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中正藝文特區的優點?

beta1942 wrote:
拿台中來比,是在講地方政府施政的氣魄...(恕刪)


這樣講也是對,您沒看到台中一堆開發弊案嗎? 一堆官員自肥或圖利廠商的都被告囉..

夠氣魄所以弄台中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將重劃區住滿,資源分散太厲害..

羊羽翔 wrote:
這是可以來討論的~就...(恕刪)


剛出國玩回來
恩你說的沒錯高架化前提是經費不足
但是為什麼北高台中都能爭取到經費
台中市才多少人"好高騖遠"?

人有分有積極和消極
我算積極型並不是要你賺50元花100元
而是站出去想辦法賺1000元讓生活更好

其次我總覺得這種思維太鄉愿
就和我爸媽想法一樣

桃園為什麼會停滯不前
要怪也就怪我們自己
不懂得用選票去爭取

也難怪別人會認為桃園的建設是小鼻子小眼睛
當然事實不是如此囉

看到這一系列討論串,我想我也手癢下海來加入討論好了,花哈哈!!
不過老子我時間有限,大略只提一些部份!!

上面有大大提到機場捷運通車之後,林口會攔截掉原本想住桃園的台北客?

其實我在這裡必須要強調一個觀念,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機場捷運這個東東好了。

機場捷運在"林口"有幾個站呢?


答案是Only one!!!

就只有一個站,叫做A9站。
我記得沒錯是位於中山高速公路跟八德路(?)交界那附近的一塊土地。
然後林口新市鎮目前"大多數"的建案(例如某雄)都距離該捷運站有不短的距離。
至少要騎機車或騎車。

在桃園航空城園區或者大桃科園區工作的人會住林口然後搭捷運通勤嗎?
我想機率不會相當的高,因為南崁機能比林口好。
而且蘆竹鄉本身也兩個站。(不過這兩個站也是蠻偏僻的,還有農田)


在台北市工作的人原先想住南崁或桃園市的會因為機場捷運通車而改住林口嗎?
我想機率也不會太高,因為換做我想要縮短通勤時間的話,我會住"桃園縣龜山鄉長庚商圈"。
機場捷運在龜山可是有體育大學站(A7)跟長庚醫院站(A8)。
其中長庚醫院站(A8)是機場捷運站直達車必停的站,所以行車時間短,且班距密度高。
再加上長庚醫院附近商圈嚴然成熟。
如果真的要非搭捷運不可,有桃園縣長庚站商圈,何必選林口站?

而且還不少林口人還會跑去長庚醫案商圈消費咧!!
而長庚商圈算是桃園縣,按照這樣講,不就變成林口又變成桃園的衛星了嗎?!

接著提到其他交通問題,
我想常常開車的人應該會發現到,
中山高尤其是林口那兩個交流道車流量都很大。
因為太多林口新市鎮還有桃園龜山長庚的住戶都需要靠這條中山高去台北。
因為最常見的就是南崁經林口到泰山收費站之前這一段都常常塞的一蹋糊塗。

而目前已經正要施工的五股楊梅高架快速道路,可是有在桃園市中正路設置交流道。
這條快速道路幾乎跟中山高平行貼在一起,其中某些路段還會做上下兩層。(因為地質因素)
未來桃園市或蘆竹鄉甚至南崁的居民可以直接從此"五股楊梅高架快速道路"的"中正路閘道"上去,

然後該快速道路設計是直接越過林口跟泰山,一路到五股後與中山高與18標銜接,
因此未來從桃園開車到台北的通勤時間可是會比住林口從林口交流道上去中山再經過泰山收費站一路塞塞塞還快。

以上是機場捷運跟公路運輸系統兩大部分的說明。

接下來再來探討另一種交通通勤模式:搭乘公共運輸車輛!!

