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NAS 檔案伺服器之路-Sun之OpenSolaris

剛剛把nas那六顆硬碟直接拆下來,
接到新i7系統上,
輸入 zpool import -f alfonso

root@opensolaris:~# zpool status -v
pool: HomeFiles
state: ONLINE
scrub: none requested
config:

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
HomeFiles ONLINE 0 0 0
raidz1 ONLINE 0 0 0
c6t0d0 ONLINE 0 0 0
c6t4d0 ONLINE 0 0 0
c6t3d0 ONLINE 0 0 0
c6t2d0 ONLINE 0 0 0
c6t1d0 ONLINE 0 0 0

errors: No known data errors

pool: alfonso
state: ONLINE
scrub: none requested
config:

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
alfonso ONLINE 0 0 0
mirror ONLINE 0 0 0
c9t2d0 ONLINE 0 0 0
c9t1d0 ONLINE 0 0 0
mirror ONLINE 0 0 0
c9t4d0 ONLINE 0 0 0
c9t3d0 ONLINE 0 0 0
mirror ONLINE 0 0 0
c9t0d0 ONLINE 0 0 0
c9t5d0 ONLINE 0 0 0

errors: No known data errors

pool: rpool
state: ONLINE
scrub: none requested
config:

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
rpool ONLINE 0 0 0
c5t0d0s0 ONLINE 0 0 0

errors: No known data errors

然後複製到i系統的HomeFiles (pool)


我還以為SATA線不可以亂插,
原來隨便跟換順序,都沒關係,
只要pool同一組的硬碟同時存在即可。

我現在不懂的是...
從mirror的硬碟POOL組,複製檔案到RAID-Z硬碟組,為何可以那麼快?
摸不著頭緒。
這兩組硬碟POOL個別插在DELL的卡上,一卡一組。

補充:
剛剛看了一下跳動的COPY資訊,應該沒那麼快,是系統數據的差異,可能是BUG吧。


CPU使用率還好,可見ZFS並不會耗掉太多CPU資源。

所以拿來當純NAS在一般設備上面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記得RAM插滿就對了。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alfonsoh wrote:
從mirror的硬碟POOL組,複製檔案到RAID-Z硬碟組


有沒有比較一下兩個相反的複製操作

1 從mirror的硬碟POOL組,複製檔案到RAID-Z硬碟組
2 從RAID-Z硬碟組,複製檔案到三個虛擬mirror的硬碟POOL組


a cpu耗用
b 複製速度
的差異

RAID-Z >> 三個 mirror 硬碟POOL複製速度 應該更快啊
三個 mirror 構成了 RAID0 啊
say2sky wrote:
有沒有比較一下兩個相...(恕刪)


來不及了,哈
我已經在分配硬碟了,

POWER線不夠用,所以就沒有再測試。
就等你囉....

ICY DOCK 455 一組要用掉3個4PIN大電源,還不錯用。

選擇POWER的時候,真的要特別注意接頭數。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詭異的檔案大小,
這是一顆320g的硬碟,
在nas上面被我用來玩iSCSI 500G,
結果拔到i7系統上面複製,
卻變成檔案大小有500G,
暈倒.......
等下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是iSCSI的問題還是BT的檔案大小問題。



另外,
這單一顆320G複製檔案到raidz 5*1TB,
在硬碟的燈號上面看到320G持續亮燈讀取,
RAIDZ只偶爾閃了一下,
似乎ZFS的CACHE效果不錯,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請問板大
如果只是想要把WINDOWS檔案傳到NAS裡、那單純架設NAS的步驟有哪些?

目前OpenSolaris我安裝好了、是否要事先分割磁區嗎?(如果我有1顆硬碟只要分C、D磁區的話是否也可行,因該做不到RAID了)

套件安裝完後,還有哪些東西要設定?

文章越看越亂
看到版大的文章很有興趣、但因為要交書報資料又要做一些東西給老師看、麻煩了板大了
那硬碟down下來時自動 email 通知等簡單的管理功能有沒有人玩?
scsi2001 wrote:
請問板大如果...( 刪)


我是有打算寫NAS教學,因為也玩的差不多了。
簡略說明

1.畫面右上角,將自動配製從面版移除。
2.下指令改成手動設定為固定IP。
3.開啟服務,找到SMB,打勾。
4.設定共享資料夾
5.資料夾,滑鼠右鍵-屬性-權限。

另外
不建議一顆硬碟掛兩個pool,
系統的pool為rpool。

以上尚未用到webmin

PS:ZFS 本身就包括了很多指令,所以不要用原本的分割等觀念來看她。
可以去抓SUN簡體版的ZFS administrator guide來看,
或是上網搜尋一下ZFS。
tsoua wrote:
那硬碟down下來時...(恕刪)


FMA....還在看
http://opensolaris.org/os/community/fm/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新的i7系統NAS,果然不同凡響,
透過Virtual Box 開兩個 Virtual Win2003 Server都不是問題,
i7 920都沒有超頻唷!

不過這次vdi我放在3顆Seagate 320G組成的RaidZ Pool,
IO反應相當快速,

接下來打算用五顆320G來組成RaidZ,
在Flahget跑好幾個大檔時,確實有很大的IO差別,
尤其是當掉重開的時候,每個大檔都要重新檢查,單一顆硬碟會慢到瘋掉。





補充:
主機1:Vista E1200超頻3.2G 配Intel PCI-E Pro 1000 PT
NAS i7: Opensolaris i7920 未超頻 配 Intel pro 1000 PCI 介面
主機1傳輸到NAS i7 竟然可達到50MB/s以上,

果然網路卡跟主機都很重要!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想做開機系統硬碟的MIRROR,
請參考國外這篇。

http://www.micaeldias.net/?p=103&lang=en

Mirror disk system OpenSolaris 2008.11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