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只是追求爽度的硬體狂人,不是什麼測試魔人,所以手上沒特別的軟體,沒預算買 Windows Server 級的 OS,也沒時間測試,僅獻上開箱照幾張,供各位欣賞,順便附上一點個人心得。至於專業的測試,則留待有心人提供。
台灣能買到的只有散裝,包裝非常簡單,透明塑膠盒裡裝著網路卡本體,另附短檔板一枚

兩個世代的 Server 級雙埠網卡排在一起,這代的網卡,明顯大上許多。看來 INTEL 對廢熱的控制非常有信心,這代的網路卡連散熱片都不需要裝。預留的散熱器孔,應該是給其它型號的網路卡裝散熱片用。

背面也來一張

特寫來一張,好像看到主機板上的南北橋晶片。少了散熱片的保護,脆弱的晶片不小心隨便碰撞一下就可能會缺角,安裝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個人使用心得:
不愧是晶片設計大廠,這代網路卡的 QoS、多工能力和效能,比起前代更上層樓,在 ADSL 全速上傳的環境下瀏覽圖檔超多的網頁,前一代的網卡可以感受到畫面會 Lag,但這代的網卡在上傳頻寬用光的情況下,瀏覽網頁卻「完全」沒有 Lag 的感覺,實際測試同時上傳和下載檔案,居然可以在不損失上傳速度的情況下逼近全速下載,真是神奇無比。
另一項個人測試,是先用 iperf 把網路使用率催到極限,然後用轉檔軟體,把 Q9650 的四個核心全都用到 100% 負載 (沒用 IBT 提高 CPU 負載的原因,其實是我太懶...正好又有一堆出去玩拍攝的 m2ts 影片要轉檔),最後同時瀏覽網頁,這時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繼續順暢進行,網路使用率沒有受到 CPU 四個核心都滿載的影響,曲線沒有因此往下掉,瀏覽網頁仍舊順暢無比。
至於效能的部份,因為沒跑專業的測試,自己的網路環境又沒有很優,所以我只能說個大概。用 iperf 跑個兩下,比對這兩代網路卡的傳輸數據,這代網路卡的效能,應該有比前一代提高了 10%。
寫在最後:
這前後兩代的網路卡,如果真的確定要買,全新品的價差其實不到一張梅花鹿,絕對值得多花這一點錢買選購最新這代的產品。
不過兩張網路卡的售價,全都超過 6 張小朋友,在目前主機板都有內建網卡的情況下,值不值得額外花這筆錢,去換得卓越的網路效能 (以及爽度),就見仁見智囉。
感謝各位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