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節目我從頭看到尾,那些來賓的專業度真的不足...

1.法定空地根本就無法保存登記,如何列入公設面積持分給住戶?

2.雨遮屬於附屬建物,附屬建物是住戶專有專用的並不是公設.

3.除了法定機車位以外,還有很多會導致增加公設比的法令根本沒提.

4.產權登記時,主建物附屬建物跟持分公設的面基跟持分比例原本就分開列了,分別登記為不同建號.應該教導觀眾怎麼看權狀與建物謄本,如何計算公設比,結果卻沒有.

5.公設比高的主要元兇之一其實是車位持分坪數,這部分完全沒提...因為車位是一個一個賣的,一個車位持分6坪跟一個車位持分9坪售價是一樣的.若把這3坪灌到公設面積,車位數價不變,房屋可售坪數就增加了...(總登記坪數是固定的,只是把坪數持分給車位或持分給公設造成公設比不同)

暫時想到這些...

關於公設是不是該賣給消費者.如何賣我不予置評,建商自會去想辦法.公設面積既然可以產權登記,又可產權移轉,如果建商不賣給住戶難道要賣給路人甲?
daniellaigmail wrote:
昨天的節目我從頭看到...(恕刪)


"
5.公設比高的主要元兇之一其實是車位持分坪數,這部分完全沒提...因為車位是一個一個賣的,一個車位持分6坪跟一個車位持分9坪售價是一樣的.若把這3坪灌到公設面積,車位數價不變,房屋可售坪數就增加了...(總登記坪數是固定的,只是把坪數持分給車位或持分給公設造成公設比不同)

"

+1

其實大家買房要注意的是 地下室停車位的問題.....

如樓上說的 6坪 跟 9坪 停車位 這3坪的差數(增加的公設可售坪數)

還有如果有地下室機車位停車場 建商說 每戶配一個(免費)也不要太高興

因為那也算入公設......面積可能還很大一塊歐!!!
kevin1014 wrote:
可以舉個例,台灣那個地方買房可以不買公設的?

透天厝很多都沒公設吧...
已經感覺到房地產業者進入媒體,網站向大家洗腦:新政策實施後,房價還會再漲...
希望造成不明就裡的一般民眾反對
其實即使現在馬上實施,不過就是主建物單價上漲,附屬建物單價下跌,總價還是一樣的
只是一時建商還不知要怎樣玩,想用"房價"會漲來混水摸魚呼嚨大家
另一方面還可以趁機出清手中餘屋,只能說太厲害了
darTZeel wrote:
已經感覺到房地產業者進入媒體,網站向大家洗腦:新政策實施後,房價還會再漲...
希望造成不明就裡的一般民眾反對...(恕刪)


說真的,我就是反對的..
目前建築法另已經夠複雜了.還要更複雜化..
我希望大家多注重環境美觀的價值多過花台的價值..
這樣都市環境才會進步..
不過這是觀念的問題,短期間改不了..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jjhuang.tw wrote:
說真的,我就是反對的...(恕刪)


jjhuang.tw兄
法規過於複雜和房價該如何列舉應該是兩回事
如果大家都能堅持作對的事,相信人們對於美學的追求才會更進一步了
不過如您所說,這是觀念的問題,短期間改不了
有人提到在這個政策下,總價不變,資訊更透明,對消費者是好的
但有沒有人想過,因為總價不變,造成主建物大幅上漲後
有沒有可能反而造成房價將來大漲!!!

以麵包或小吃為例,當麵粉上漲後,商家就以"個別"原物料漲價
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結果就是麵包從5元-->8元-->10元-->15元-->20元-->25元...

麵包因為"麵粉"上漲,調價一次,"糖"上漲,再調一次
房屋分開計算,總價不變下,"主建物"狂漲一次,慢慢的,"公設"用料好,小調一次
這樣鯨吞蠶食下...屋價會漲還是會跌呢
分開計價有什麼不好的??
去光華買一台電腦還是不會寫估價單
cpu xxxx元
mb xxxx元
hd xxxx元
等等,寫的清楚,買的人也明白。
現在的問題就是公設的計算基礎是有問題,因為每個建案套用的公式都不一樣,車道,房突,花台,雨遮,陽台,露台,大家套用的原則都不太一樣,這怎麼解? 又不是apple to apple,很難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衡量。
寫清楚點才好啊。

大家會覺得房價會上去,因為建商會維持總價不變,我覺得持保留態度。
我就不信,公設30%的建案會直接回灌30%到主建單價上,一坪70萬變90萬。哈哈哈,應該會驚死一堆人吧。
假設同一間屋子總價不變,把公設獨立出來計價勢必拉高實際室內坪數的的單價,這起碼有一個好處是未來建商很難再以我們台北市的房價相對其他國家還是便宜的說法來炒作。雖然他們還是會找出其他理由來炒作,但要投資房地產的人至少不會被誤導以為台北市的房價還有很多增值空間。通常細項寫得愈明確,爭議就愈少是必然的。至於建商一坪想賣幾萬,那是他家的事。消費者買不下去自然不會買。
想要的太多?!其實需要的並不多‧‧‧
eddie.parachutist wrote:
現在的問題就是公設的計算基礎是有問題,因為每個建案套用的公式都不一樣,車道,房突,花台,雨遮,陽台,露台,大家套用的原則都不太一樣,...(恕刪)


+1,非常認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這,也讓不肖建商有混水摸魚的機會。
想要的太多?!其實需要的並不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