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傳一定要比較慢(20100504 08:20更新)

最底下"有最想要的網速"問卷,請大家幫忙填一下以利統整,打鐵趁熱不然這篇沉了又回歸一堆人PO HATE文,但廠商根本沒有人會重視的局面,謝謝

大家批評的hinet就別提了,為什麼自己架光纖的區域系統服務商與第四台業者也是一樣選擇8m/2m這種鳥比例的上傳下載速度...

看國外分享的都是10m/10m、100m/100m....是國內技術不夠好嗎??真奇怪~~

想了解一些網路技術問題,想戰國內系統商的拜託不要回文,免得轉移焦點,感謝




更新~~~~~

很感謝以下的回答,我想問的是撇除租用中華線路的系統商,只是單純看那些自些鋪設光纖或是跑cable的,既然那麼多鄉民要上傳速度,為什麼不定個6m/4m或是5m/5m,一定要跑8m/2m....(假設價格與8m/2m一樣)

如果出一個5m/5m或6m/4m妳們會使用嗎??會的幫忙回覆一下...(假設價格與8m/2m一樣)



再更新~~~~~

看起來價格一樣的情況下,大家都會比較想裝5m/5m(與8m/2m比較)
那為什麼非租用hinet系統商不推5m/5m,這樣不是可以搶很多中華的客戶嗎??(他們要的不就是越多人用越好)
很矛盾,不太合理...可否先不要戰外國與本國網路差別,先來討論這個以免焦點模糊掉...



4/30再更新~~~~~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系統商ISP之間還是要連線橋接的,否則網路就會分國了(類似行動電話的網內網外)

不管是不是租用中華的線路,中華依然是最大的民間網路節點,每一家系統商都有跟中華連接
但是這個節點連接是要花錢的,也就連帶影響到非中華線路的系統商提高上傳速度的意願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雖然客戶越多越好,還是要考量公司設備的承受能力(對外總頻寬/客戶數)
否則衝過頭的結果.......不是捏著LP擴充頻寬,就是等著接不完的客訴...(恕刪)

節點連結這邊大家都要給中華錢,這邊不太懂,可以幫忙解釋一下嗎??相對的為什麼不是中華給系統商錢??
客戶多設備能力需要越強我同意,看看目前的趨勢cable用的人那麼少,應該離系統上限還很遠吧...

光哥 wrote:
如果有10M/10M光世代的話..那是有集縮比的..10M專線(DDN or FTTB可指定甲乙端安裝地址)賣給企業用戶是L2電路..差別很大的..當然費用也貴..小弟也很納悶為什麼ADSL的觀念要綁定在光世代上面..難道光世代也是使用ADSL(上下傳不對稱的技術)的方式接取..強者請繼續接文.....(恕刪)

我比較想知道的就是這個,印象中ADSL為了增大下載頻寬所以才使用上下不對稱的技術,已經進步到光纖了為什麼還是維持上傳這麼少的趨勢??而且cable應該不用照ADSL模式吧,畢竟技術不同
假設如果可以達到8m/2m,就成本來講為什麼不能提供6m/4m或5m/5m,還是後者成本會比較高嗎??這邊就需要強者解釋一下了

感謝大家踴躍回覆,非相關科系所以不明白為什麼他們不提供大家都需要的東西,看大家每天都會吵一次,實在很想知道為什麼??



再更新~~~~~
dror wrote:
其實線路訊號的傳輸是有限的,當你要飽和在樹狀末端眾多葉片(使用者)的需求時,就會出現了所謂的取捨
其實8M下載/2M上傳其"管道"的最大流量可以看作是8+2=10M
當然就與10M/10M(10+10=20M)所需要的最大流量不相同,是不同層級的服務內容(以頻寬最大量來說)
也可以由此得證,一個ISP業者的主幹最大流量是多少

例如(減化一下架構來說明):
主幹資料的流通量必須得能負荷所有末端用戶的資料流量(包括雙向)
在計畫他現有主幹流量分割時就會大致上計算好
1.最大目標用戶數量-簡稱a
2.每個用戶所分配到的使用頻寬平均最大值(包含雙向)-簡稱b
3.現有架構能負荷的主幹流量-簡稱c
所以在c>=a*b才能穩定的達到理想的安全使用值,如果超出的話會是一個不定時因為流量塞車癱瘓主幹的不定時炸彈

