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區未來將有捷運百貨賣場聯通規劃!(忠孝復興站模式)


bluenine wrote:
因為三重和台北太近了
想逛百貨公司 直接去 台北市就好了

三重區未來的百貨 吸引的 應該是 蘆洲 五股 林口 那一區塊的人

如果你住在附近 每到假日一堆人來逛 真的好嗎?

說好!!---除非你是店家...(恕刪)


對於離家樂福十分鐘車程的人類來說
我很誠實的說

開outlet我就會常常去逛
開量販我也會常常去(除了Cost那一家除外,我不喜歡它)
百貨我可能就沒興趣
過橋的我都不逛了何況是橋這裡的XD


不過我覺得這一帶真的沒有百貨,開起來應該會過得還不錯
只要認真引進一些好牌子,沒有理由起不來
舉例:家樂福底下那一堆商店感覺都活得很好
其實不乏百貨公司當中的品牌
所以只是換個地方開店而已
理論上不會沒人買
(我是不太清楚家樂福樓下那一堆商店過得怎樣,但是我覺得好似顧客還蠻多的
應該沒有太大生存上的問題)


BTW我無聊觀察過家樂福(好了家樂福不要發抖,我不是同業)
那間家樂福其實很大來客好似是某大學(不是F大)的學生
開百貨公司應該還可以蠻有生意的


但是我還是推薦開outlet
光是"台灣第一家複合式outlet賣場"
感覺就很有賣點

家樂福在湯城營業據點會改到現在的重新店,主要是當年家樂福併購了特易購,而當時特易購已在現在據點開始興建賣場,併購後就經營角度而言,兩據點相距太近,且新據點是屬於自有的賣場據點,所以才放棄承租多年的湯城地下室賣場.

湯城園區由於周邊屬工業區居住人口較少,加上家樂福撤點後缺乏大型百貨賣場支撐吸引人潮,雖然園區內有相當多的上班族群,但是這麼多人主要也只有在中午休息時才會出來消費,下班後也實急急忙忙趕著回家,想要再復甦過去光景可難囉!
那個地方,對上下新莊的人來說都太遠了,新莊人真的很懶,包括我

對三重的人來說也很遠,人口多又密的區域都靠台北市,怎麼說都比那邊方便

(因為建商開發一定優先開發近北市的區塊,才有賣點,可以吸引北市居民移到三重)

很懷念小時候經過那邊都會聞到的特殊味道,沒想到2,30年後會變這樣
『 現在,讓姊姊我點燃你的火焰… 我有碰到你嗎?我沒有碰到你呀! 我有碰到你嗎?我沒有碰到你呀! 現在,你是不是又熱又


不錯阿~~ 這個地點正好在三重和新莊的交界

過了重新橋比較靠近新莊啦~~~

蠻看好它開發成為捷運共購的百貨商場

頂新集團的味全舊廠萬坪土地五年內應該可以開發完成


但重點是要有"品牌特色"搭配"時尚美感"

可以順便帶動週遭店面和重劃區發展
看到這麼的多人在唱衰三重的百貨業發展,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徐匯廣場這個徐匯中學站的捷運共構mall?
雖然他很小,雖然他在比三重人口更少的蘆洲(不過離三重連一街之隔都不到,應該說是蓋在三重蘆洲的交界上,只是掛的是蘆洲門牌),但他就是做起來了,讓大家知道,三重與蘆洲,不是沒有百貨業的生存空間,然後中友百貨這個台中非精品百貨的最強百貨(營收還高出有精品的廣三sogo一大截)也打算北上三重設點呢……



是說我記得頂新是臺北101的大股東,既然這案有購物商場的規劃,那會以臺北101購物中心的品牌營運嗎?
(當然我最希望的是在這塊地的商業用地上蓋101等級與高度的超高級商辦,把包含整個二重疏洪道以西的三重,新莊,泰山跟五股在內的大新莊CBD做起來,不過再蓋一座101,就算是在臺北市也算是奢望了吧!)

tpo1111 wrote:
家樂福在湯城營業據點會改到現在的重新店,主要是當年家樂福併購了特易購,而當時特易購已在現在據點開始興建賣場,併購後就經營角度而言,兩據點相距太近,且新據點是屬於自有的賣場據點,所以才放棄承租多年的湯城地下室賣場.

