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5上半年為止, 不算Meta自家的Oakley的話, 真的有資格PK的智能眼鏡應該就是這兩隻了吧~
前言:
話說我的智能眼鏡收藏在這兩年之內已經來到第三隻了~
今天的主角 - 小米AI眼鏡 - 本來還在觀望中, 但是看到有網友在我之前的文章留言(一次還買了兩隻), 因此便激起了我的購買勝負慾, 也因此有了今天的開箱文.
過去的其他眼鏡就不擺出來了, 請大家自己去看吧~
除此之外, 相信很多人也想知道: 跟發售了已有一年以上、全球賣超過兩百萬隻的前輩Ray-ban Meta智能眼鏡比起來. 晚了一年的小米智能眼鏡, 是不是真的比較強? 如果是、那又是強在哪裡? 今天就讓我來測給大家看看吧~~~
以下的文章花了我很多的時間在比較跟分析.
照例, 自己花錢花時間做的開箱文, 希望看到的朋友們覺得有幫助的, 也不吝於按讚鼓勵甚至回文提出您的觀點跟想法, 教學相長才是我持續發文的目的; 各位的鼓勵也是我繼續寫文的動力~
根據過往的慣例, 今天的開箱文會分為以下的幾個方向:
1.靜態開箱, 包含小米AI眼鏡的外箱、外觀
2.動態開箱, 包含實際試戴、功能測試, 以及與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實戰PK~
3.整體的心得感想
P.S 發文前Meta也跟Oakley合作, 出了Oakley-Meta 眼鏡, 主要的升級是影片可以拍攝到3K resolution、電池續航可達8小時等. 但因為他主打的特點是Oakley鏡片技術, 我一定需要換鏡片, 所以對我而言沒有升級的需要, 就還是拿2023年就出的Ray-ban Meta眼鏡來跟小米AI眼鏡pk囉~
P.S2 如果有人願意送我一隻Oakley Meta智能眼鏡, 我願意自費配可拋棄式隱形眼鏡再寫一篇啦~~~

以下~正文開始~~
0. 購買過程

本次是透過拚多多購入這隻小米AI眼鏡; 賣家也是第一次把眼鏡發到台灣, 所以不敢說到底需要多久能到
如果以結局論...整個從下單到集運到貨到台灣清完關的時間總共12天...對於我這麼急於想拿到眼鏡的人來說不啻為是一個煎熬啊

1.靜態開箱, 包含小米AI眼鏡的外箱、外觀

經過了快兩周才拿到的小米AI眼鏡, 即將在01上開箱~~~~
開箱部分, 請讓我用最酷的方式來進行 - 用Ray-ban Meta智能眼鏡來錄開箱影片 -
這個真的是至今為止我開箱過最有趣的影片了 - 用智能眼鏡來開箱智能眼睛 -
接著分別介紹一下內容物的細部資訊:

分別是眼鏡/眼鏡盒/說明書/保證書/拭鏡布/USB cable/充電器

USB cable是C to C的; 充電器是5V/2A = 10W
接下來要介紹一下眼鏡本體啦~~

從正面看小米AI眼鏡, 跟Ray-ban Meta比起來, 塑膠感很重

左右兩側都有Xiaomi字樣; 小米AI眼鏡共有三種顏色, 分別是黑色/玳瑁棕/鸚鵡綠; 我買的是最一般的黑色~


右邊上方的前面是拍照鍵; 鏡架兩邊後方是揚聲器; 靠近鏡片附近的轉軸號稱可以外擴12度, 不但能適合瘦臉跟寬臉等不同人士, 鼻樑支撐處也是為了亞洲人設計, 不像Ray-ban Meta需要特別買不同尺寸 or Low Bridge等鏡框; 但, 相對來說, 這副眼鏡也只有一種尺寸啦~


面向眼鏡的右邊是1,200萬像素的鏡頭; 左方則是LED, 原諒我盡力了, 小米AI智能眼鏡真的黑到我拍不出來



鏡架的左側尾端是電源鍵


右側的尾端是USB-C的充電孔


之前在配對模式時是閃著藍燈; 白色閃爍是重置
簡單的靜態開箱結束了, 接著咱們要來進行動態開箱囉~~
2.動態開箱, 包含實際試戴、功能測試, 以及與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實戰PK~
在進入動態開箱之前要說一下配戴的感受(在更換鏡片之前, 然後很抱歉我個人怕生, 就不露臉啦