到這邊你應該就能看出另一個問題,客戶的平均流量只是一個設定值,很難達到完整的控制
所以這部分的模糊空間又跑出一個集縮比的名稱出現,不過這名詞我個人覺得只是ISP想把他的安排給合理化吧了
就算再怎樣"集"怎樣"縮"都不能掩蓋ISP提供的c沒辦法滿足a*b的事實
所以看到啥收的貴是因為要架設維護主幹線路機器OOXX,我只會笑一下而已
只是沒人有完整數據拿來計算ISP都把錢花到哪去罷了
題外話會造成這樣,是台灣長期以來"有多少官(關卡)就要付多少黑錢"造成的社會病態

補充一下,常聽人說因為"技術"原因,所以ADSL頻寬是不對稱方式設定,到現今2010年了用電學觀點來看,我覺得只是另一個推拖之詞
一條線路能通過的最大流量是依照線材本身能夠包含的最大電流量為依歸,哪會有啥鬼"技術"原因沒辦法讓上行與下行訊號對稱的=.=,只在於願不願意去作罷了

到這邊你就可以大概知道為啥不對稱的網路頻寬在台灣這麼流行了

再來說到"那些自鋪設光纖或是跑cable的"為啥也是只有提供不對稱的頻寬
1.現有主幹再怎樣都不可能比黑net大(相關服務成立的時間長短)
2.主幹的擴建成本怎樣都是會比黑net高(上面有提的到買路錢)
3.cable本身初期在轉接的設備上及方法上受到限制,且這不算cable業者的本業(投資意願不大)
4.需求上傳量高的用戶量沒辦法滿足線路鋪設支出的基本投資報酬率(寧可增加一般目標用戶量a)
5.市場現有規格就是如此(不想作吃力不討好的事)
6.資產沒可能比黑net多(對cable來說資金還不單單是投資在這一塊)
根據這幾點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那些自鋪設光纖或是跑cable的"為啥也是只有提供不對稱的頻寬

最後大絕是,台灣就是這樣老子(ISP)就是這麼貴,就是沒便宜的雙向對稱,不高興就不要用,沒人強迫你(某名"嘴"說的)...(恕刪)

d大...很感謝你回應這麼多,我也同意各家現有主幹不可能比hinet大,但單純看8m/2m與5m/5m這兩個規格我不信其他系統提供商現有技術拿不出來,那為什麼他們不拿出來給消費者選擇才是我納悶的地方(就目前回覆會用5m/5m的人好像比8m/2m的人多)
kaworucloud wrote:
因為一般情況下在使用網路時,上下傳的資料量是不對稱的
以瀏覽網頁而言,我送出一個頁面請求(上傳),只花了數十至數百 bytes,而 server 回傳我所請求的頁面資料或多媒體資料(下載),可能達到數 KB、數 MB,甚至數 GB
我花一點點頻寬上傳要求,然後花大量頻寬下載回我所要求的內容,這是大部分網路應用下的常態
如果不是像我這類有架站需求的用戶(當然還有玩 P2P 的),因為同時扮演 server 的角色,需要大量的上傳頻寬,非對稱性的速率就能滿足他們,或者該說會比對稱性的速率更加適合他們
而有特殊需求的人畢竟佔少數,就算被忽視也只能發文罵罵來安慰自己了...(恕刪)

Dear k大,你說的其實大家都知道,也是之前網路提供商常用來說明的文字,但6m/4m或5m/5m真的是特殊需求嗎??趕快幫我填一下問卷....我也很想知道
Victor-PLUS wrote:
為什麼上傳一定要比較慢..?

版大先去查一下ADSL的全名是什麼

在看看這個網頁就知道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Asymmetric_Digital_Subscriber_Line...(恕刪)

感謝V大還找了ADSL的資料給大家,但是現在討論的是光纖或cable為什麼不提供,可以看一下我整理的問題
豬年...豬頭啊... wrote:
Q1:

A1:
假設A要向B申請IP Peering, 現在市場上的規定是要跟B繳付peering的費用, 按數量等及去計費, bust的部分另計, 另外要跟B租借接的專線把peering的流量導回A家裡

CHT是台灣最大的ISP, 又是台灣最大的colo商, 連mobile01都在這, 當然其他ISP業者非得跟它買ip peering, 否則哪裡都去不了; 但相同的,如果是local cable業者要連到台固或速博, 也是相同的方式

至於系統上限是什麼, 那要看到使用者數量以及設備型號和骨幹的頻寬大小才能推算

Q2:

角角哥 wrote:
很感謝以下的回答,我想問的是撇除租用中華線路的系統商,只是單純看那些自些鋪設光纖或是跑cable的,既然那麼多鄉民要上傳速度,為什麼不定個6m/4m或是5m/5m,一定要跑8m/2m....(假設價格與8m/2m一樣)



