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YASHICA Electro 35 GSN的鏡頭轉接上E-P1

測距連動式相機鏡頭轉接M4/3計劃
第一台就先選她來取鏡, 人稱窮人的蔡司 - YASHICA Electro 35 GSN ( 因為我有兩台狀況良好的GSN), 她所搭載的Color-Yashinon DX 45mm F1.7是全光學玻璃鏡頭, 日本製, 影像品質極佳, 我的機身為香港製, 隨時買的到, 價格又不高, 很適合當試驗品.

GSN規格簡介
上市年份 1973年
當時價格 約30000日幣 ( 哇! 換算現在約$320美金)
鏡頭規格 Color Yashinon DX 45mm F1.7, 4群6枚
濾鏡口徑 55mm
對焦方式 手動(疊影對焦)
最近對焦距離 80 cm
曝光系統 光圈先決
快門型式 Copal 電磁式
快門速度 B, 30 - 1/500秒, 自動快門, 沒電時, 固定為1/500秒, 閃燈同步 1/30秒.
測光機構 Cds, 中央重點測光, 範圍EV1 to EV17(於ASA 100)
觀景窗資訊 有快門速度警告, 小於1/30秒亮燈, 與高於1/500秒亮燈.
光圈範圍 F1.7 to F 16
電力供應 PX32(HN-4N), 5.6v之水銀電池一顆
電力檢查鈕 有, 機背上有一battery check按鈕, 若有電池電, 按下去之後, 底片計數器旁的綠燈會亮
感光度設定 25-1000, 手動轉盤設定
自拍器 有
體積重量 約750克, 180 x 84 x 73.5mm

日前的北港香爐Canon EOS被目前的Micro Four Thirds (簡稱 M 4/3)系統取代, 除了少數的C-Mount, 大多的鏡頭都可透過轉接環轉接到M 4/3 上, 只要能無限遠對焦都沒什麼太大問題, 焦距X2是唯一的遺憾. 有一天把玩著我收藏的測距連動式相機, 玩著玩著就突發奇想, 這些當年傳說中的經典測距連動式相機的鏡頭, 如果能轉接到E-P1, 應該也可以讓她們展現出原本獨特的韻味. 自從去年8月入手E-P1, 反抗軍也玩了一陣子, 我有主力軍Leica M-mount, LTM, Contax G, M42, Canon FD & SM, 後備軍ALPA, Exakta/Topcon, Topcor UV, Pentacon 6/EXAKTA 66 等等, 雖然都不是什麼神兵利器, 只是一堆雜牌軍 (竟然沒用過正規軍-Kit lens正式拍一張照), 不過我也樂在其中.
最近放假日聖荷西的天候都下雨, 上班時就出太陽, 真是…, 好吧, 今天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把預先買的一些轉接環及工具準備好, 挑了一台狀況比較良好鏡頭的GSN, 心想現在我數位拍的比底片多, 反正GSN目前行情也不高, 黑版GTN會高一點, 機身還都不是香港製, 銀版的跟我的E-P1也速配.

拆就拆吧!

1. 先取下鏡頭銘環及前鏡組

2. 取下相機頂部, 過片桿, 倒片桿, 感光度調節.


3. 取下相機底板.

4. 打開黑色皮衣並取下身份的表徵,


5. 鏡頭左右各兩個螺絲固定著鏡頭固定板.

6. 拆掉螺絲, 鏡頭組件與相機分家

7. 心想不可能回頭了, 就剪斷線路, 拆掉快門連桿.


8. 拆掉鏡頭固定板.

9. 取下後鏡組後, 直搗光圈及鏡間快門

10. 取下對焦機制

11. 取下快門及光圈設定環
_m
12. 早期的測距連動式相機的快門設計都是鏡間快門, 只好想辦法讓它永遠全開.


13. 我想保留自拍器桿, 但不須要自拍功能, 所以我讓它可以扳到底又不會卡住, 畢竟快門已經失效了, 這樣可以保持原來的外觀, 自動彈回的時候又可以聽到那美妙的機械聲嘰嘰響.

14. 拆掉已經沒用的PCB, 其實不拆也不影響.

