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北大特區的淹水情形,似乎沒有多嚴重嘛....跟大安區的基隆路段 差不多!http://disp.cc/b/27-3N8g想請問一下 新興的重劃區 下水道應該是最沒問題的,北大的淹水是因為設計不良?
由於近年來台北市平均降雨量較過去增加一倍,但目前台北市下水道每小時降雨78.5公釐的容納設計量,係根據二十年前數據之五年內暴雨平均率最高值所推算出,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顯示,台北市近年降雨量較過去三十年平均二千公釐的降雨量增加近一倍,故氣候異常現象嚴重,值得重視。以昨天下午3點~4點文山區暴雨量81.5公釐為例,不淹水才怪,不過無法歸責於市政府,屬於「天災」。反觀新北市,只有石碇區下午5點~6點暴雨量101.5公釐顯然超過設計值外,其餘地區均未超過,但也傳出淹水狀況,那就是人為疏失了。
當初北大特區整體的排水設計為40-50mm/h15號那天下午18:00-19:00 三峽每小時降雨量破80mm超出當初設計的排水雨量快一倍!12號那天更不用說了!這種降雨量 算不算大 摸著良心說吧!不想說太多 免得淪為口水 想查證的去水土保持局網站查察順道一提 這兩次無論積水或者別人說的淹水水都沒有進到大樓,造成住戶損失(不含積水路段邊停靠的車輛)以下為積水後隔天16號本區區長與里長處理現況:1.關於大學路學勤路交會處水患嚴重的原因:根據排水系統配置圖,學府路至大學路這段的箱涵寬度為3M,但大學路及學勤路交接口這一段卻驟縮為1M,到國際二街寬度又變為2米,因而形成為所謂的"瓶頸",以致造成此處易淹積水的情形。局長推測,以前北大特區為農田水利地,有許多既有的排水溝渠,或許當年承包排水系統的廠商依照原有的溝渠鋪鋪設管道而沒有進行拓寬,所以造成整段路的箱涵寬度不一致。解決之道:盡速編列預算拓寬箱涵,以利排水。2:關於其他路段淹/積水原因:推測為水溝容量不夠,加上泥沙淤積讓排水斷面不足。解決之道:盡速編列預算拓寬箱涵,以利排水。里長詢問局長北的排水系統究竟能夠承載多少降雨量?局長答覆,約為40-50mm/hr以0612及0616的降雨量真的已經遠超過系統所能負荷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找到經費進行箱涵及、溝清淤(上次全區箱涵清淤為2009年)、管路拓寬等改善工程由於經費龐大,或許"可以建議市府動支"地震重建基金"。另外楊區長信局長提到目前三峽區公所沒有任何抽水機設備無法緊及供應有需要的社區局長立刻承諾將調派四台抽水機給三峽地區在此也要代表三峽居民感謝水利局長的幫助最後,今天下午清潔隊已經派十位清潔隊員至龍恩里進人工清淤因為大學路淤積情況比較嚴重,人力無法有效處理所以里長立刻要求清潔隊賴隊長要盡速出動[清溝車]隊長安排明日早上八點半再次進行清淤~
幫你備份一下:kurich wrote: 樓上的朋友 下大雨的時間是15號17點之後不是16號!要引用圖片 也要用對時間!用錯圖 只是凸顯妳的道聽塗說 也只是讓人引人發噱而已幫你貼個正確的圖吧!要引用資訊要自己做功課別去新聞網站看看就很以為找到寶很開心複製貼上怕你不會"估狗" 順便把資料來源貼給你好了水土保持局http://fema1.swcb.gov.tw/DataInfo/Rainfall/RainChart.aspx?id=1250&height=600&width=800
嚴禁唬濫 wrote:套一句北大護衛隊說的...(恕刪) 可以解釋一下積水跟淹水的差異嗎?我有點傻傻分不清耶是用水的面積跟深度來判斷嗎?還是用地區來判斷??只要是北大地區都算積水就算滅頂也算積水其它地區就沒有使用限制可以任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