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Maximus V Formula,實地見過這張版子也好幾次,一直對他音效處理很有興趣
不過看過上這麼多開箱,卻沒人寫到,前陣子參加ASUS辦的APFG,就厚著臉皮借了出來

ASUS ROG系列,對PC零組件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系列主打超頻,而且成績斐然
ROG也不單只注重於超頻,對音效也十分注重,想必聲音、光影、遊戲體驗,缺一不可
打從前代的Rampage III Black Edition的贈品Thunderbolt就是個創舉(整合USB DAC)
不過那個已經變成外插卡,所以我有時候會常常在想,onboard音效還有什麼可玩的?

那就來看看人家怎麼玩這一塊,先來個整體區塊的照片
搭載SupermeFX IV及Red Line,SupermeFX IV晶片上還有SPTE金屬屏蔽及完整接地處理

之所以強調有接地,是因為某牌主機版曾浮貼一塊金屬罩,然後宣稱有屏蔽效果=.="

所謂的Red Line,就是將週圍的PCB金屬層完全切開,只剩電木版,因此會透光

在layout上完全隔絕,兩端的GND再透過BEAD連接,雜訊不會透過接地而汙染過來

音效晶片出來後,先過兩顆TI RC4580 OP作兩路的LPF,這真的是很少見的設計

加LPF在DAC上是很常見的事,不過我還真的沒在onboard audio上看過這麼作

過了LPF後,再接到TI 6120A2作Buffer,6120A2不算陌生,很多耳擴都用這顆

就某種程度來說,這已經算是一個小型耳擴的規模了

下面是前置面版的針腳AAFP,及S/PDIF輸出的針腳,還有兩顆用來接電的CHOKE

左邊CHOKE是接+12V,右邊接-12V,因為負電比較難處理所以加上電容變C-L-Cπ型濾波

數位供電5V用上了Nichicon FPCAP NU 1500uF固態電容,2000/5000hrs的好東西


其他地方用上了ELNA的電容,我對ELNA電容一向有好感,不過我看不出等級@@"


I/O介面,除了類比8.1輸出外,還有兩個光纖作SPDIF IN/OUT(HDMI上面是OUT)

特別注明一下,前面所有強化音質的設計,都只有在綠色的輸出孔才有

寫了這麼多硬體,來寫點有關聲音的部分,以下除了軟體設定外皆為主觀意見

硬體設定:
CPU: Intel Celeron G460 (@1.6G offset -0.15V)
MB : ASUS ROG Maximus V Formula
RAM: AVEXIR DDR3 1600 4G*4(@1.35V)
SSD: Intel X25-V 40G with Win7 64bit home
PSU: ZIPPY HG2-6400 400W / FSP AURUM Xilenser AU-500FL 500W
HEADPHONE: Philips SBC HP1000

軟體設定:
Driver只裝chipset vga audio,皆為官網上最新版
Foobar 1.1.1.5 with APE/WASAPI
值得一提,雖然audio driver裡有DTS Connect跟DTS UltraPC II這兩項tool
不過為了一致性,所以就沒用了

由於是跟人借整套的,所以RAM直接插滿我也就懶得再去動他了
一開始裝的CPU是i5-3450,一開聲就覺得有點阿雜(台),在想需不需要RUN IN
換個角度想,之前在弄完HTPC後作了不少實驗,覺得四核的CPU聽起來就是阿雜
因此換上G460,1C2T 35W的CPU,感覺就好不少,再進BIOS把倍頻鎖在16及降壓
PSU是聽過一輪後,臨時想到換來試試,沒想到換了之後又好上一點,真是意外

測試曲目:
久石讓in武道場(wav)
李玫 The Best Of My Love(wav)
閃靈 高砂軍(ape)
BEETHOVEN The Symphonies by Karaja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1963(ape)

由於我無法很完整的個別描述,所以就概括的講

久石讓,滿滿的童年回憶,雖然收的版本錄音品質沒有很好,但很喜歡當背景音樂來聽
ラピュタ-君をのせて,聽起來有一定的氣勢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UwGyKEOBoM
いのちの名前,平原綾香溫潤的聲音有表現出來,但還是不夠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4ba8AW_Zck

李玫,映像中這張是自己轉成wav,後來CD就失踨了,就一直包留著wav原檔
我依然是你的情人,CoCo的音調比較高,因此在拉高音時會覺得高音不夠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1ihLcUGBvk
DiDaDi,芭樂歌,可是我還蠻喜歡的,聽起來也不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nkE09Yrv8

閃靈,台灣最屌的重金屬團,高砂軍這張融合了台灣日據時代的故事,很棒
玉碎,其實整張聽起來都很適合,但低音就真的不行,大慨受限於HP10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Oa8Ii1f0pA
皇軍,拉起二胡時還蠻讓人起雞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3t-0MIy-fc

Beethoven-Symphony No. 9,我蠻喜歡這版本,又特別喜歡Presto-Allegro assa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ftDMUgoJ-M&t=41m10s
聽小提琴感覺還不錯,後面大部合唱也不見雜亂,但就是覺得有點不夠好

總結:我覺得真的是水準之上,個人認為已經可以打到部分低價的耳擴了
單以推力來說,平平都是onboard audio,硬是比F1A75-I的ALC892高個三倍以上
HP1000只有32Ω小菜一碟,會想辦法再弄一隻高阻抗的耳機來試試可以到什麼程度


Thanks for reading, if you have any problem, please let me know.
哈 很特別的文

就聽覺的描述來說 稍微主觀一點
但是對我這樣的木耳族來說 卻是比較親切的描述
因為所謂的那些幾 Hz 又幾 %@%$#@!...的 我看不懂
反而這樣主觀的描述還比較易懂一點

不過好奇的是為什麼單核跑起來會比四核的好呢
會不會是Turbo core 造成系統內產生多達四個不同高頻的時脈的關係呢
推!! 不錯的文! 讓我正使用的板子有一定的了解!!