首先如果今天汽車拋錨,或者不爽買車不爽養車,不爽到捷運站,只想搭最便宜的客運。
請問林口有完善的國道客運或者密集的大眾公車嗎?
我知道是有的,但是班距密度不夠。

但是,接下來說到桃園。
桃園縣政府早已經規劃好,配合五股楊梅高架快速道路的中正路閘道系統,
將會在該處設置大型的國道客運轉運站,
也就是,未來搭乘國道客運跨縣市會更加方便,不論南下還是北上。

另一方面,其實有些人工作常常換來換去,住林口真的有比較方便嗎?
今天假設在台北市工作,住林口不見得會比未來住桃園還快,
而且萬一哪天換工作變成在中永和,新店,那住林口真的是優勢嗎?

別忘了,桃園市有國道二號,而國道二號也即將展開拓寬,
在桃園市可以透過國道二號銜接中山高與北二高,
快速的選擇要
走中山高往北台北(泰山五股新莊台北市),
或北二高往南台北(鶯歌三峽中永和新店)

如果今天住林口,結果工作地點本來是台北市後來換成中和,
那就只能走中山高上林口交流道,哭哭的往南走去接國道二號。
而這時候住桃園的,帶著笑容直接上國道二號接北二高。

以上還有很多內容因為時間因素就不多提了,
我們現在來整理一下重點:

機能:
桃園>林口

開車去台北市:
目前林口約略比桃園快一點,但五楊高完成後換成桃園比林口快

開車去三峽中永和新店:
桃園>林口

軌道運輸:
桃園>林口
(桃園有台鐵,高鐵,好幾個機場捷運站。林口就只有一個A9,行車時間跟從桃園搭台鐵到台北一樣,班距卻要20分鐘,完全沒啥競爭力)

房價優勢:
桃園>林口
(林口平均的房價比桃園平均還高)

氣候:
桃園>林口


另外桃園未來還有一些題材可以慢慢繼續搏版面,例如航空城捷運線(雖然不用期待但是有的機率不低)
林口除了機場捷運之外,林口輕軌支線的機率會高嗎?

nero10212002 wrote:
剛出國玩回來
恩你說的沒錯高架化前提是經費不足
但是為什麼北高台中都能爭取到經費

人有分有積極和消極
我算積極型並不是要你賺50元花100元
而是站出去想辦法賺1000元讓生活更好

其次我總覺得這種思維太鄉愿
就和我爸媽想法一樣

桃園為什麼會停滯不前
要怪也就怪我們自己



站出去賺1000元讓生活更好,
這個當然應當是全民及政府努力的目標,
不過這跟我們目前討論的方向並不違背。

我用線上遊戲來舉例說明我的想法:

我有一隻戰士,等級1的時候接新手任務拿到一把攻擊力+2的新手鳥劍,
我現在練到等級20級,鳥劍已經打不痛不夠用了,想要換劍。
我在拍賣場看到兩把劍,
一把是攻擊力+40,附加HP+100的鋼鐵劍,
一把是攻擊力+150,附HP+850、MP+300,體+9力+7,鑲了掉寶率+50%、HP恢復+35%的寶劍。
鋼鐵劍賣3千,寶劍賣3萬,我身上只有3千元。
我可以選擇繼續拿著鳥劍慢慢打怪賺錢,再打個15天賺夠錢了直接買寶劍,
也可以選擇先買鋼鐵劍,讓打怪效率提高打個更過癮,然後存錢買其他裝備。
有在玩遊戲的都會知道,裝備是要適時替換的,不然組隊出去人家打100你打20,會被嫌棄,
反而練功速度會更慢。


同理套用在鐵路高價或地下化上:

台灣有一個桃園,幾十年前鋪了一條平面的鳥鳥的台鐵鐵路,
幾十年後,平面鐵路已經不夠用、阻擋了都市發展,想要改變。
現在有兩個方案可選:
一個是讓鐵路高架化,適度消弭都市分隔,
一個是讓鐵路地下化,完全消弭都市分隔。
高架化要300億,地下化要上千億,我身上只有300億。
我可以選擇繼續維持平面鐵路,再等個15年重新規劃並重新爭取經費後直接地下化,
也可以現在就改成高架化,讓都市分隔消弭、都市發展更快速,然後創造更好的都市經濟賺錢花在更多的建設上。