湯城園區由於周邊屬工業區居住人口較少,加上家樂福撤點後缺乏大型百貨賣場支撐吸引人潮,雖然園區內有相當多的上班族群,但是這麼多人主要也只有在中午休息時才會出來消費,下班後也實急急忙忙趕著回家,想要再復甦過去光景可難囉!...(恕刪)


我有說過我知道換店這件事情啊,但是我覺得那只是片面之詞
我認為雙方應該有鬧翻...
否則您一定看過,那個機車停車場晚上也沒人啊,湯城算是很多公司的集中地點,晚上哪有人
硬是不給家樂福來客停摩托車,很怪吧? 要說完全沒有矛盾也說不過去


湯城沒人但是斜對面的家樂福很多人,當年家樂福在湯城裡面的時候也很多人啊(我覺得啦,但是好似搬去對面跟IKEA當鄰居以後生意更好就是了)


所以其實重點不在於湯城是上班族聚集的地點
而是湯城那個格局的樣子,正常人不會刻意想要走進去(那個格局看起來就怪怪的,硬要消費者下去地下一二樓,你是消費者你應該也會覺得不太舒服,何況還暗暗的)
所以只要改改格局前面加一些東西就可以了


坦白說這個區域管三重新莊以及新莊往龜山的區域,要說沒有購買力應該不會,怎樣都算是到台北之前的中間點,如果你需要通勤的話,這在通勤線上,採買不會不便
所以問題還是在於商場的規畫~

synn0 wrote:
那個地方,對上下新莊的人來說都太遠了,新莊人真的很懶,包括我

對三重的人來說也很遠,人口多又密的區域都靠台北市,怎麼說都比那邊方便...(恕刪)


您確定了解這裡的地理區劃嗎?
我家這附近人口可是很多的,只是沒有很熱鬧(誰會希望住宅旁邊很熱鬧來著)
不過我家對面那附近就很熱鬧了,熱炒店簡直整群在開店的很誇張

所以並沒有離三重很遠這種事情,三重也就那麼大,離蘆洲比較遠才是真的


至於新莊,我認為就我看過大部分去三重家樂福的人,其實感覺真正三重人好像還不很多
因為大多數我看到的摩托車都往輔大方向離去,所以我猜真正養家樂福的其實應該是部分新莊居民以及部分三重居民


所以重點是您是哪一種通路的消費者
就我看過IKEA好似真正去的反而都其他地區(含台北市新北市)的人居多
如果這個通路對於其他人有吸引力,又沒有其他類似通路
就有機會吸引外地人來晃

ps. IKEA那樣的通路並不構成regular消費的誘因(你會每周去家樂福買牛奶,但是你會每周去IKEA買櫃子嗎?又不是天天在裝潢新家),
所以會去的大部分都是很有興趣的重度消費者
但我覺得三重應該沒有很多這樣的消費者
它靠外地客人可以每個周末都滿滿的人在排隊結帳
四季都這樣喔!(以前常常去買冰淇淋有觀察一陣子)


所以其實真正大通路是靠整個台北與新北來養,附近居民不買單也沒關係,只要有人買單就好了


萌貓 wrote:
看到這麼的多人在唱衰三重的百貨業發展,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徐匯廣場這個徐匯中學站的捷運共構mall?
雖然他很小,雖然他在比三重人口更少的蘆洲(不過離三重連一街之隔都不到,應該說是蓋在三重蘆洲的交界上,只是掛的是蘆洲門牌),但他就是做起來了,讓大家知道,三重與蘆洲,不是沒有百貨業的生存空間,然後中友百貨這個台中非精品百貨的最強百貨(營收還高出有精品的廣三sogo一大截)也打算北上三重設點呢……