戴起來很輕(號稱僅40g), 而且的確不會像我戴Ray-ban Meta一樣很容易往下滑(當初買是只能求有, 因為到處都斷貨); 但缺點就是D型鏡框並不是非常適合我的臉型、再加上可能是為了做輕, 整體的塑膠感頗重, 這點不得不說Meta還是聰明, 找上了做眼鏡的Ray-ban甚至Oakley來合作智能眼鏡, 讓智能眼鏡不只是功能性的配件、更是時尚配件~
2-1 功能測試
開始之前我查了一下小米AI眼鏡在系統兼容可支援功能的列表:

小米眼鏡與不同的OS、甚至是不同的製造商之間, 還有其他不同的差異點. 所有的資訊各位可以自行上官網查詢
這裡最有趣的是在小米生態系底下可支援的”相機協同”功能, 根據我查到的資訊, 相機協同的功能說明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搭配上小米生态的互联互通能力,小米AI眼镜可以与小米手机实现深度的相机协同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让手机上的软件调用眼镜上的摄像头,比如说在微信进行视频通化时、在抖音、B站进行直播时,都可以通过小米手机上的融合设备中心来调用眼镜摄像头,从而实现第一视角的视频体验与沉浸式直播体验。
這個等一下是否有機會使用到呢? 晚點試看看囉~
開始使用之前一定要先下載小米眼鏡APP. 有趣的是, 我原本就有在對岸購買了米家眼鏡悅享版, 本來想著需要下載小米眼鏡APP來安裝, 沒想到原本的"米家眼鏡APP"在我眼鏡拿到之前、重新打開以後就被要求要升級, 瞬間它就變成了"小米眼鏡APP". 之後應該就可以在開機後確認自己連接的是哪一款小米眼鏡了~


打開APP直接升級, 省去了重新查找小米眼鏡APP的煩惱
由於之前開箱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時候被嫌放太多APP的圖片
(沒辦法, 老人家健忘, 本想萬一未來設定出問題以後還可以回來看一次怎麼設定的)
所以本次就很簡單的各放一部分代表就好啦~~


透過新的小米眼鏡APP找到小米AI眼鏡啦~~~配對完成後就綁定成功了~


短按照相鍵拍照、長按錄影; 點擊/滑動旁邊的鏡框各有不同的功能, 我就不多放圖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我下面整理的比較表格

在操作教學上最酷的, 當然就是使用語音助理"小愛同學", 跟他說"描述一下我看到的是甚麼?" 小愛同學就會拍張照片、透過雲端AI去分析. 它就知道是我的眼鏡被放在淺色的沙發上, 太有趣了~
P.S 其實Ray-ban Meta也可以, 之前曾經在台灣開放過的時候, 它也可以做到這件事情不說, 還是直接分析、不用先拍一張照.
大家可以先看我以下的文章, 之後我出國的時候也會再測一下Ray-ban Meta眼鏡在美系國家能做到那些事情~
很可惜的開放了一周左右, Meta AI的功能就被回收了


依照小米AI眼鏡的主頁來看, 這副眼鏡的基本功能除了照相跟錄影, 以及扣除基本的眼鏡設置以外, 還有以下幾項:
(1) 錄音轉寫總結
(2) 同聲傳譯
(3) 卡路里紀錄

以上特別的功能都被放在"眼鏡擴展功能"裡, 可以透過點擊相關的圖片了解該功能怎麼操作
在照相 & 錄影的部分請讓我放在最後面跟Ray-ban Meta PK的部分. 前面先讓我來測試其他功能讓大家感受一下小米AI眼鏡的能力~
P.S 所有的使用過程都可以透過"小愛對話紀錄"來看到使用的歷史, 所以功能測試的部分會透過APP裡小愛對話紀錄的內容、或是螢幕轉錄的部分來讓大家知道測試的結果.
同步在此也準備了我自己整理的一個比較表, 等一下大家看測試的同時, 有需要可以回頭來看這份比較表作個印證(Or 後續留言給我, 看是否有甚麼功能需要我幫忙測試的?)