兩種,都是選項,
不過很明顯的,地下化選項看似比較好,卻必須背負讓都市發展繼續停滯很久的惡果,
都市發展變慢,其他都市成長了,預算更容易被撥給有在進步的城市,
桃園只會更為落後。

因此,我覺得,
不要再為了看似很好的假象,賠上了桃園進步的速度,
改為地下化重新規劃,至少需要再耗個十幾二十年以上,對桃園只有害處~


至於為何台中跟高雄可以爭取到地下化,
我這樣講好了,
整個台灣的發展規劃,就是以北中南為重心發展,
如果桃園擁有跟北中南一樣多的資源,會導致北部發展過重,整體發展便會不均衡,
這是先天上地理位置的因素,
要突破這個因素,桃園就必須更快速的成長,以優異的表現名正言順的獲得資源,才有機會。
君不見升格直轄市一事,
仍有許多外縣市民眾認為桃園不需要升格。
如果鐵路再繼續延遲下去,桃園發展持續停滯,那永遠也沒機會獲得更多資源分配。


建設能帶來更多建設,
消弭鐵路障礙這件事已經拖了幾十年,眼看著終於有機會要動工了,希望不要又被繼續拖個十幾年。

attfdm wrote:

不過老子我時間有限,大略只提一些部份!!...(恕刪)



你騙人... 該說的都被你說完啦XD
景氣回溫,「桃園市多功能藝文園區」土地標售全數售罄(新聞稿)

桃園縣政府今日(98.10.2)舉辦「桃園市多功能藝文園區」區段徵收後土地標售作業,近來不動產市場景氣逐漸有回溫跡象,吸引相關業者與民眾投標,開標結果,4筆土地均順利脫標,脫標率達100%,成績相當亮眼。由於縣府之前已在本區開標售出7筆土地,加上本次4筆土地,目前縣府於此區管有之商業區土地已全數標售完畢。
桃園多功能藝文園區因擁有區位、生活機能及公共設施完善的特殊優勢,加上桃園縣政府近年來在此區大力投資建設,已成為桃園最受矚目的新興地區,區段徵收完成後,桃園縣政府於95年及96年分別舉辦2次土地標售作業,7筆土地均順利售出,不過97年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剩餘最後4筆土地標售乏人問津,今年隨著不動產市場逐漸回溫,且年初各公家機關辦理標售成績有逐漸好轉的趨勢,桃園縣政府決定再度執行土地標售作業,由於藝文展演中心年底即將完工,加上原有的區位條件優勢,本次吸引不少開發業者及民眾投標,也使標售價格創下近年來最佳紀錄。
桃園縣政府表示,本次標售的4筆土地中,臨新埔六街及同德六街口的桃園市同德段25、29地號以每坪單價約75萬元得標,另同德段28、30地號亦分別以每坪單價約66及73萬元的價格脫標,總計本次參與投標數16封,有效標為14封,投標情形踴躍。本次開標作業結束後,本區區段徵收後公有商業區土地已全數售完,未來桃園縣政府將積極推動本區公共建設,與民間共同努力,帶動本區及周邊的發展。




