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 鑑古知今
又說 以銅鏡為鑒,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因小弟沒經歷過
之前房市崩盤的情景
不曉得當時的慘況。
是否可請版上先進
分享親身經歷當時的狀況 或身邊親朋好友相關的故事?
讓大家參考
感謝。
案例1. 2002年我買自住的房子,中壢電梯公寓, 32坪,原屋主買287萬, 賣我155萬,原屋主那幾年因賣藥發了大財,改住士林透天,小虧點沒差
案例2. 2003年我投資中壢中原大學電梯公寓,29坪,原屋主買283萬,賣我135萬,那屋主在新竹開新民牛肉麵店
案例3. 2003年我在中壢找投資的房子,有一次仲介代我看一間電梯公寓,我們進屋後發現屋主帶著孫子住在裡面,屋主見到我們大哭,原來屋主是貸款買房,還不出貸款,房子的所有權被銀行收走了,她那時每個月還要付銀行租金,屋主大哭說她這一輩子再也不買房了,更慘的是當時他貸款是200多萬,但那時房價只剩100多萬了,也就是就算是房子賣了她還倒欠銀行一筆錢,我後來沒有出價,過一陣子這個案子就沒看到了估計是賣掉了
PS.:電梯公寓是指有電梯,約6or7層樓的房子
mrpunk wrote:
感謝前輩分享,非常...(恕刪)
1. 當時的市場氣氛如何?? 對比現在來看 您認為哪時候會是比較好的買房時間點
氣氛如何??氣氛很冷,那年的冬天也很冷,到處都是在賣房的廣告,我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
那時我內心很興奮,唯一的缺憾是因為那時剛出社會沒多久,口袋沒有多少錢
2. 您在當時房市下跌時 是如何下定決心 不怕再跌嗎? 因此可以買到如此低的房價
完全不用下決心啊,那時中壢桃園一帶一間房就一百多萬,一兩年收入就可以買一間房,有什麼決心好下的??而且那時房子很好租買了就直接收租了,那時買房就像買菜一樣完全不必想,只要口袋還有錢,買就對了,只是那時跟同事聊買房大家都沒什麼興趣
但到今天就完全相反了,跟同事聊買房每個人都很有興趣,房價貴得讓我完全不想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