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上篇說的無損,只是在檔案上的定義,在實際上還會出現不同的損害的。
以下作例子:
音訊CD 48k-128k/Float 284-408kbps
↓
數碼檔 TAK(無損無壓縮)44.1k/float 284-408kbps
↓
數碼格式轉換
----以上是可以控制的範圍----
----以下是不可以控制的範圍----
播放器處理(主要是讀取,未必會有其他處理)
↓
其他處理(Eq 之類的)**破壞性處理,下面解釋。
↓
系統音訊處理 Max/fix 44.1k/ Fix/no change on BitRate
**重新轉換 Sample Rate,以及計算 BitRate
↓
傳送到音訊轉出的 Buffer 區(只有存取的作用)
↓
轉換成不同輸出通道的訊號(Analog/BT Signal...)
↓
在播放媒介上作最後轉換
**如 Speaker/Headphone
**Silencer/藍牙接收器的話,還會再多一次轉換。
在每一個轉換過程中,損害一定會出現。
**除非是各種無損無壓的格式互換。
損害就像用刀把肉割下來一樣,即使會再生出來,也已經不是原本的肉,而是醜陋的肉芽。
**不要相信甚麼修正補完,這是不可能的。
**MP3上使用EQ太凶就會知道他的破壞力。
另外,亦不要去說『數碼不會有損』這種無知話,只要是在電子集成的器材中,數碼也只是一種電氣訊號,所以一樣會有被干擾、缺損的情況發生,這也是在不同元件的處理過程中有損的原因。
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我們可以人手改變各種設定,來讓損害降到最低。
而相反地,在不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我們所能影響的非常之少。而且這範圍內,轉換的次數更是多不勝數。
所以,要真正的享受無損,主要並不非在檔案上。
**當然,音訊的質素是必要的,無損是最好的。
音訊CD上的歌曲,每首都有獨立的 EQ 處理過,而且是 Studio 級別的硬體處理,自己再用低級的 EQ 軟體去作破壞性處理可以說是畫蛇添足。
而且每一首歌也必需要有獨立的 EQ 處理值,再嚴謹的話一首歌內每部份也有不同的設定(就像 float BitRate)。
若不用EQ就沒法好聽的話,先要考慮的以下的因素:
1。閣下有聽過原本『好聽』的版本嗎?
**這要最基本的器材,如 Hi-Fi 和書櫃喇叭等等就可以,不用太高級。
**說的是 CD/無損檔,而非已經損壓過的檔案。
2。手上的播放硬體如何?
**個人推薦 Shure 1xx-3xx 這類平價的入門級耳道式耳機,線材也很好。
**機器各有差異,請自行測試,我是用 Desire 的。
3。手上的播放軟體如何?
**程式最好選用只讀而不處理的,因為最終系統也會作處理的。
**不建議使用 EQ,原因已說過。
**不建議使用太多功能的軟體,CPU忙碌,直接影響轉換品質,也很耗電。
若真的不用EQ不行的話,請只用在MP3等有損壓縮音訊上,而且不要設得太凶。
希望此兩篇資訊對大家有幫助,讓大家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手機上有更好的享受。
p.s.
我現在使用中的軟體是 MixZing。
有 EQ 提供,預設是關閉,只供MP3使用,可以為每首歌獨立設定。
拔除耳機後自己停播是我最愛的地方。
My Blog: http://parsue.blogspot.com
Google+: http://goo.gl/pOB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