資料來源
http://www.land.tycg.gov.tw/news.aspx?classify_sn=1&news_sn=1568









興富發再標得桃園建地 環境超優明年推案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09年10月2日電)日前宣布標得北縣新莊副都心建地的興富發 (2542) 今天再度標下桃園市同德段2560坪土地。興富發指出,當地住宅品質超優,預計一半土地建住宅,另一半商業用,預計明年推案。興富發中午宣布向桃園縣政府標得桃園市同德段29地號1筆土地,土地面積約2560.29坪,每坪平均標購價格約為新台幣75萬元;購地總價款19.2億餘元。
興富發建設表示,這塊地相當完整方正,位於桃園市中正路和新埔六街交叉口,桃園展覽中心的對面,附近都是新蓋大樓,兩面臨公園,住宅環境非常優質。
興富發正在規劃這塊建地的用途,初步構想是一半建地用來興建樓高20層,每戶80坪的中小型豪宅,另一半建地商業用途,最快明年推案。
興富發9月30日才以總價款16.3億元,每坪平均130萬元價格標得新莊市副都心一小段12地號1筆1260坪土地。興富發打算將這塊12地號的土地和隔鄰早先 (8 月27日)亦由興富發買進的28地號土地一併開發,最快將於明年第3季到第4季推案。


資料來源
http://pchome.syspower.com.tw/news/cat2/20091002/12544596005457722003.html

attfdm wrote:
(恕刪)

開車去三峽中永和新店:

桃園>林口

這點要更正一下,現用64快速道路銜接,林口到中永和新店都很快;以後土城五股特 2 開通,到土城也不遠.
羊羽翔 wrote:
站出去賺1000元讓...(恕刪)


基本上我們倆的價值觀差異頗大
好像不太需要再多做說明

重大建設不是消耗品先建在說,等有錢再打掉重建?
台灣人的建設思維大多以政治人物任期為計畫4年、8年
求短求快後遺症一堆

拜託台灣再這樣下去會變成井底之蛙(目前好像已經是了)
李敖和金惟純都提注意到,台灣這小島把台灣人變小了的觀點
這是事實不只是人民,連政治人物從孫運權之後都沒再有像樣的政治家出現
是的這都是台灣的錯、教育的錯

奇怪的是日本建設短則10年長至下世紀的建設思維
並沒有因為島國而變小

舉實例中正路、南平路口蓋了棟很引人注目的3-4樓建築
比國泰世華大樓早完工卻一直在修補門面
地點很好卻求快沒做好設計,現在只能靠裝潢

根本解決之道打掉重建吧,有空不妨去瞧瞧吧

台北市一直有充分的經費做建設,這不只是地下化的成果吧
都市是活的有機體
都市的CEO決定了城市的高度
市民才能決定都市的成就

台北市一直停滯不前,現在還落得必須與新北市競爭
高度與氣度不只是句口號





桃園的防洪建設希望能有更多的桃園人(和媒體)去注意
桃園雖是台地但排水建設仍遠落後北高倆市
請一同監督政府的執行力(進度)

北市的百年防洪是何時制定的,至今已多久
是否考慮氣候異常?
從南部到宜蘭台北人都還不知不覺
破千釐的雨量連降北市3-5天,怕首都就此癱瘓
溫水煮青蛙令人擔憂
我不是看壞台北來鬧的

愛護台灣需要一起努力

基本上大家都是希望桃園好,所以也沒什麼好爭論的~

我對於桃園的看法是這樣:
如果站在全台灣的角度來看,我會傾向兩種作法,
一是全力發展台北、台中、高雄,把建設跟經費留給這三個都市,
二是放棄台北市,全力發展桃園、台中、高雄,利用桃園寬闊土地空間打造新首都。

由於方案二的可行性太低,所以對我而言,站在全台灣的角度來看,經費應留給北中高作重大建設。

然而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桃園人,自然又不願意家鄉拿不到發展經費,
因此在兩相權衡下,
我會認為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桃園應盡量爭取適度的經費,以進行適度的建設。


至於排水問題,的確是需要大家注意與關心的,
雖然桃園台地幾乎不淹水,
但若發生密集大豪雨,雨水的宣洩也是需要良好的建設設備來進行排除,
目前桃園市南崁溪正在進行河床整治,事實上也進行好多年了,
縣府應搭配周邊排水系統模擬大豪雨狀況沙盤推演,
並補強排水不佳的周邊系統,避免可能的災害發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