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抖動就是在平衡位置上不停的上下擺動 只要稍微給點舵量就不會抖了
但不給舵量的時候就抖得很嚴重 更慘的是飛行時間從兩分半鐘降到一分多
伺服機重買很不划算 就死馬當活馬醫了
網路上看到有人拆開伺服機 我想拆開應該不難吧
伺服機沒有任何螺絲 用手就可以輕易剝開 裡面有很多潤滑油所以很容易剝開

伺服機分成兩個部份 後半部是電路與馬達 前半部是齒輪箱
這是後半部的樣子

前半部的齒輪箱 其中右手邊的是馬達齒輪 左手邊的是減速齒輪

減速齒輪特寫 最上面的那顆齒輪連接到擺臂 在內部有一個一字形的凸軸
那個凸軸會嵌到後半部的可變電阻

齒輪箱的對面是馬達與上面的是可變電阻 如果在通電的狀態用把鉗子插到
可變電阻裡面轉動 向右轉 馬達也跟著右轉 向左轉 馬達也跟著左轉
轉的量越多 馬達轉得越快
我想這個電阻就是用來回饋擺臂的訊號給馬達 當可邊電阻指在12點鐘的方向時
馬達就不會轉 擺臂就會置中
伺服機的抖動位置就在著個馬達不左不右的位置找不到收斂點 看過有人在VR(可變電阻)
上面噴接點復活劑 好像可以救回氧化掉的可變電阻 我沒有那種東西
所以就用最原始的方法 插把鎳子進去快速的左右轉個幾下

前半部的齒輪如果想拆起來 首先要把擺臂卸下
要用比較大的螺絲起子 它的螺絲都繃牙了 其實鎖那緊沒有必要
因為擺臂跟齒論上都有對應的齒痕 插進去根本不會滑動 螺絲只是防止
擺臂退掉而已

接著往上一推齒輪組就跑出來了

齒輪油很黏 所以整組齒輪小心的取出來並不會散開
其實這張照片在齒輪取出的時候最右邊那個掉到地上去了
我還沒看清楚只好一個一個慢慢試才正確的組回去

所以拍張照片免得以後忘記齒輪組怎麼拼的
可以看到齒論上面有很多屑屑 亮亮的像是金屬的碎片
用鎳子把它們夾乾淨 我想這也可能是伺服機抖動的元兇

補一些齒輪油 這是機車店買的70元機車齒輪油 俗又大碗
有人說要注意用在塑膠上面的潤滑油要分清楚是礦物油還是什麼油
管他的反正都是便宜貨我就給它用下去

記得如果要拆伺服機要先把接收撕開 用鎳子夾出伺服機的接線
其實很鬆 取下它比想像中要容易得多

之前伺服機抖動的時候 用手捏著馬達的部分就會覺得燙燙的
現在經過整理就不抖動了

我想是因為抖動就是馬達找不到平衡點所以一直前進後退耗費許多電流才會飛沒幾分鐘
就沒電了
如果要拆齒輪箱的部分 上面跟下面那對螺絲扣蓋記得拔起來 就是圖中伺服機上面的那
個方型的塑膠片

機尾也撞得柔腸寸斷 看得出左邊的尾巴有個補丁嗎?
那是用一個黃色吸管剪的補起再用快乾黏住 側面根本看不出來(後面有圖)

修好伺服機之後不知道為什麼重心突然偏前面了 所以電池盒的平衡裝置也不需要了
後來覺得原來的機頭罩也滿好看的 所以把接收機往後移 機頭罩鎖回去

因為機頭罩的後端會擋到馬達 無法散熱 所以把機頭罩後面剪成弧形的
繞了一大圈以後 又覺得原廠設計的也不錯
只不過經過這一大圈才能體會為什麼要這麼設計 但就像前輩說的
華柯爾的東西不差 但組裝品質不良 所以一定要自己耐心的審視修改才能合用

我加裝的藍光LED經過頭罩的渲染更加的迷幻

從前面看 紅光跟藍光混在一起 別有一番科技感

機頭罩內側兩邊都塞了泡棉 這樣可以使共振降低很多 否則機頭罩雖然小還是很吵
我常在家裡練習對聲音很敏感 怕吵到家人 而且經過塞這兩塊泡棉 機頭也變得比較寬
造型更討喜

之前就想過要這樣設計 把本來在電池前面的機尾短棒用原子筆管黏上快乾延長
這樣電池就可以用大角度插到機身下方而不會碰到齒輪 這樣重心不會過於後面
也不需要電池盒 看來簡單的設計也可以達到目的
一根原子筆管勝過構造複雜的自製電池盒

有了拆伺服機的經驗 我的勇氣又更進一步了

對這種500元的東西 完全不需要對它客氣
如果它是五千元 我就會對它敬畏有加了
如果是五萬塊的東西 大概只敢交給專業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