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當然是認為跟一般工作比, 但如果你有點閒錢做投資,我不覺得房地產算是比較好賺的,
流動性差是一個,
交易成本高是一個,
很多地方出租收租金的報酬率也不誘人.
三年如果能漲一倍算相當好了吧? 那也得會挑對好地方,
股市要挑對股票只要幾個月就漲一倍算稀鬆平常,
甚至嚴格算起來, 多數投資客也得貸款買, 等於是槓桿操作,
那要是比起期貨等高倍數槓桿的, 就更不算什麼了,
但真的這些都那麼好賺嗎?
通常成功的案例才會被拿出來講, 這很容易造成"存活謬誤"(survival bias)的錯覺.
不過,有些人有本事能承受別人所不能的風險壓力, 這是他的能力,
若要把投資客完全看成不勞而獲的吸血鬼, 這點我倒是不認同.
就好比, 在高房價的當下, 有的人擔心房價要爆了, 完全不敢去承擔萬一買錯了的風險,
但若有人敢承受後果, 買了, 而事後也賺了, 那是他冒風險換來的利潤, 這是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
我相信有在親身體會投資風險的人, 不會不認同這點, 因為可能他自己也這樣賺過錢.
不要只會搞區域連漲和打價格馬虎混戰
無所不用其極騙人買屋置產以便增值來賺黑心錢
買屋對一般人來說只是自住需求
對大部分的投資人來說是賺暴利差價的好工作
買屋對有錢人來是住爽的
即使跌價也不會痛起碼是住的開心
對我們這種老百姓來說
買屋來住當然希望可以漲一點
目前大部分買屋的其實住了三四十年
變成無效屋的機率很大也就是賣出去根本了錢
大安區一戶三四十年老公寓價格接手兩千五萬
只要你住幾年沒有比這高幾百萬賣出去都是屁
除非都更以外,其實很多人換屋根本住不回原來地方
能越換屋越新的除了自營商老板和投資客和有錢建商外
現在有幾個薪水族換屋時能越換越好
比如板橋都心房產現在一坪60萬不要講十年後三年後
假如漲到一坪一百萬誰去接這就是北部的窘態
根本沒有潘仔接的起這就是台灣房產連漲二十年的窘狀
目前全國房產幾乎都全漲,房仲投資客都想賺都很難賺
想出一堆奧步垃圾招只因為想保持跟以前賺的一樣多
買房自住是必要的但注意財務風險盡量只能買自己七倍以內
房貸占月薪1/3,而且要心理準備房屋是消費財買了住幾年會跌
不要想把擁有房地產當成保值的財產,這樣的人才是聰明人
現在勞保軍保公保健保都十年內有一定會破產國家也會步入像希臘一樣破產
台灣又是生育率最差的國家現在全球經濟停滯通膨,未來連續十幾年通膨不會停止
"""看衰是剛好而已""""
要想賺大錢我勸大家還是努力去學習理財再"""玩股票賺資本利得"""
自己工作本業顧好和努力學習資產配置才是聰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