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4月6日,格林威治時間凌晨1:32(當地時間3:30),在北緯42.4度,東經13.39度,
發生芮氏規模6.3的地震,這個深度8.8公里的地震重創義大利中部地區,而震央附近的城市,正是L'Aquila。



那一次地震,造成308人死亡,其中20名是小朋友,以及大約1500人受傷;而這座從中世紀就發展起來的城市,則有3000到11000幢建築物受損,部分建築物甚至發生倒塌,也因此造成約6萬5000人無家可歸。
當時義大利總統Giorgio Napolitano曾提出想法,希望環義主辦單位在這座城市重建之後,
能讓新一年的比賽經過這裡,因此就有了今年這個262公里的賽段。
而這一站的單站距離,則是近10年來最長的,在此之前,最長距離的一站,
是在2007年第7站,從Spoleto到Scarperia的254公里。
但即使賽段距離是近十年最長,車評認為,顯然還是會有脫逃型車手試著殺出來,
而且說可能會對整體的成績稍有影響,不過應該不會太大。
(這…不是廢話嗎…

倒是在1914年的第六屆環義賽,發生了一件不太好的事。當時的環義賽只有8站,在進行完第5站之後,
義大利本地車手Giuseppe Azzini取得GC成績的領先,
結果在進行下一站從Bali到L'Aquila的428公里比賽時
(不要嚇到,當時最短的一站是340公里,最長的一站有430公里,後面會介紹...),
Azzini竟然沒有到達終點!結果他一直到第二天,
才在距離Popoli之外50公里的一處屋簷下被發現,他被發現時正發著高燒。
這裡提到了需要新贊助商的Saxo Bank車隊,顯然要開始積極搶一個勝利,
而車評則介紹了陣中的Matti Breschel (又一個沒跑環義的),認為他的狀況最好,顯然不會被這種長距離,
又具有歷史意義的賽段嚇到。倒是要注意一下Acqua & Sapone車隊的車衣,
衣服上多了一個"Forza L'Aquila"的logo(意謂L'Aquila有實力) ,
這是當地的一位運動明星發起的一項活動(但沒說是誰?),目的是集合眾人力量為這個地震後重建的城市,
興建一座多功能的體育場館。
(不過這件車衣我沒找到,還請其他高手幫忙,不然比賽的時候注意一下,或許轉播單位會給特寫...)
Katusha車隊的Filippo POZZATO (191)又說話了:
"第11站將是個很長也充滿情感的一天,去年四月地震之後,我們曾經造訪過這座城市,
這個賽段看來會是艱難的,不過仍然會有脫逃車手出現,而且在接近終點前L'Aquila的上坡處,
應該會有車手展開攻擊,不過幾位頂尖車手間的差距應該不會太大,
只是在第五名和第十名之間的車手會有大變動。"
(真的嗎??這麼肯定??)


1914年的環法大賽路線圖
車評最後果然說到這一站將通過亞平寧山(the Apennines)高點的262公里距離,如果大家覺得不可思議,
那他就來告訴大家在一次大戰前的環義大賽。就像環法大賽真正繞著法國跑一樣,
當時的環義大賽也是以比較少的賽站,繞義大利一圈,以1914年為例,當年的賽段總長度是3162公里,
卻只有8個賽站,而一共也只有81名車手參加比賽。

1914年的環義大賽路線圖

曾在前面第5站為大家介紹過的Costante Girardengo(上圖),他當時就是參賽的車手之一,
他當時雖然嬴了從Lucca到Rome這個全長430公里,目前是環義大賽單站距離最長紀錄的第3站賽段,
不過他後來和其他車手都退出了比賽。而接下來全長428公里的第6站,也就是剛剛介紹過了賽段,
雖然比起前面的第3站只短了2公里,不過艱難的程度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一站第一個回來的是Luigi Lucotti,時間是19小時20分鐘,而這也是環義單站冠軍花費最長的時間紀錄。
而在1935年和1936年,L'Aquila也都是環義賽其中一個單站的終點。
1935年,當時獲得國家公路賽冠軍的車手Gino Bartali,展開他在環義賽的處女秀,
那一年就是贏了當時終點在L'Aquila的第6站;而在下一年同樣終點的第9站,他又拿到了第一,
而且這一次,他也在最後一站穿上粉紅衫,贏得了那一屆的冠軍,另外也衛冕了登山王的頭銜。
Bartali的生涯總共拿過三次環義粉紅衫(另兩次是1937和1946年),
加上7次的環義登山王(1935-37, 1939-40, 1946-47)
另外,他也是2次的環法冠軍(1938及1948年),同時也拿下紅點衫,
在當時也算是粉厲害的車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