角角哥 wrote:
看起來價格一樣的情況下,大家都會比較想裝5m/5m(與8m/2m比較)
那為什麼非租用hinet系統商不推5m/5m,這樣不是可以搶很多中華的客戶嗎??(他們要的不就是越多人用越好)

A2:
這個問題跟第一個ip peering有關, 如果我在TFN要連到CHT, 就必須從TFN跟CHT買的那條線路連到CHT線路, 還要消耗TFN跟CHT買的ip peering的數量, 這些都是成本, 客戶連回來也是這條線路
(現階段, 因為是TFN去"求"CHT做ip peering 和介接, 所以TFN要負擔所有成本)

上行成本是電路成本+ip peering成本, 下行只有電路成本, 而一般上網看網頁或下載, 都是下行比較多, 自然這樣的產品比較符合一般使用者的需求, 另方面ISP也比較省成本

Q3:

角角哥 wrote:
假設如果可以達到8m/2m,就成本來講為什麼不能提供6m/4m或5m/5m,還是後者成本會比較高嗎??這邊就需要強者解釋一下了

A3:
應該這樣說, 8m/2m和6m/4m和5m/5m這三種來比較, 電路成本應屬8m/2m最貴, 上網成本應屬5m/5m最貴, 至於總價誰比較高, 那要相加過後才知道, 沒有一定

Q4:

角角哥 wrote:
但單純看8m/2m與5m/5m這兩個規格我不信其他系統提供商現有技術拿不出來,那為什麼他們不拿出來給消費者選擇才是我納悶的地方(就目前回覆會用5m/5m的人好像比8m/2m的人多)

A4:
技術不是問題, 也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 但是電路成本和IA成本加起來, 再加上利潤後, 消費者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產品, 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否有競爭的優勢, 這都是很大的問號; 當然, 殺頭的生意不會有人做, 但市場上就是有人要這樣的產品, 所以非得賣這樣的服務, 那怎麼辦呢, 看起來只能從"品質"上偷斤減兩, 節省成本達到目的, 這無可厚非, 偷斤減兩的功力就變的很重要(要偷到又要讓客戶感覺不出來)

Q5:

角角哥 wrote:
但6m/4m或5m/5m真的是特殊需求嗎

A5:
如果是FTTB, 到機房後最後一段走的是cat 5 or 6 or fiber, 不是特殊需求
(如果換我來看, 非對稱的才是"特殊需求", 我從來沒看過也沒賣過FTTB非對稱的, 除了光世代)

Q6:

角角哥 wrote:
整理一下幾個問題:
1.為什麼8m/2m可以提供,但無法提供6m/4m或5m/5m?
2.常戰中華不提供上傳多一點,那自行鋪線的系統商為什麼也不提供?
3.8m/2m與5m/5m成本不同嗎?

A6:
1.沒有不可以, 只是前面所述的價錢與產品定位問題
2.同前述成本考量
3.成本不同(8m/2m電路成本較貴, 5m/5m上網成本較貴, 但總計誰較貴, 要實際把電路成本加上網成本後才能比較出結果)


希望能解答到問題...(恕刪)

Dear 豬大(請原諒我這樣叫你),查了關鍵字ip peering我終於懂了
不確定能不能放連結,如有不妥請板主幫忙移除ip peering的解釋
看起來是由於輸入者ISP要給輸出者ISP ip peering費用,所以造成上傳比下載小的趨勢,廠商一定可以提供更大上傳寬頻服務,只是卡在ip peering費用會相當程度增加,導致必須選擇上載比下載小很多的趨勢以符合利益




整理一下幾個問題:
1.為什麼8m/2m可以提供,但無法提供6m/4m或5m/5m?
技術上可行,但上載增加會導致ip peering費用增加
2.常戰中華不提供上傳多一點,那自行鋪線的系統商為什麼也不提供?
同上
3.8m/2m與5m/5m成本不同嗎?
成本不同,請看ip peering連結

網友解答:
1.因為網路對接的節點要給中華錢?
正解!!!!請看ip peering連結
2.會擠壓到企業用戶
如果8m/2m算消費級用戶,那6m/4m或5m/5m應該還算消費級用戶吧,畢竟上傳下載總和一樣,看他們定義的企業用戶都10m/10m起跳
3.主幹沒hinet大
可以提供8m/2m,那流量相當的5m/5m一定可以提供,這例子與主幹大小無關吧
4.與ADSL技術有關(非同步傳輸模式)
我知道之前是跟ADSL技術相關所做的妥協,但現在討論的是為什麼自行鋪設路線的光纖網路與cable業者也不提供上傳在多一點的網速??反而還是跑鳥配速,為啥??