15. 好了可以開始組回去, 先測試光圈看看, OK


16. 鋸齒狀固定環, 可調整光圈旋轉鬆緊度. OK

17. 裝回快門及光圈設定環, B快門,自動快門,閃光快門, 快門設定環已經沒有實質功能, 但依舊可以左右調整. OK

18. 對焦副螺紋, 清潔後裝上去再重新上油, OK


19. 對焦主螺紋也就是主對焦環, 清潔後也重新上油再裝上去, OK

20. 裝回後鏡組及前鏡組, OK


21. 裝回銘環, OK

22. 取鏡成功.

23. 事先準備了幾個轉接環, 用人肉接環方式接上E-P1, 找了一個差不多可以對焦至無限遠的C-mount to M 4/3 轉接環, 對焦定位副螺紋環太長, 無限遠時會卡住轉接環, 沒有車床車轉接環, 乾脆磨短對焦定位環.

24. 在對焦定位上, 原本的對焦定位方式無法使用, 只好另外想辦法, 反複試了幾種方法, 裝了又拆, 拆了又裝, 後來決定用最簡單的方法, 我是利用副螺紋環上的那些孔, 那些孔原本是給電子快門線路穿過用的, 找個適當的孔, 量好位置在轉接環上鑽個洞, 找一根粗細長短尺寸適當的螺絲固定住, 然後用之前取下的螺絲固定好鏡頭, 副螺紋環就不會跟著轉, 鏡身也就不會跟著轉了.

25. 最重要的一環調整無限遠對焦, 調整無限遠對焦時,主對焦環與副螺紋與轉接環尺寸都互相有關連, 還好找到一個差不多尺寸的轉接環, 我因為沒有鏡頭無限遠對焦調整器, 所以就接在E-P1調無限遠, 簡陋的方法就是, 光圈全開, 以10X對焦放大加上肉眼, 再加上超過100米的電線桿調焦, 確認對焦可以達到無限遠後, 確實固定好主對焦環, 就大功告成了.


與另一台GSN合影

此鏡抗耀光能力好像不好, 轉接M 4/3後焦距已成為90mm, 隨手找一個遮光罩接上, 應該不會有暗角吧.

馬上測試看看, 使用最近對焦照另外一台GSN.

測試照全程使用遮光罩, 還好沒什麼暗角, 前面沒有加任何濾鏡.




陰雨天好冷清的Santana Row.





















想說進去Westfield Valley Fair避雨, 才照幾張就被購物商場工作人員警告”商場內不准拍照” 吃飯後就回家了
唯一的一張室內照. “ 愛呸” 廣告詞 ” It’s beat way to view and show off photos “



個人感覺Color-Yashinon DX 45mm F1.7配合E-P1風韻猶存, 顏色清新自然, 散景尚可, 反差適中, 整體表現還真的有點蔡司味, 可惜最大光圈F1.7有點軟, 降一格F2.0較好, F2.8-F5.6成像最佳, 中央銳利但邊緣有點糊掉, 下星期準備數位機(E-P1) VS 底片機(GSN), 期待天晴…

下次計劃的主角是Canon Canonet 40mm f1.7或是Minolta 7s Rokkor 45mm f1.8.
文章關鍵字
真是厲害

如何得知及調整與ccd的間距?
bob026802 wrote:
真是厲害如何得知及調...(恕刪)

這台相機的對焦方式是, 整個鏡頭伸縮對焦, 鏡片組不動的, 心想應該有機會, M4/3 C-mount都可以接了, 其實改Leica M-mount都還有空間, 要投入時間及金錢, 過一段時間再搞吧. 而間距只是當初大約比一下, 完全實驗性質, 不成功便成仁, 之前提過GSN價格不高, 很適合當試驗品.
Jackslai wrote:
測距連動式相機鏡頭轉...(恕刪)


這樣也有搞頭!真行!
Jackslai wrote:
下次計劃的主角是Canon Canonet 40mm f1.7或是Minolta 7s Rokkor 45mm f1.8呢?...(恕刪)


超期待,看樣子我有機會收拾掉家中移焦的 Canon QL 17了。
太強了
好崇拜
精彩的分享
老鏡重生 看起來棒,拍起來也棒!!

樓上~老RF相機要調焦的話可能只要調整觀景窗組就好,不難也不貴喔~
這顆鏡頭的效果真棒,
特別是陰天的時候那幾張街景,
整個光線呈現的很真實~
一顆好鏡頭。
真猛~
照片張張看起來都好舒服!!
讚啦!!
太強了...
M43 真的是轉接的好物呀..
X60..騙吃騙喝[歹勢]
只能說太強了..可惜不能給分...
太厲害了..

y~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