這個是我自製的比較表, 資料都是分別從官網或其他網路上找下來的; 請大家不要隨便抄去用, 可憐我的話幫我留言按讚

2-1-1 錄音轉寫總結
這部分是跟Ray-ban Meta最不同的地方. 因為Ray-ban Meta必定需要開啟錄影才能錄音; 錄影就會大幅影響電池壽命.
錄音轉寫總結功能就是可以在不開啟鏡頭的情況下只進行錄音, 一方面可以避免有影像上的隱私權問題; 另一方面在大幅顧及電池壽命的情況下, 可以完成上課或是會議的摘要紀錄.

開啟錄音的方式就是兩指單擊右側觸控板即可開始/結束錄音
邏輯很像我當初測試過的一款AI會議記錄軟體 - Meeting Ink, 真的很好用
錄影的影片我隨機抽選了一個新聞影片; AI摘錄的結果是好是壞可以跟這個影片對比
以下是我用螢幕錄製將整個錄音轉寫總結的過程分享給大家, 點進去看影片的說明, 也可以看到我把影片錄製的來源對象的連結.
大家可以快轉到1分鐘左右的地方, 直到結束為止是整個AI生成總結的文字供大家參考
P.S 我只是隨便找一個影片測試, 拜託政治魔人不要有過度聯想.

首先是轉寫的部分, 就是很忠實地把聽到的聲音給錄下來並轉換成文字



總結的部分, 大家覺得AI歸納的重點正確嗎?
個人的感覺是: 因為小米AI眼鏡是以"對岸的中文"為主, 所以像台灣的新聞及口語它翻不出來或無法正確辨識名稱.
例如中間主持人講一句"抓到了"的台語, 它就沒有記錄下來; 反"罷"也寫成反"霸".
但是我看了總結, 我覺得歸納的算很正確, 不曉得大家看了新聞之後, 對比下來的感覺又是如何呢?
2-1-2 同聲傳譯

在這裡可以點選"同聲傳譯"功能, 即可透過小米AI眼鏡聽到的聲音來翻譯
這個部分就要開一個YouTube的英文影片來做測試啦~~
影片的標的也是我隨便找的BBC News
在進行同聲傳譯的時候, 用螢幕錄影將整個過程給記錄下來. 可以看到整個翻譯因為是透過雲端的關係有些延遲; 但是譯文內容的準確性極高


你也可以去找出同聲傳譯的紀錄, 點開以後就能看到當時記錄下來的內容; 此處還可以幫你整理成一句原文、一句譯文, 真的很厲害
厲害的地方還不只這個...


我還可以選擇不同的原文、翻譯成不同的譯文
所以我又去隨便找了一個YouTube上的韓文影片...
這是我選擇的韓文影片的來源
這一樣是我用螢幕錄影的方式, 將整個從韓文轉中文的同聲傳譯過程給錄下來的影片

這次在看到譯文的過程中, 我又看到了右上角的icon, 點下去之後會複製內容...

然後我就可以透過不同型式, 例如E-mail的方式, 將這段翻譯的內容share給其他人
不得不說同聲傳譯的功能真的是太~~~神奇了~~
大家在前一段錄音總結裡看到我之前測試的Meeting Ink也可以達到相同的功能.
測試到現在為止真的覺得AI超厲害, 能透過不同的形式讓大家得到極大的幫助
2-1-3 卡路里估算
這部分的話就是要用食物拍照, 就用前幾天我們吃的金子半之助 & 豆腐鍋來測試吧~
首先是我老婆吃的豆腐鍋, 只要問它"紀錄一下這頓飯的卡路里"

我老婆買的餐共計1,018大卡; 最可怕的竟是幫女兒買的芝士棒熱狗



它就會自己幫你紀錄跟分類每個項目的熱量; 然後還請你要把手機放旁邊, 才能作為比例尺, 讓眼鏡比較好估算出這一餐的"分量"
不過這個AI也不是沒有缺點的, 因為熱量的計算很靠小愛眼鏡所看到的內容.

例如這個金子半之助的天丼, 他只有記錄到442大卡...