是說我記得頂新是臺北101的大股東,既然這案有購物商場的規劃,那會以臺北101購物中心的品牌營運嗎?
(當然我最希望的是在這塊地的商業用地上蓋101等級與高度的超高級商辦,把包含整個二重疏洪道以西的三重,新莊,泰山跟五股在內的大新莊CBD做起來,不過再蓋一座101,就算是在臺北市也算是奢望了吧!)...(恕刪)



謝謝大大分享
我是不太知道徐匯有百貨,但是徐匯本來就還蠻熱鬧的吧(我只記得三和路燈火通明),
所以比較有機會做起來
但是湯城附近就不一定,至少湯城跟對面家樂福就是個對比
不過我覺得應該有機會做起來啦~~能養IKEA是個指標,如果這裡能生出一個"可以成為下一站採買點"的百貨,就有機會搭其他通路的順風車賺到錢
因此重點還是在於區隔


至於蓋超高大樓喔,其實我逛IKEA的感覺,這一區的店面風景很好(但是IKEA取消窗邊座位很不上道,後來拿去賣盆栽~嘖真是浪費區位),
如果要蓋大百貨
要多蓋幾層給餐廳使用,最好窗邊的座位一堆,然後品牌都很讚但又不會坑人的很貴
(比如說下午茶五百元大概是極限,讓客層大部分集中在三百元左右的下午茶就很賺了)
超高大樓恐怕有養不起的困難處,別說101,大概50樓都很拼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101並非商辦租金最貴的地方(就我得到的訊息是這麼說的),即使在那區域,當年據說也是靠比較便宜的租金來讓企業去租
所以可見當年101也沒有過得很好,否則幹嘛租金需要拉低(當然現在可能狀況不太一樣)
所以說蓋那麼大間不一定有效益,也許蓋好幾間都是什麼十二樓一類的剛剛好,各間還可以區隔
然後中間留個什麼很漂亮的廣場,大家可以在那裡亂晃什麼的


把天際線遮掉不一定是個好選擇,如果刻意留下天際線,可能反而會吸引更多來逛街兼放鬆的鄉民們
(何況現代人壓力那麼大...)


總之不要一定要拷貝其他百貨的business model
頂新集團要能夠生出一個"一看就讓人很想來"的地方,不論是整體的建築設計(這很重要)
或者是裡面的品牌


不過我還是希望能有outlet賣場就是了~


有消息指出此捷運百貨賣場聯通的設計是何時會開始動工阿??

頂新集團請日本六本木之丘森大樓(Mori)的規劃設計團隊進行喔!~
startup wrote:
有消息指出此捷運百貨賣場聯通的設計是何時會開始動工阿??

頂新集團請日本六本木之丘森大樓(Mori)的規劃設計團隊進行喔!~...(恕刪)


您說這個新聞對嗎?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00906/32791218
這可能要了解內幕的人出來講幾句話

就我粗淺認知
我以前公司對面,金融海嘯走了一票,據說那一整棟由某銀行集團持有的商辦幾乎空了一半(這可是排班計程車司機跟我說的,可信度很高)
現在應該還有蠻多商辦也還在招租,頂新不投入商辦這一塊是還蠻聰明的
而且想切入百貨與量販之間的賣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請日本團隊應該是好事,我覺得目前國內百貨的規劃
大部分還是卡在動線有一點窄(我覺得啦,也不能怪百貨,人家也要生存,重視坪效是可以理解的)
希望能夠產生一個很有氣質,逛起來很舒服也有東西好買的地方
就是那種你即使不去買東西,也會想要去吃個蛋糕喝個咖啡看風景的那種地方
(天母sogo我去過,我覺得要說風景還好欸,請原諒我標準比較高)
河邊美景要好好利用才好~


我跟其他人聊過,基本上"話題性"可能是未來要發展百貨業的重點吧(不然很難區隔)
我想日本的集團應該也會有她們專業的建議


生活化的百貨公司~
希望魏家要認真一點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