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機場第二航廈的動線實在不知道是怎麼設計的……

02/07、02/08幫大哥到機場接他的兩個小朋友回國,因為請假的問題,所以02/07由二姐去接,02/08由我去接機。兩個小朋友都是坐新加坡航空的飛機,所以都是到第二航廈接機。

第一天,二姐將車子停在第二航廈的平面停車場,發現要到入境大廳必須要下到B2停車場,然後走地下通道到第二航廈B2,再上到1樓的入境大廳,她認為滿麻煩的,所以告訴我02/08去接機時直接把車停到地下停車場應該會比較快,因為機場風大,小小朋友也不會吹到風 ( 因為我一歲的女兒也都有去湊熱鬧啦 )。

第二天,我開車到機場時,一進入機場範圍我就切到內線準備找第二航廈的地下停車場入口,但發現一路上都沒有標示地下停車場入口在哪裡(也許是我疏忽沒有注意到),直到發現左側有一條通往出入境大廳大門的叉路,該叉路是屬於高架路,在其架高之後的正下方發現一個通往地下入口,上面標示著「地下停車場」,但當時已經來不及減速,後面一堆車子,一剎車想必後果不堪設想,只好繞到第二航廈後面轉一圈轉回來,然後由航空科學館再轉回通往第二航廈的道路,並提早減速進入該地下停車場。

進入停車場後,發現一堆靠近通往入境大廳的停車位都擺滿了三角椎或是以鐵鍊圍起來,但是上面又沒有什麼標示,但就是無法停車,(為什麼不准停車,我也不知道)一直繞到後面才找到了停車位。因為是停在B1,所以一樣要走到B2,穿過地下通道走到第二航廈B2,再上到1樓去接機。

然後,上面都還可以忍受,後面的問題才是問題……

接到了我姪子後,走原路回來,由入境大廳下到B2,走地下通道到停車場B2準備上到B1時,發現B2到B1的手扶梯沒有開,但是由B1到B2的手扶梯有開(我剛才也是由這個手扶梯下來的),我們想手扶梯沒有開就打算用走上去的,但是呢!手扶梯上面放了六個手推車,手推車就擋在路上,而我們帶著兩大箱行李,要怎麼走過去,我姪子上去推那些車子,發現跟本推不動,因為手推車的輪子和就一般大賣場的手推車一様,為了防子手推車往下滑,所以輪子都是卡在手扶梯的踏板上。

我們身後開始聚集了一堆人,都是要上到B1的,我們很急,因為我們在B2已經交了停車費,規定必需在30分鐘之內出場,否則要再重新交費。

我姪子在附近逛了逛,也都沒有看到機場的相關服務人員,後來他發現旁邊還有一個直上直下的電梯可以用,我們一行人(那時已聚集了近30人)才去搭電梯到B1,才順利的找到車子開出機場……

我在想,一個國際機場的動線做的如此複雜,而且還有停擺的機器,身在台灣的人都不見得搞得清楚,如果又帶著國外的朋友的話,會不會給人一個不好的印象啊…因為這是一個國際機場耶……
文章關鍵字
台灣許多公共設施都是這樣
規劃的2266
台北火車站也是廁所標示 搭車月台 解運轉程路線也是標示的有些亂
而且台鐵的服務人員外與能力還需要加強
我最怕載人去第二航廈或是去接機,每次都要繞來繞去,雖然去了幾次記熟了路線,但是只要過一陣子沒去,開車再去時都要遲疑一下,以免不曉得繞到那裡自己都不知道。這種一會兒左轉一會而右轉的設計大概只有深具創意的台灣人辦得到。

到第二航廈停車還是停外面比較單純,停地下室太複雜了。如果我沒記錯,有一次我想停到地下室,結果找不到位置,想說去停外面露天的總可以吧!沒想到要先繳錢出場後才能去外面停,真是被徹底打敗了!
乃至有虚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沒錯.
二航的停車場實在是怪.
你停車最好不要停在B1...
因為繳費機在B2.
但你由一樓走手扶梯到地下室時...
其實是到了B2..而不是B1....
所以停在B1的人...必需到B2去付了錢後....搭電梯到B1...再去找出口..
偏偏...
出口實在不好找...
因為B2的出口在中央區....而停車場的出口在最右邊...(誰會想得到)
地上的線不清楚就算了.
連標示標都不清楚.
下雨還會漏水
加上停車場其實有一半是(公家的)..所以動線就更好笑了.
工X工程作的啦...就是台北三重有次淹水...不是有個工X老闆出來哭說會負責那家...哎
去那裡...我還是都坐車去..不開車的.
不只那樣而已. 小弟 12 月回台灣時從 Terminal 2 一出來就被打敗了. 你知道從拿行李出來的那個門口 right? 有一個 Taiwan information booth 那裡...

