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樓獎勵容積的停車位您有停過嗎???

新蓋的大樓如果有容積獎勵
外面都會插個牌子寫那邊是公共空間
然後有幾個停車位是大家可以用的

例如地下一樓四個車位 地下二樓15個車位為公共停車位

請問這種停車位真的能停嗎???

最近我家附近的還把牌子都用膠布貼起來了
是這種獎勵容積的空間有時間性嗎??

再請站上大大提供資訊了
感謝
文章關鍵字
我也想知道怎麼查獎勵停車場,一大堆大樓為甚麼可以蓋得比旁邊的高?頗耐人尋味~
本來是立意良善的方法,不過在台灣…嗯…你知道的。
好事都會變形…
變成建商增加容積率的方式,口袋滿滿。
基本上不會對外開放,你去檢舉,政府只好裝個樣子來查,查完就結案了。
能不能停,建商會說「當然可以,只是你沒來停。」或是「中間有誤會,當然可以停。」
再來就耍一些手段整你。
1、收費高到嚇人。(本大樓全天保全、N支監視器等一大堆理由,所以成本比較高。)
2、以住戶安全為擋箭牌,要查驗你證件,
  想辦法造成停車人的不方便,自然你就不會想來停了。

這種所謂立意良善的方式,好像還不只這個,如2009年北市府為花卉博覽會而推出的政策,建商只要將基地美化18個月,最高可增加10%的容積獎勵,因此被質疑創造了不少的「假公園」。

好像還有一種是建商會收購畸零地,再拿來捐給政府換容積率。
當然買來的都是比較不值錢地、可以拿來換好地段的容積率。
如台中通過的「台中市實施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及作業要點」

政府都帶頭給這麼多優惠了,房地產怎會不熱呢?

biosuke wrote:
基本上不會對外開放,你去檢舉,政府只好裝個樣子來查,查完就結案了。...(恕刪)



完全正確。

我檢舉過,就是這樣。

建管處的人來,還挑明講這做做樣子而已,過陣子就沒事了。

biosuke wrote:
能不能停,建商會說「當然可以,只是你沒來停。」或是「中間有誤會,當然可以停。」
再來就耍一些手段整你。
1、收費高到嚇人。(本大樓全天保全、N支監視器等一大堆理由,所以成本比較高。)
2、以住戶安全為擋箭牌,要查驗你證件,
  想辦法造成停車人的不方便,自然你就不會想來停了。...(恕刪)

有停車位在的還好一點,很多都變公設了

我檢舉的那個就是
獎勵原意:
因早期居民平均薪資不高,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私家車
所以台灣建物多為無附帶停車位之公寓、華廈
後來因為經濟起飛,物質生活提高
私家車開始普及,但並沒有足夠的停車位
所以建築法後來修改了停車空間的要求
並且為了增加停車位以照顧周邊公寓的使用需求
所以才有獎勵停車位容積轉移的方案
公共開放空間容積獎勵也是

但是台灣建商就是真的很奸巧
使用執照取得後,就進行二工
把開放空間圍起來

所以現在隨著民眾法律意識抬頭
建商也不太願意玩二工了

反正有違法就是檢舉
建管處不理就上達到總統府....
曾經有個在空中飛翔的機會而我選擇降落 直到想再次拍動翅膀的時候卻已無力飛起 曾經的天空,現在只能仰望
你可以去帝寶地下室停車位停看看
那個就是獎勵車位

獎勵車位當初是為了解決停車位不足
希望建商多挖地下室車位來換取容積
但沒規定一定要給臨停,所以很多有獎勵車位的大樓
都是一戶配三四個車位
然後再把多的車位對外賣
話說18年前,建商蓋房子,將這些獎勵和增設都劃進地下室為共同持有。
這樣會多50個位置,讓房屋持有人再買車位,18年來都相安無事。
有一天,地下三樓其中一車主停歪了,擋住另一車的出路,就這樣爆發一場翻天覆地案外案。
原來這50個位置都不符合消防法,在其中一車主密告後,來測量的人說要塗掉這50個車位。
可是所有車位為共同持有,而且已經買車位18年才知道花百萬買到空氣。政府不斷來公文要求
塗消,到現在還沒解決......

龍隱牙 wrote:
建管處不理就上達到總統府...(恕刪)

那更慘

iemdc2005 wrote:
話說18年前,建商蓋...(恕刪)


這個獎勵和增設車位沒有關係,是建商多賣車位,管委會交接沒有比照建築圖劃的車位數量,很多社區有事先發現就較好處理。就可劃掉重新辦權狀。過了18年那很難了。

獎勵車位也是有所有權

如果可以停,有些會分臨停或月租,但是臨停或月租那是該大樓決定

反正他有開放,基本上不太會有臨停,除非價格很好,或是沒人要停,才會有臨停

我記得台北長庚急診旁的大樓有臨停,60/h 價格好,當然就划算,要不然停車場收費的人也是要給薪水

那月租租不租的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真的這麼想停,記得帝寶有開放


記得前陣子有修法,不過也是修雞肋的,有強制要求新大樓要開放出來,但是同時間停獎的申請也越來越少


所以基本上,有停獎的大樓,也是很容易可以閃的過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