其他答案:
1.因為中華電信爛!!
痾...可以看一下整理問題的第二點嗎?......雖然有點偏激,但更新到後來好像跟中華真的有關係
2.台灣就是比其他國家爛啦,南韓balabala...
痾...好像沒回答到問題耶



我怕結論會跑到一個奇怪的方向(無此需求!?),所以設計一個問卷內容是詢問大家比較想用哪種上傳下載比例的網速,幫忙填一下吧,感謝~~
問卷-大家想要哪種比例的網速(已投票完畢此連結只能看結果)

看來上傳下載比一樣的占大多數...
為什麼上傳一定要比較慢(20100504 08:20更新)



請參加我要更大的上傳頻寬比例連署,聚集更多力量才有辦法向不良財團提出要求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1535395&m=s&s=10&b=6&last=19196160(違反版規此連結已遭移除,尋求版務人員幫忙發起中)

改成這樣應該就沒違反版規了吧
文章關鍵字
都開這種100淤/100M的那專線賣給誰
T3/45M雙向來說一個月要50~100萬
你這個很難不講到國內系統商的問題。
相信我,台灣絕對有這個技術。
因為中華電信有貴死人的企業迴路。
如果較為經濟的消費型網路給你平衡的上下傳速度,
企業都改用這種。
你叫他貴死人的企業迴路賣給誰?
當然身為領導品牌的中華電信不提供等速服務。
followers當然也不用推出好產品來打他
況且很多業者都是跟中華電信租線路來提供服務。
中華電信當然更不可能提供等速線路給業者囉。

因為一般使用者 大部份的時間 都是下載 ( 瀏覽 收信 BT 等 ) , 上傳較少( 發信 上傳圖片 等)

重點是 我們管得了嗎? HINET 人家可是"民營"企業 , 我們算啥 ? 有線給你跑就不錯了

雙向 1M/1M 一月個 約 4,000 就看你要不要用 ~~><"
目前最有潛力的大概是cable吧
因為他不走中華的線路所以比較有機會
前提是cable要解決越多人用掉速越嚴重的問題
如果cable不掉速我也不會用貴死人的中華
不過就如樓上講的身為龍頭的中華都擺爛了
cable只是價格比較便宜免收電路費就搶到不少客戶了
哪需要推出對稱網路
真是一群不知長進的業者
角角哥 wrote:
大家批評的hinet...(恕刪)


國外10MB/10MB、100MB/100MB真相如何我不清楚,沒注過國外,也許美國/日本/韓國也不是全國頻寬都一致,也許只是首都,大城市快一些吧.與其巴望著政府企業免費送頻寬,不如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如何改善既有的網路系統,也許就有人成為21世紀的網路Bill Gates.

另外一個常識,上下頻寬不一致,有一個理由是internet上的資料下載有時候是非常重複的(一群收看相同的熱門影音資料等]),跟20/80理論一樣,所以在downlink可以利用data mining的技巧在ISP的入口點作catch,降低遠端的請求次數和頻寬需求,所以downlink的頻寬可以稍微大一些.
不提hinet能提CHT嗎?
也不行?
那~結案XD
lordkon wrote:
100淤/100M的那專線賣給誰

我也不太懂這個能賣給誰....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我用CABLE寧可要5M/5M也不要8M/1M
我也很懷疑CABLE業者所用的線為什麼迅號對傳,會差那麼多?
傳給我可以到8M傳出去就只有1M..
有種東西叫有錢大家賺,有錢慢慢榨,跟著別人屁股就有錢撈
像我這裡的cable很早就在辦網路了,從最早512k/64時就有了
但,從來沒比種花快,永遠都和種花一樣速率或是更少,只有價錢便宜1~2百
常常在第四台插撥他們的cable網路廣告,看了就肚x
拍的腦殘又爛= =,沒心搞好搶客群
我寧願給種花賺部分給國家抽也不要給這種爛公司賺
而且明明有能力開100m卻不用,我幹嘛跳過去,有病~聽人說還常斷線
等他開100m/100m我才會心動
話說台中海邊那家好像也是中嘉網路同盟?

看開吧,大家只會以種花為指標,除非有企圖心的cable開100m/100m來搶客群
不然再10年也用不到,種花目前的心態就是躺著賺,給你罵,年終照領爽爽
滯台種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