通常 (YVR/Toronto-Pearson/LAX/Chicago/DC/Narita... ) 一出門就會有標示告訴你往哪一邊走. Terminal 2? 要往任何一邊走到底才有標示.

Ok, so now I'm at one end of the terminal. 要找統聯下南部. Simple task right? Nope! 再穿過一個大概屋頂不到三米高的走廊後 (這是狗門還是國門? 這條走道在國外的機場, 大概只有工作通道的資格吧? 陰陰森森的, 還一大堆雜七雜八的門...), 發現我走錯邊了. Ok, 走錯邊了, 算我笨, 中文沒看懂. 但是現在要走到另一邊, 還不能走裡面?!?! 在台灣, 可能還好, 但是如果是在 Toronto 負 10 度的天氣下, 還要旅客提著行李從航廈的一邊, 在外面繞一圈到另一邊去, 這位設計師大慨下半輩子只有 McJobs 可做了.

在統聯買玩票後等車時, 看到機場的歐巴桑在 "拖地". 用什麼拖呢? 衛生紙 + 掃把.

我... 無言.
地下室大部份都是中國信託信用卡停出國的.....
光找位置就找死人,還是停外面比較快喔
eric62 wrote:
地下室大部份都是中國...(恕刪)


大大的意思是說那些用三角椎及鐵鍊圍起來的是中國信託"專屬"停車位嗎 ?
可是沒有標示啊 ? 如果真的是 , 中國信託憑什麼可以 "佔位"......

有一個故事是說...
一個可以停100輛車的停車場...
建在日本可以停101輛車...因為日本人車子體積小
建在美國可以停99輛車....因為美國人車子大
建在台灣可以停2輛車......因為一個停在入口 , 一個停在出口

-S- wrote:
不只那樣而已. 小弟 12 月回台灣時從 Terminal 2 一出來就被打敗了. 你知道從拿行李出來的那個門口 right? 有一個 Taiwan information booth 那裡...

通常 (YVR/Toronto-Pearson/LAX/Chicago/DC/Narita... ) 一出門就會有標示告訴你往哪一邊走. Terminal 2? 要往任何一邊走到底才有標示.

Ok, so now I'm at one end of the terminal. 要找統聯下南部. Simple task right? Nope! 再穿過一個大概屋頂不到三米高的走廊後 (這是狗門還是國門? 這條走道在國外的機場, 大概只有工作通道的資格吧? 陰陰森森的, 還一大堆雜七雜八的門...), 發現我走錯邊了. Ok, 走錯邊了, 算我笨, 中文沒看懂. 但是現在要走到另一邊, 還不能走裡面?!?! 在台灣, 可能還好, 但是如果是在 Toronto 負 10 度的天氣下, 還要旅客提著行李從航廈的一邊, 在外面繞一圈到另一邊去, 這位設計師大慨下半輩子只有 McJobs 可做了.

在統聯買玩票後等車時, 看到機場的歐巴桑在 "拖地". 用什麼拖呢? 衛生紙 + 掃把.

我... 無言.


我對這機場只有一個感想...

沒事把機場蓋那麼大幹嘛???!!!

每次拖著手提行李(大包小包也不算太輕)要去 gate 都得走得半死,
從一端的 gate 到另外一端搞不好有一公里長.
又沒那麼多飛機.. 真是的.. 每次長廊上都是空空蕩蕩的

從長廊上到候機室還得走樓梯, 跟第一航站一樣. 啊是怎樣, 怕大家上飛機沒得運動是不是..
行李很重耶.. 總不能要大伙都擠那唯一一台殘障電梯吧

還有那個行李輸送盤, 做成平的而不是常見的斜坡式, 一有行李擋住出口那條從地勤
上來的輸送帶就停下來. 用意是很好, 避免行李堆成一疊, 但是這樣幾乎每出一兩件行李
就得暫停, 等個行李隨便也要半個小時以上是怎樣啦



-S- wrote:
再穿過一個大概屋頂不到三米高的走廊後 (這是狗門還是國門? 這條走道在國外的機場, 大概只有工作通道的資格吧? 陰陰森森的, 還一大堆雜七雜八的門...)
...

在統聯買玩票後等車時, 看到機場的歐巴桑在 "拖地". 用什麼拖呢? 衛生紙 + 掃把.

我... 無言.


Have to agree with you that the CKS is a disgrace to be called 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I've been through over a dozen airports around the globe and the CKS tops one of the worst; not only is it cramped but it makes the travellers weary of its age and facilities, especially the lack thereof.

台灣的機場...要再多加油了...
剛才才從機場附近辦事回來
中正機場飛機航班不少啦
跟小港及清泉崗蚊子機場比
中正機場約10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
以前住附近常覺得吵死人了
不過二期航廈的設計真的有問題
後來也爆出招標時發生弊案
而且裡面的許多服務單位都是外包給廠商
所以服務品質並沒有很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