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點 : 這滑鼠並不算輕,但底座摩擦係數很小,所以移動不需多大力氣。
缺點 :
[1]直立握法,反作用力方向和桌面約成45度,(不好著力)
SWITCH 又過硬,不利高速連點滑鼠之左右鍵。
(拿來打個即時戰略或是射擊遊戲就知道了,拿來操作pro/e、3DS MAX等專業繪圖軟體也會嚴重影響繪圖節奏)
[2]SWITCH 過硬,相對的讓左右鍵回彈力道過大,不利久壓,造成拖曳不便。
[3] 左右鍵的位置太低,想要握的輕鬆,就會變成 中指和無名指在控制。
官方建議的握法只適合”小範圍移動”;
(靠手腕來當支點,移動上下左右範圍僅2~3 cm這類的)
像我使用環境需要較大的移動範圍,(約6~7cm),握滑鼠一定要整個手掌放上去,
靠手肘來當支點移動。
[4]在按左右鍵時,滑鼠的受力從垂直往下變橫向,導致游標容易稍微偏移,
必須在壓左右鍵時,反射性的稍微用力把滑鼠下壓固定位置。
而且若無搭配正確的桌面高度,肩膀依舊無法放鬆。
(職業病發生的關節在 "肩膀、手肘、手腕、手指" ,這滑鼠頂多改善"手腕"的負荷)


所謂人體工學,就是要『量手訂做』,
因為每個人的手形、大小、使用習慣都不相同。
習慣可以改,時間長短,有沒有心而已;
但是『手形、大小』卻沒得變,因此需要不同的滑鼠外型,
想要單一種外型就能通吃地球上所有人的手,那也絕對不是現在滑鼠的使用型態。

先前網路上有人說左右鍵所需的按壓力道太大,
沒有錯,
因為結構關係,想要”感覺”省力,按法變成向掌心”內摳”,而非一般滑鼠的”下壓”,
並非按壓力道減輕,而是多數人執行這個動作的肌束比較粗。


這東西對我而言很不好用 ,
[1]使用習慣要大幅改變。
[2]外型有點不合手。
[3]按鍵位置不對。
[4]不適合高速點擊。
很後悔當初衝動買了2隻,各位如果要買,建議先去有展示的店家試用看看。
================================
題外話:
買來之後,翻遍包裝與滑鼠,怎樣都找不到產地註明。
如果賣家說是韓國製造,建議不要相信,
直接做最壞打算當是大陸製的。
這東西我覺得只有300元的價值,其一原因是要自行拿去換手感較佳的 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