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的時候發現手上多了一個漂亮的袋子:

我怎麼會買這東西呀? 都快要把我心愛的破車給賣了. 買車架有啥用?
(剛跟朋友開進荒野4000公里回來, 車子都快散了)

4000公里路線圖, 真是一個很危險但是又很有趣的旅程:
http://photo.xuite.net/ssch732/3741620/1.jpg
全部配件一覽:

說明書, 安裝指示, 車架本體, 車充, 還有一個圓盤後面附有雙面膠, 可以黏在不適合用吸盤的表面上.
讓車架也可以安裝在玻璃以外的表面上.
簡單大方的車架本體:

車架以及個人的iPhone 3GS合照:

先來裝看看:

果然, 有裝保護殼的iPhone是擠不進去的.
試試看比較薄的背蓋:

只裝背蓋是可以塞進去啦, 只是不算是太合身.
如果是像上次旅行一樣, 中間有數百公里的"路"只有泥巴跟石頭, iPhone可能會被震到飛出來.
車架側邊可以看見mini-USB接孔跟3.5mm聲源輸出.
可以接到汽車音響.
脫光光裝最合身了....

分段式轉360度沒問題:

車架背後:

可以看見喇叭跟吸盤, 吸盤後面有轉輪可以把吸盤吸緊在玻璃上.
這喇叭音質大概跟一般專門導航機差不多, 所以不要太期待音質.
反正只是導航用的, 聽得清楚就好, 同時放ipod音樂比較不建議.
可以看到這邊使用球狀關節, 可以調整的角度就更多了.
實際上機:

這款車架本身也是一個電子產品, 一定要接上電源才能發生作用,
還有可以像圖中接了3.5mm輸出到車用音響, 但聽起來有點模糊.
不知道是不是我一面放歌一面導航的關係, 而且我車子的音響也沒有多好.
可以看到我也買了papago M6, 準備回台灣的時候用.
換角度:

我用的是軟體是Sygic澳洲版:

這款導航軟體不差, 但有時候有點兩光跟反應遲鈍.
像是高架橋上的時候有時候會誤判高低差, 導航到橋下去了.
tomtom軟體是很想買, 但是貴了一截.....
好加在這款車架沒有限定tomtom的軟體才能用, 不然我一定唾棄它.
剛裝進去的時候會出現這行訊息:

車架要配合tomtom car kit tool, 不裝也可以, 只是會一直跳出上圖的訊息:

這套軟體可以讓你看到衛星的狀態跟目前座標, 還有一些硬體資訊:

收到GPS定位之後就會變綠:

還有要注意一下車架跟iphone本身也需要用藍芽連接.
應該是hands-free calling會用到.
結論:
iPhone本身的導航性能其實蠻兩光的, 定位時快時慢.
好在澳洲很乾燥, 大部分時候天氣都是晴天.
所以就算不用車架的"增強GPS訊號"功能, 戶外定位都還蠻快的.
小弟分別試過使用車架定位以及不使用車架定位, 抓到訊號的時間都差不多快.
但是裝上車架之後, 即使是用Sygic, 在市區行駛的時候比較不會發生延遲的現象.
例如還沒裝車架之有時候會發現明明已經轉過彎了, 但是GPS更新位置慢半拍的情況出現.
不過效果不是很明顯.
最大的差別大概就是用車架充電蠻方便的, 還有喇叭.
這個車架的喇叭雖然音質不能跟音響比, 但是聲音清楚, 不會模糊.
還可以透過3.5mm外接到車用音響, 假如說不想用導航也可以當作一般車架使用.
有旋鈕可以調整音量.
這些額外功能都頗實用. 包裝上的介紹沒有唬爛.
唯一沒試過的是hands-free calling, 改天來玩, 看看是增強了啥東西.
小缺點大概就是有裝硬殼的iphone可能會裝不進去.
裝背殼跟果凍套的有機會拼拼看, 但是不保證....
只有脫光光的時候最合身, 有點麻煩就是了.
這款車架除了價錢太高, 還有不能跟保護殼一起裝之外.
其他的功能都頗實用, 可以把iphone提升到接近專門導航機的程度了.
沒有導航機, 又常需要開車的朋友們可以考慮一下要不要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