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女友驚喜偷偷買了台ARC,並且去對岸淘寶買了粉色機殼來自己換,也不知道自己哪來的勇氣,就是覺得拆就拆吧~~因為網路上都沒有拆解ARC機殼的教學,因此這次藉著勇氣也順便帶大家看看ARC的內部構造,讓想自己換機殼的網民們,也可以換上自己想要的顏色。
以下就是我一步一步拆解時所研究出的心得以及該注意的事項,並且使用我的Arc進行同步拍攝,請自己小心使用。
-------------------拆機有風險,風險請自負。-------------------
先前準備:
所需要準備的東西不多,就是拆機用的羅賴把工具、想換的機殼,以及「勇氣」。
預先了解:
Arc本身分為前殼、中殼、背殼,背殼就是拆卸電池用的那面殼,中殼就是銀邊和黑色護板,前殼就是大家認為最難置換的地方,也就是螢幕和按鈕四周。正版不正版請自行去觀察和組裝了,這個店家怎麼講都隨他們說。

拆卸過程中,僅有兩個困難點,皆以紅色的字體呈現,請大家多注意。
-------------------哪來的勇氣?對岸買來的。-------------------
01.首先就是拆下背殼和電池、記憶卡、SIM卡。

02.接下來就是使用六腳羅賴把將四周的六角螺絲拆卸下來。這邊拆卸四個六腳螺絲要特別注意,因為該螺絲材質係使用較軟質的金屬材料,因此六腳螺絲若是使用不當,將會崩牙,接下來就會很難轉開,請自己斟酌力量大小和工具,如圖中所示,若是編號1.5的六角已經造成些許崩牙的狀況時,可以使用如圖中右邊的星狀六腳羅賴把做更進一步的旋轉,這四顆螺絲千萬要小心,一旦造成無法旋轉滑牙,後面的程序就完全沒轍了。

若是允許的話,大家可以先將拆卸下來的螺絲去市面上找尋相同的螺絲,在鎖回的時候進行更替動作,下次拆卸也就不會這麼樣的困難了。





03.接下來是中間兩個十字螺絲拆卸。使用的是如圖中編號的十字起子。

接下來的步驟對於進行更替前殼的工程並無相關,僅只讓大家了解內部構造以及裝置方式,如果想直接進行拆卸中殼工程,請直接跳至步驟09。
-------------------內部構造-------------------
04.Arc手機中相當多地方僅是使用雙面膠的方式安置,這是HDMI塞,這邊的圖例可以讓大家了解HDMI塞係使用穿套的方式套在內部的卡摯凸塊僅做簡單的安裝,很好更換。只要用扁平起子或是刀片插入細縫,慢慢往自己方向垂面拉開即可將黏有雙面膠的蓋板取下。


05.這個地方的接點不知道是做甚麼用的,不理它。但是我也拆了。

06.這個地方就是傳說中的天線了,也都是一樣用雙面膠黏著,下方還可以看的到震動小馬達~

07.我猜這天線底下的硬接點看起來就是發訊用的,天線所接收到的訊號透過另外一端像是小碗公的非接觸點做接受。(揣測

裝回的話,按照防呆的凹凸設計就可以貼回。


08.接下來拿了粉色中殼來比對一下有那些東西還必須拆卸,恩恩,好像沒了,該拆的都被我拆掉了。

-------------------拆卸中殼-------------------
09.這邊看起來很可疑~~叔叔幫妳檢查身體~(?

10.請在圖片中這個凹槽使用適當的工具將中殼撬開


11.撬開的時候那邊會分離呢?我用我的安眠藥Stilnox指給看官們看;當翹起的時候我是利用藥丸的塑膠鋁箔片以及自己的指甲,插入中殼與前殼中間的狹縫。


12.接下來就靠著自己撐出的狹縫繞Arc一周就可以打開了,這個步驟不必怕壞掉,因為Arc係使用環設卡榫的方式,只要繞一圈,保證就會打開。

13.打開了!

