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常敗家所以常常留連在店家.
舉個我親身的例子:
因為我愛騎單車所以騎車下山後都會停留在單車店家打屁聊天.
有一次遇到一個客人開著車(只是普通房車)走進店裡.
說要買車,所以老闆就介紹2000到1萬的單車.
可是那位先生口氣不是很友善的說:
怎麼都介紹一些不好看的車,他朋友們的車都很漂亮,
一直指指點點嫌東嫌西.
接著大聲地蹦出一句"把你店裡最貴的車拿出來看看".並且面帶兇光..
老闆這時也火了,沒有回答,像是不想"服務"這位客人了.
這位先生還是很不耐煩再問一次最貴的車...
這時小弟就很機婆指著他面前一台車說"喜歡的話這台20萬可以馬上牽回去"...
那位先生愣了一下,我拿著目錄給他看,也丟下一句"不喜歡的話還有30萬的,可以訂喔"
他當場傻眼走人...
我是覺得買東西不需要那麼老大心態吧..
將心比心,大家都是混口飯吃嘛...
~~抓住指縫的風,就能抓住緣分~~
但是收了這些年的服務費,台灣的餐飲業好的還是好,爛的還是爛,雖說大家的消費水準好像有些提高了,但很多觀念似乎並沒有一起提升。如果是有水準的餐廳,有不錯的服務收取服務費是應該的,但這是源自於內外場服務人員辛苦換來的,然而很多老闆卻自然而然就當作自己的收入,對員工還是一樣苛刻。與其如此,小弟還比較情願另外支付小費給服務人員,而不是在帳單裡多付這10%的服務費。
不過說到自助型餐廳,的確,因為客人都是自助取餐,服務人員相對省了不少事,但這類餐廳的服務人員也不是就完全不做事,菜餚/飲料吃完要補,吃完離開的桌椅要整理清潔,因此小弟認為還是可以給服務費,但是不是需要給到10%就值得商榷囉!
說來也很諷刺,一堆服務不怎麼樣的餐廳強訂要收10%服務費沒得商量,然而在一些真正有提供服務的高級餐廳,對於所受服務不滿意的時候卻是可以要求不收服務費的。對於當初訂出這個策略的人來說,不也是一種反諷?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