聲音
而是這些聲音原本像是背景音一樣被忽略掉,或著說被through掉,但認真聽這些聲音的確是有發出來
而AD1000則是變的鮮明許多,每一個細節都被凸顯的感覺
優點是解析度高,但凡事總有兩面,缺點就是聽久比較容易累(比起MDR-F1來說,不是耳機夾頭,戴起來都很舒服)

中音十分的厚實微偏暖調,我之前沒有領教過所謂的小鐵女毒所以不知道這算不算
但聽Vocal是的確有種微微甜美的感覺,但整體來說聲音沒有僻性,算是理性不過份渲染的聲音

低音,該有的有,彈性速度感充足但沒有很強(比MDR-F1弱15%左右,比EX90SL弱40%左右,比Z700DJ弱70%左右)
但有趣的是,一些重低音技術如Clear Base或SXBS加在AD1000上,效果莫名的好
一般耳機如果加了這些低音加強,會有種很明顯不自然的感覺,就像是被硬加了一層filter一樣
但是AD1000不會,甚至會以為是原來的聲音
所以我的AD1000配合SONY A800隨身聽的時候,EQ都是設定Clear Base+1

聲音當然是開放式走向,自然的音調
不過空間感比起MDR-F1來說稍收斂,比起EX90SL則寬廣許多
如果要加以比喻的話
EX90SL就像在房間
AD1000像是在安靜的演奏廳
MDR-F1像是在演場會場,有繚繞感
有一點好奇, 樓主堅持非日系耳機不可的原因是什麼?? 又是SONY, 又是ATH.
歐美系的耳機聽不習慣嗎??? 或是剛好日系耳機比較合樓主的聆聽習慣??

至於小鐵女毒? 嗯...以我去買EW9那時候試聽心得來講, 其它因素不管, 同樣訊源, 同樣CD,
光聽女聲音色的話, EW9是可以跟HD650對著幹的.....(音悅應該不會拿推不動HD650的機器
讓我試吧?) 但是除了這一點以外其它就沒有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推一下!
我的耳機也是G82SL
這麼冷的東西我以為沒人用咧
大大握個手好嗎?
bluesystem wrote:
有一點好奇, 樓主堅...(恕刪)


各大耳機廠的耳機,在各種機會下我幾乎都聽過一遍
或許是我聽的音樂性質的關係,讓我比較偏愛日系耳機
我聽的音樂大概是以下幾種

動漫音樂OST
遊戲音樂OST
同人創作音樂
聲優專輯
Jazz
Piano Files,但也是跟動漫相關

沒錯我就是個阿宅
不過雖然宅,也有宅的品味
我不聽大編制的交響樂,反而聽的音樂都有點New Age性質
絕大部分就是女聲Vocal,不然就是屬於輕音樂的類型
所以近年來才會偏好開放式耳機
而且我有一種個人的堅持
就是暫時不買隨身聽推不動的耳機
所以選擇又更少了
加上外型要牢固,有一點質感(所以某家就先被淘汰了)
單邊出線,3.5mm標準耳機頭
種種個人堅持與比較之下,產生的就是這支AD1000
請問當初選擇AD1000時,是否有從AD一系列中比較後而決定?

目前走訪的店還沒幾乎可以同時試聽到AD的低階到高階款,
是比較好奇彼此間差異性多大。

另方面AD系列大概比較常被提及是AD300、AD400、AD500,
或許價位比較平易近人些吧...
而AD700以上則很少有人提及,到這價位往往可能會看看歐美品牌的。

AD系列中,我覺得AD1000、AD2000相當漂亮,隱約透露的網狀結構。
AD系列另值得一提...舒適極佳的頭戴機構,還有耳墊也是較為耐用的絨布材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