14.接下來做了些仔細地端詳,也多拍了一些照片給大家看看內部的結構。


15.這是自動變焦的鏡頭~旁邊僅有一個簡單的小凸點作為卡摯的安裝。

16.又繼續觀察,較大的主機板暫稱為第一主機板,按鈕那邊的主機板因為較小,所以暫稱為第二主機板。

17.旁邊的電源按鈕與馬達模組發覺可以往上扳動,然後就把馬達的護套取下。



18.研究馬達模組的時候,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就把接點直接往上扳,結果看到接點係用金手指的公接和母接連結,拆卸簡單又有效率,所以接著攝影鏡頭、馬達模組、LCD也被我一一拔掉。(請注意排線和接點的脆弱性自行斟酌力道)



19.接下來要拿開主機板了,請依照我左手指頭的USB接頭和右手指頭的黑色主機板卡準,大概姿勢是:右手拇指把USB接頭往上扳,左手拇指把卡準輕輕撥開往下扳動,即可將主機板上半部取下。

20.快門按紐係一個垂直的模組,可以直接垂向拿起,但是要小心排線脆弱。同時,把第二主機板的模組排線(金手指)取下,就可以如圖移除。



21.這部分的電性連接不知道是甚麼接線,可以拆可以不拆,但是請注意線體的脆弱性,不要輕易彎折較為保險。


22.接下來開始注意回第一主機板下方的物件,一個具有磁性的聽筒,可以輕易使用起子吸起。

23.聽筒防塵網布這個一定要拆卸到自己的粉殼上面,因此嘗試著把它撕下來,但是沒想到它黏性很強,本體是一種韌性很強、很有彈性的網布,因此我考慮了一下,改用平面的夾子取下避免破壞它,我使用的眉毛夾




24.接下來旁邊的光線透版,因為新的粉殼已經有附了,所以我並沒有進行更替。

-------------------前殼新世界-------------------
25.好了,接下來就是坦誠以對了...都是液晶模組了;圖中的圈圈是輕量化的殼架,稍微黃銅部分是骨架本體就具有的貼片,由前圖例可以看到;僅有左上角純鏡面的圓圈才是液晶模組,液晶模組也露出一點點鏡面在頂邊。


26.由本圖可以知道,主骨架中有兩個透孔,一個是剛剛看到的鏡面圈圈,另一個在比對圖中SAR值貼紙的附近,但是因為貼紙擋住,我們為了保固,用不著撕開。

27.鍵盤覺得礙眼,先拿掉吧~


28.接下來這邊研究了很久,我也付出了相當的「學費」,為了避免大家弄壞,我PO出我錯誤的過程,讓大家先看給他清楚內部的樣子。
首先,液晶模組是「貼」在前殼所設置給他的凹槽中,為了不傷及前殼,請大家斟酌使用工具將它「扳開或是撬開」(8/4註:面板內的機板玻璃非常柔弱,並非外觀沒事就好,請注意)。這邊非常困難,對岸朋友(也就是該店店員)一開始就有點明要我注意前面面板的拆卸,雖然我已經盡了努力,但仍舊失敗:因為我不了解結構而推擠壓壞了面板模組。
在這邊要再次強調,這模組是非常脆弱的,請大家多多小心力道和方法。結構已經給大家看了,我也把我的方法PO給大家看了,但是我的結果是面板被我壓裂,所以我多花了錢買了面板自行更替。
液晶模組崁入前殼的槽內,並且於槽內水平部位「一整個模組邊圈」皆貼上雙面膠,切記千萬不要把液晶往外面推,會和叔叔我一樣液晶模組壓裂。




29.拿下面板模組了。

30.右方是拆卸下來的中殼和左方的新中殼做比對。這邊建議大家,如果中殼沒有想更換的話,直接使用原本的中殼比較快,因為完全看不出甚麼差異性,也免去了拆卸剩下零件的麻煩。

-------------------來換粉殼囉-------------------
31.先撕下粉殼的正面黏貼保護膠片;這邊說明一下,各位買殼後會發覺前殼有一片如圖中的透明膠片黏貼在液晶模組的嵌槽中,那片膠片就是被嵌槽四周「新的雙面膠」所黏著,所以買新的殼就會有新的雙面膠,可以不必自己準備雙面膠黏著液晶模組。

32.接下來將面板模組以金手指端先行從前面穿設進入安裝槽。

33.接下來安裝按鈕,因為按鈕按壓面比較長,瞧個角度放進去吧。

34.接著黏貼回第二主機板。

35.把第二主機板相關的模組安裝好,並且把排線和電性都塞好在該有的細槽內。


36.按照圖中的聽筒標記把聽筒放回。

37.放回攝影模組,接好線路液晶模組的排線以及攝影模組的排線。

38.放回馬達及電源按鈕,並且接好線路。

39.完成囉~


心得:因為搜尋了很多文章,從未看過有人寫過換殼歷程,因此叔叔在這邊把過程統統藉著這次沒來頭的信心一次一步地拍給大家看,如今也已經完成了,可以送給女友了~

最後,一定很多人會問店家,我有點忘了耶,好像是「恒伟XX专XX」,他們服務態度真的不錯,買到的粉色機殼質感真的沒話說,密合度也非常的高,直覺就是OEM廠自己另外參照日本限定色彩所生產的機殼,質量真的沒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