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uxtw wrote:
我才嘆口氣從這2張表...(恕刪)
首先佩服你找資料的功力, 不過我們對資料的解讀還是有所不同.
我當然知道 GDP 非全民共享, 但是這個值"正比"於國民平均所得, 所以可以直接參考.
如果 GDP 很難跟國民平均所得掛勾, 那我就用你提供的資料來做"家戶平均"計算:
民國 100 年, GDP 總額: 13,745,010 百萬元
房貸總額占 48%, 所以是: 13,745,010 百萬元 * 48% = 6,597,605 百萬元
民國 100 年, 台灣地區家戶總數: 7,959,828 戶
所以平均每戶房貸金額: 6,597,605 百萬元 / 7,959,828 戶 = 828,863 元/戶 (也就是平均每戶房貸總額約是 83 萬台幣)
民國 100 年, 每戶平均年所得: 1,104,265 元 /戶
所以, 每戶每年收入約 110 萬, 而貸款總額約 83 萬, 請問這樣的比例, 危險係數很高嗎?
如果我創造一個比值: 家戶平均貸款總額 / 家戶平均年所得 = 75.5%, 這個比值比之前用 貸款總額 / GDP = 48% 還高, 但是, 你會覺得危險嗎?
沒錯, 這個比值, 世銀也在用, 但是正如你所找的網頁說明顯示, 這個比值是用來做"國與國之間"的財務風險比較用的, 除以 GDP 就是用來調節各國經濟狀況的差異. 這是個相對值, 而非絕對值, 不能單用這個指標來衡量本國的財務風險. 必須參酌其他因子, 諸如各國銀行管制措施, 以及收入各項名目細節來加以探討, 才樣才會更接近真相.
我看過你所說的指標, 只是我一直沒搞懂, 為什麼 48% 就危險, 我不會隨便去相信別人創造出來的指標, 隨意說個比值就說"危險""危險", 然後就隨之起舞. 除非你可以告訴我, 我上面的計算有問題, 或者我的結論有缺陷, 而 貸款總額 / GDP 才具有代表性...我需要知道原因, 才會被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