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5136 wrote:
中國的文盲也很多,識...(恕刪)
在中古時代中國是全世界教育最發達的國家,這主要是建立在科舉的制度上。隋朝以後的中國一個鄉下種田的農夫只要妳肯念書就有機會能當官甚至能當到宰相,尤其到了宋明清之後更是如此,所以有一句話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當時的日本平頭百姓即使你再聰明再努力,生來是農民一輩子就是農民永遠翻不了身。你可以想像鴻海郭董這樣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辛苦了一輩子卻只能圖個溫飽而且還不時要被武士欺負嗎,當時日本農民只要讓武士覺得你對他不敬當頭就給你一刀殺你沒得討的,當時的日本就是這樣。而當時的中國像是在明朝你可以查看看有多少個宰相是布衣出生(明朝內閣首輔就是宰相)最有名就是張居正,平頭百姓出生而能掌管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生產總值最大的帝國,而要注意是這不是特例而是常有的事,當時的日本甚至是全世界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中國人對於姓氏的重視是來自於千年以來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所以我再次強調不要以華人的角度看日本人的姓氏。
還有可以建議你看一下黑澤明大導演所拍的一部電影”七武士”,片中對於戰國時代的日本有著非常深刻的描述,看完後我相信你會了解當時的日本社會
waffe wrote:
日本姓氏的歷史源由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幕府時期」,是武士階段專政的時代。那時只有貴族,士大夫,富豪, 巨賈和大地主才有姓氏。而一般的庶民在暴政的箝制下是有名而無姓的。
直到明治八年(西元1875年), 日本天皇才下詔令全國的庶民都可以在名字上加冠姓氏並憑姓氏向政府登記申請戶籍。
在此情形下, 除了「佐藤」, 「鈴木」,「豐臣」, 「北條」, 「源氏」 等, 當時赫赫有名的的貴族外, 其他二千七百萬的販夫走卒,升鬥小民, 大都是是目不識丁。因此取姓氏大部份就就地取材了。例如住在田的中間, 取姓為「田中」, 住在田的旁邊, 就取名為「田邊」等。
網上中文關於日本姓氏是是而非的資料相當多,
多半是三句真話中摻雜著一句鬼話。
跟陰森購物頻道上那些整天騙婆婆媽媽的董事長們有什麼不一樣?
目的就是盡可能的醜化"日本鬼子"。
您與您引用的文章中實在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就隨便提幾個好了。
沒錯,明治維新之後,政府頒佈苗字(姓氏)許可令,(是明治3年, 1870年而非1875年...你看,這篇原文章想誤人子弟至少日期這種不傷大雅的資料弄對會比較好)庶民也可以有姓氏了。
但這不代表庶民再此之前沒有姓氏,
而是被准許使用姓氏,
政府正是登記全國人民姓氏。
再此之前,像是寺院文獻等都有記載,
一般庶民也都有他們自己的姓氏,
很多都是代代傳下來的,
只是不被政府"承認"而已。
絕非某些文章所提,
什麼"一夕之間,文盲日本人拼命的亂取姓氏,什麼牛鬼蛇神都拿來用"可笑的情況。
(當然還是有人這時就把姓改比較威風的姓氏)
也不知道1870年日本有多少文盲,
那時識字的華人比率又有多少。
日本姓氏來源不少,
但絕大部分都是依地名而來。
樓上有講到戰國大名家,
那我們就從大名家講起好了。
譬如說那個甲斐武田氏,
其始祖乃源義光(新羅三郎義光),
(對了,人家是姓"源", 不姓"源氏",也跟"源氏物語"沒關連,跟"平家物語"有點關連)
就是鎌倉幕府那個源賴朝的一族。
他搬家搬到了武田鄉,
就改姓為武田了。
最近很紅的島津家(篤姫真好看

也是鎌倉時代搬家搬到九州島津庄就姓島津了。
北条氏有分鎌倉幕府的北条與戰國的後北条氏。
簡單來講鎌倉時的北条原本也是四大家系中的平家,
搬家搬到了北条鄉就改姓。
而北条氏基本上才是真正鎌倉幕府的統治者(源賴朝根本就是傀儡政權),
所以後來在戰國早期有個叫伊勢新九郎的人(你看,伊勢又是一個地名),
在關東闖出了一片天,
就想到當初在關東呼風喚雨的那個鎌倉北条氏,
因此改姓北条。
樓上講到御手洗跟洗手間一樣。
其實念法完全不同。
御手洗(mitarai) = 姓氏
御手洗(otearai) = 洗手間
來源我不是很詳細,
要猜的話應該也是來自地名吧(光是 wikipedia 上面就有四處地名是御手洗)
日本怪姓的確是有,但是跟所有姓氏比起來數量很少。
譬如說大姓伊藤(itou)同音的有伊東,也有極少數是寫作猪頭(itou)

(這個"豬"是山豬,不是家畜的豬就是了)
但是八成就是祖先傳下來所以沒有改掉。
不然日本人又不是笨蛋,
如果1870年前都沒有姓,
他們會故意選些怪姓嗎?
一定會選些有意境還是能跟上流社會攀個關係的姓,
為什麼會故意選些怪字還是田中這些無聊姓氏。
其實什麼田還是什麼川之類的姓老早就有了(雖然說最剛開始真的有些是家中就在田四周才這樣取),
不是到了維新才掰出來的。
而您又提到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
沒錯,科舉制度真的是世界創舉,
提供了當時絕大部分封建社會所沒有的 social mobility.
讀書人的確有可能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
但是"一個鄉下種田的農夫只要妳肯念書就有機會能當官甚至能當到宰相"倒是不怎麼實際。
您知道要培養出一個能通過層層科舉考試成為官僚的讀書人要花多少資源嗎?
窮農夫到死都還是會是窮農夫。
科舉制度還是給有家有地又有錢的人玩的。
大部分都是家裡要有點錢,
才會栽培自己的小孩寒窗苦讀個十來年,
看看有沒有辦法弄個官做做(不然光是有錢就只是個土財主)
日本的階級文化是很重沒錯,
可是您舉的戰國例子又剛好是個例外。
那是個有能力,人人都有希望的亂世。
大家耳熟能詳的猴子豐臣秀吉(對了,嚴格講起來豐臣這個姓根本不是貴族,就是猴子軟硬兼施在四大姓中硬在加了一個,結果傳了兩代就滅門了)
另外國盜物語,信長的岳父斉藤道三又是一個平民當上大名的例子。
而大久保是非常大的姓(苗字7000傑上面是順位156位,約136,000人口)
跟德川的大久保大概打不上關係。
而且德川的大久保大部分都沒什麼用,
比較會管理的大久保長安死後被發現生前貪汙A了一堆錢,
屍體被挖出來鞭。
講到這不知道您知不知道,
現在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對!就是那個嘴巴愛亂講話又歪一邊,然後整天只會看漫畫那個)是大久保利通的玄孫?
因此我不否認日本階級文化和世襲現象挺嚴重的。
其實我很少在

打這麼多也很花時間。
只是我看到實在太多只要跟"日本"有關的主題到最後就會淪落到談AV 女優還是無碼片感到心灰意冷。
(樓主這絕對不是說您,其實您提的主題滿有趣的

有時候很懷疑

三句離不開 A片,
對日本的認識也只有A片,
然後在無年齡限制的聊天區拼命聊A片。

今天才決定跳出來講點話。
請各位想討論 A片到到其他成人聊天區行嗎?
這篇倒是很了不起,
到目前為止還是在姓氏上打轉,
還沒有白目的跳出來評論A片女優的表現。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