不過當初在官網看到音效部分的規格是寫"SupremeFX IV built-in 7.1-Channel 高傳真音效 CODEC"

但後來才知道是用Realtek ALC898
我也不知道ALC898好不好

可是目前在使用上有一個困擾
就是感覺推力不夠 , 我之前音效卡是Audigy2 ZS
我使用兩聲道喇叭+耳機 用3.5一分二接頭 ,共同出聲

使用Audigy2 ZS時音量是夠的
但目前需要再把音量轉大才能跟之前相比....

而且如果耳機轉大聲,兩聲道喇叭左右聲道出音量就不平均

不知道能不能有所解決,之後想換5.1喇叭,該不會要找擴大機獨立分離的吧...

因為我是裸機 所以沒有前置音效插孔
順道請問 如果使用前面板音效 AAFP 插耳機 ,喇叭能跟耳機同時出聲嗎??

我已經習慣同時出聲使用了(不想要拔來拔去)....

話說ASUS ROG電競耳機 處理的好慢啊
一個月後才確定收到信處理中,現在超過兩星期了都還沒收到....
該不會從月球寄出吧...

謝謝!!

h7878220 wrote:
不過好奇的是為什麼單核跑起來會比四核的好呢
會不會是Turbo core 造成系統內產生多達四個不同高頻的時脈的關係呢

這個嘛,也許是因為CPU耗電低了,VRM也比較穩定,進而CPU時脈也比較穩定,BCLK也比較穩定的關係

Turbo boost也許也有點關係;是說如果手上有版子也可以試試看
1.關核心
2.關掉C1e等等intel的省電機制,及各版廠的省電功能
3.倍頻鎖在16
4.cpu降壓(視體質而定,以系統穩定為主)

看這樣有沒有差別

cwt1015 wrote:
順道請問 如果使用前面板音效 AAFP 插耳機 ,喇叭能跟耳機同時出聲嗎??

我目前也是裸機,機殼也沒有前置音效可以接,沒辦法幫你測試

不過我想應該是可以的,如果不行要用3.5mm一轉二的話,推力也應該夠
寫完這篇後,本來想收一隻Beyerdynamic DT990來試試實力在哪,一直四處找二手
一開始是預設250ohm,跟朋友討論跟爬文研究後,發現250ohm普遍有中頻凹陷的問題
本想換收600ohm版,一時間找不到,另一個朋友說就先把手邊的DT880 250ohm借我試試

拿到DT880,先拿到自己用的F1A75-I上的ALC892類比輸出上試試,還真的蠻慘的
小聲不說,因為輸出小連帶細節也沒了,聽個幾首就放棄這種越級打怪的行為 囧rz

接到Maximus V Formula上,又是一番氣象

ラピュタ-君をのせて,氣勢感有再被加強的感覺,不過錄音的底噪好像又更明顯一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UwGyKEOBoM
這個我想有可能是細節再多一點的關係

DiDaDi,CoCo又更加溫柔、甜密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nkE09Yrv8

閃靈殘枝,低頻有出來,可惜連續急促的鼓聲中表現不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1b4PyyewpQ
在歸根中,反而可以聽出隱隱約約的螺旋槳轉頭的氣流聲,這是以往沒去注意到的細節
(沒youtube可放 QQ)

Beethoven-Symphony No. 9 Presto-Allegro assa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ftDMUgoJ-M&t=41m10s
小提琴比較像原本的聲音了,樂器的分離感也比較好,後段左耳有隻小號突顯出來
可惜的是以前的錄音音量都比較小,推力有限下會比常聽的音量再小一點點

Anne-Lise Berntsen & Nils Henrik Asheim - Engleskyts 07.Til Fader Vor At End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V5YJh-kgwE
前奏管風琴層次感有表現出來,還可以聽出細微物體碰撞的聲響,細節感不錯
Anne-Lise Berntsen飽滿的女高音,憑良心講表現成這樣還真有點超出預期0.0

Adele - Set Fire To The Rain (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7-vnrJD3k
推力充足下,用DT880現場感十足,表現還真的不錯
Rolling in the deep (Live Royal Albert Ha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aEhQ51BvSw
Adele這張真是好聽,強大的穿透力

Hans Zimmer - Gotham's Reckoning (The Dark Knight Ris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6GX0K5IjC4
Hans Zimmer - Time (Incep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xabLA7UQ9k
我很喜歡這兩部電影,光聽配樂就能把在電影院的氣勢重現的很好


大抵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還真是可圈可點,不過還是有所侷限
雖然我自己有土砲的A類耳擴,但在同等音量下M5F倒也不會輸個一萬八千里
再過幾天就要拿去,如果這段時間還有借到其他耳機,或是收到二手會再上來更新。
這篇討論真是專業...

不過也讓我真的見識到專業電競主機板的價值所在啊!!

華碩ROG!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