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自這個影片的總結,OLED Burn-in : 1 Year Update,他是以一位正常使用的高強度使用者,程式開發,剪片,遊戲玩家,一天14小時使用時間的角度來看,


其中他提到的壞點 (dead pixel) 問題應該是個例,總之買螢幕的時候要注意保固。
這是另外一部總結,Deliberately Burning In My QD-OLED Monitor - 18 Month Update,他故意用最嚴苛的使用習慣來測試 OLED 螢幕。


總結來說,一般人可以放心使用,除非你用的比上面兩位猛人還兇,一般來說就注意這幾點,但不用過度在意:

我自己的感想是,必須要記住的大概就這幾點:
1. 螢幕自帶的清除程序很重要
2. 文書畫面可以放心用,但最好幾個小時要開一下清除程序
3. 亮度(下面會細講)
我覺得應該比較少人重視亮度,螢幕亮度越高,越容易產生烙印,因此建議盡量調低。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讓房間環境變暗,藉此降低對高亮度的需求。然後盡量使用深色模式。即使是非 OLED 螢幕,長期保持低亮度也能延長壽命,因為高亮度會加速面板老化,時間久了可能影響色彩表現。對於房間本來就昏暗的人來說,應該不太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另外高亮度也會提高螢幕溫度,尤其在夏天應該對螢幕滿傷的。聽說2021年以前的OLED螢幕是用氫去填充的,而2021之後很多則是用氘去填充,氘有很多優點,其中一個就是比較不會被高溫影響,但也證明了溫度對螢幕真的是大害。
另外分享一下,我有個4k大電視,之前放在客廳,每天只有清晨的大概一兩個小時會透過遮光簾曬到太陽,我原本對螢幕和陽光和亮度都沒有概念,想說應該沒事,畢竟有遮光簾,不算直射,然後確實沒事,但我總覺得顏色似乎沒有以前那麼漂亮了,除了陽光問題,因為那個客廳白天會很亮,所以我也很常在看電視的時候把亮度調到很高,現在想想真的有點後悔,這都是雷點啊。這個螢幕我已經買了大概6年了,也有感情了,雖說本身可能就有老化問題,但直到我最近仔細研究了一下螢幕之後,才發現這都是本來就可以避免的錯誤,螢幕這種東西最好是在遮光良好的房間中用低亮度來看。
最後,我個人是不贊同那些說「你怎麼不把螢幕供著」的說法,因為我覺得適量的對螢幕的愛護如果能增加個兩到三年,甚至更多,的使用時間,那是非常合理的。
9/24 補充一下,我說的低亮度大概是15~30%左右,大概是晚上室內電燈全開之後螢幕會剛剛好的程度,真的調太暗反而會傷眼睛,相對的,白天不拉窗簾,螢幕一般需要調到60~80%,甚至調最亮,這就代表環境太亮了,建議拉窗簾或是換地方。
有人提到OLED在低亮度會有低頻 PWM(脈衝寬度調變)的問題。
很多 OLED 螢幕在低亮度時會採用 低頻 PWM(脈衝寬度調變) 來控制亮度,這種快速閃爍有些人眼睛看不出來,但長時間下來可能導致眼睛疲勞、頭痛,對敏感體質的人特別明顯。
這一點我研究了一下,大部分OLED顯示器大概在40%亮度以下會有這個問題,但是每一台其實都不太一樣,所以如果有人對光敏感,容易眼睛累,可能要注意環境不要太暗,然後適當的增加一些螢幕亮度。還有現在最新的OLED螢幕好像在硬體和軟體都有在這方面下功夫,就是那些什麼 flicker-free 之類的功能,所以這個問題最終還是以個人的感受為主(我買的OLED螢幕聽說是DC調光的,不是PWM,現在新的OLED螢幕應該都是這樣,如果眼睛比較敏感的人,買之前可以問問看廠商)。
另外我意外滑到這個 reddit,裡面說他用OLED螢幕時很容易眼酸頭暈,結果發現不是PWN的問題,而是跟螢幕的VRR(可變更新率,比如說 NVIDIA G-Sync 或 AMD FreeSync)有關,他把這個關了之後,情況改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