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颱風天,在家無事,剛好看到有人滴水測試排汗衣及車衣,
所以,就將自己買的衣服拿出來試試.
測試了以下材質:
Coolmax,
中興紡織 coolplus,
遠東紡織纖 Dry Top Cool,
台南紡織 hi-cool
3M
總共10件衣服
做此實驗時,讓衣物懸空,直接倒少量水(不到1cc)衣服內層,等待大約3分鐘觀看滲透情形。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以下是結果:
(1) 露拍-排x專家 coolplus 圓領衫
馬上就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2) 露拍-遠東紡織纖Dry Top Cool吸濕排汗圓領衫
馬上就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3) 美利達單車活動 T-shirt (hi-cool)
慢慢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4) 露拍-排x專家 SOGK 勇士系列長袖車衣 (100% polyester)
慢慢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5) 露拍-排x專家 FireStar K8021系列男款長袖車衣長袖 (100% polyester)
慢慢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6) Pxhome-OLDPA火焰熱轉印全開車衣 (100% polyester)
3分鐘後依然沒吸水, 試了2件都一樣.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7) 美利達車隊版車衣(彩紅條) (53% Coolmax/47% polyester)
馬上就吸收散開, 3分鐘後, 幾乎看不見了.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8) EXUSTAR休閒自行車衣(藍/白)(E-CJ40)(3M)
馬上就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9) 愛x大賣場 PAUL SIMON 遠東紡織纖Dry Top Cool吸濕排汗圓領衫
馬上就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10) 德國CRANE男性排汗速乾內褲(50% Coolmax/50% polyester)
馬上就吸收散開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負責任測試-排汗衣/車衣-滴水測試
不錯的試驗法
相信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ufjk0816 wrote:
不錯的試驗法相信還是...(恕刪)


前幾天也有看到有人PO這個方法

但是他測試最後是他登山用的某牌排汗衫水不會擴散

http://tw.myblog.yahoo.com/rangerschang/article?mid=1723&prev=1809&next=1414&l=f&fid=10

這篇


我自己也有拿3件衣服測試

一件美利達車衣 , 一件宜蘭杯送的排汗衫 , 換一件登山用的排汗衫

我也是發現登山用的沒有同心圓 , 基本上水不會擴散 (但是那件最貴)

但是以我穿的經驗, 登山用的排汗效果最好


所以我很好奇想請問一下 , 登山用的排汗衫的測試是否這個方法不可行? 還是有其他原因


不知道有無發現
這有關衣物的"織法"
只要網眼的都排水相當迅速
所以咧?
看到這篇文章,忍不住認真回一下 .....

其實市面上的排汗衣 (或車衣) 材質可說是大同小異,放眼望去都是以Polyster為主的混紡材料,
然後再依照不同的使用需求,加入其他材質來增加穿著的舒適感或是增加保暖效果(例如使用羊毛)。

所謂"排汗衣"說穿了就只是利用布料纖維表面微細的溝槽所産生的毛細現象或著是添加親水性藥劑,使汗水經過吸收、擴散、傳導等作用,迅速將身體散發的水氣轉移至衣物纖維的表面,再經由織維表面的擴散作用與空氣對流,達到快速蒸發與乾燥的功能,並進而使身體能保持乾爽。

所以從390元一件的大潤發排汗衣到一件數千元的始祖鳥排汗衣, 不外乎都是採用衣料材質、透過添加親水藥劑、還有特殊編織法, 達到吸濕又快乾的要求。

至於廣為人知的 滴水實驗 則是先將水滴滴在織物表面上,等到水滴完全滲入織物後觀察其水滴擴散面積,並由其滲入時間和擴散面積來作評比。
因此理論上:
1. 此擴散面積(通常是呈同心圓狀)愈大表示織物之吸水性愈好, 因為面積大可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蒸發速度較快。
2.水滴完全滲入織物內時的時間愈短表示織物之吸水性愈好 。

不過各位請注意,作這個實驗得先將排汗衣翻過來,因為要用直接接觸到皮膚的內層來作測試。我們將可以看到水會迅速被衣服的內層吸收並傳導到外層,這就是所謂的"同心圓"。 此時同心圓內層的水圈會逐漸消淡,而外層的水圈則會逐漸變大,到最後內圈的水就會先消失,而外圈的水也逐漸消失。這就代表我們滴到衣服內層的水滴,已經滲透到織物外層蒸散了。

四樓的朋友問說: 只要網眼的都排水相當迅速?
沒錯, 就像剛剛提過的,衣物的織法同樣也影響了水氣透過衣物的時間。像是衣物表面有網眼的這種織法, 就是能夠增加表面積, 用織法較疏、孔隙較大的方法,讓水氣更快速的通過排散到空氣中。

三樓的朋友則有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我的登山排汗衣反而在水滴實驗中看起來沒那麼棒呢?
事實上,水滴實驗真的只能當做選購排汗衣的參考,因為這並不代表這件排汗衣真的能夠 "永保排汗"
因為現今市面上許多中低價位或是活動贈送的排汗衣大多是添加親水藥劑來達到所謂宣稱排汗的效果。但是添加的親水藥劑經過重複洗滌後就會慢慢消失,逐漸失去原來迅速排汗的功能。一般說來,添加吸親水藥劑的排汗衣,洗過幾次之後,排汗的效過就會開始打折了。
至於高價位的排汗依則多是採用"異形斷面纖維"的織法(常見的有十字、V字型等) 來增強織物材質的毛細現象,讓汗水可以快速被吸收。所以採用 " 斷面纖維"的排汗衣,就比較不會因後續的清潔洗滌而降低效果了。
所以三樓的朋友先不要急著下評論,洗個幾次才能立分高下的啦~~

說真的,排汗衣(或車衣)這玩意兒還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如果朋友們有興趣,不妨可以參考山野釣游這一類的戶外雜誌,常常會有多戶外人身部品的專題討論呢!
最近查到的資料:
遠東 Top Cool
台南 Hi Cool
中興 Cool Plus
南亞 Delight
華隆 Coolon
新光 Cool Tech
力麗 CoolBest
杜邦 Cool Max
吸濕掛汗助劑-Drymate/3M SCOTCHGARD
除了最後一個外, 其他都是特殊織法.

沒有買過100% Coolmax, 最多是55%,用起來感覺不錯,
如美利達某些車衣(1919).

個人使用感覺是: Cool Max > Top Cool > Hi Cool > Coolplus,
遠東 Top Cool-EXUSTAR比較貴的車衣, 如: E-CJ30L
台南 Hi Cool-Giant 2009 Bike Day, 美利達活動T shirt.
中興 Cool Plus-拍賣網站很多都是-如: 魔x掛汗衣
3M SCOTCHGARD-EXUSTAR比較便宜的車衣, 如: E-CJ40, 拍賣網站很多都是

許多賣家根本不清楚自已賣的是什麼材質,
產品說明寫著南亞 Delight, 寄來的卻是Hi Cool吊牌的東西,
或者標題寫著3M排汗布, 內容卻又寫著Hi Cool or Coolplus.

總之, 除非賣家照片把衣服吊牌照出來,
如: 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49655787?u=franciscoteamor
不然, 收到的, 可能和賣家宣稱的不同.
當然也有是一樣的, 不過, 要花一些"學費".
今天收到賣家寄來南亞 Delight的車衣,
測試一下:
馬上就吸收散開



至於穿起來的感覺, 還沒試, 不知道,
因為,明後天有事, 所以, 要到下星期六騎車穿了才知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