但其實整份餐的東西有這麼多呢~~

如果我沒把手機放在旁邊, 他就有可能會誤算; 以這個結果來看, 它就誤以為我吃了超多的(而且我吃的是優格 + 藍莓; 他以為是奶昔, 熱量也會被誤算)
因此我認為這個APP不是沒用; 但參考價值大於實際紀錄成效~
2-1-4 照相與錄影對決
最後是照相對決跟錄影對決的部分.
這裡比較的原則都是在同一個場景底下, 分別用Ray-ban Meta及小米AI眼鏡來拍攝.
標示的方式就用"眼鏡名稱" - "場景"的方式命名, 讓所有網友可以參考.
我本來是有放浮水印去區別Ray-ban / 小米; 後來覺得這樣會把比例拉偏了, 所以我暫時還是把小米的浮水印拿掉, 大家後面看, 只要是直式就是Ray-ban; 只要是橫式就是小米.

Ray-ban Meta - Copii Lumii南港

小米AI眼鏡 - Copii Lumii南港
可以看到在拍景物的情況下, 相同的距離, 雖然兩個都是廣角. 但因為Ray-ban Meta是直式鏡頭, 因此感覺上景深較深; 而小米AI眼鏡則是較近且寬.

Ray-ban Meta - Copii Lumii南港早午餐

小米AI眼鏡 - Copii Lumii南港早午餐
雖然感光元件、鏡頭跟SoC都相同, 但我覺得Ray-ban Meta的成像偏暖; 而小米的則是偏冷.
接著是影片的對決~
Ray-ban Meta智能眼鏡在Lalaport錄影的場景
小米AI眼鏡在Lalaport錄影的場景
Ray-ban Meta - 台北漢來大飯店前的噴水池
小米AI眼鏡 - 台北漢來大飯店前的噴水池
夜景錄影結果讓我非常的震驚: 小米AI眼鏡不是有EIS(電子防手震)嗎?
為何相同的行走方式下錄下來的結果, 小米AI眼鏡卻是走一步、影片抖一下, 感覺雜訊超多的...
相較接近兩年前製造出來的Ray-ban Meta智能眼鏡, 這樣不行啊(搖手指)
2-2 小米AI眼鏡的AI功能
現在要分享的, 就是小米AI眼鏡其他在日常生活中有趣且有用的地方啦~~~
前面在眼鏡初次使用教學的時候有說到, 小米AI眼鏡在亞洲最大的優點就是中文的小愛同學可以使用.
使用的方式就是小米AI眼鏡會先拍一張照下來, 然後把他分析的結果念給你聽.(但是這張照片並不會儲存在你的相片簿裡)
於此同時你也可以在小愛對話紀錄裡看到分析的結果.
以下是幾個我用超級小愛分析出來的例子:

舉例來說, 我問小愛同學"你看到什麼?" 他就會把眼前看到的東西告訴我

實際附上一張在同一場景下拍出的照片...非常顯而易見就是安妮雅 佛傑啊(譯名是簡體中文的對岸翻譯版, 這個就是沒辦法的事啦



而且不只是單一的場景; 連複雜的場景, 超級小愛也能幫你分析出來大致的重點
在Ray-ban Meta在台灣還未開放此類AI功能、且還指支援英語輸入的情況下, 小米AI眼鏡在這一刻、在中國及台灣的確算是獨一等的存在啊~
3.整體的心得感想
最後照例要來說說整體的心得感想啦~~~
(1) 外觀造型部分見仁見智, 個人覺得雖然塑膠感頗重, 但是能符合亞洲人的臉形、而且整體重量又比Ray-ban Meta輕, 應該是小米AI眼鏡較為討喜的地方.
(2) 雖然在SoC及鏡頭等硬體解決方案用的都跟Ray-ban Meta相同, 造成一般拍照跟錄影的品質與Ray-ban Meta差距不算太大, 但是從Ray-ban Meta的直式照片改為橫式, 這點應該更能滿足一般人對於拍照及錄影的需求. 只是在夜間成像跟錄影的部分, 號稱有EIS電子防手震, 但不知道為何效果反而較差?
(3) 但畢竟差了近兩年才面市, 小米AI眼鏡又占了會說中文的優勢, 不但能在台灣開啟Ray-ban Meta無法透過視覺辨識物體/翻譯等功能, 還多了更長的續航時間、純錄音做會議摘要的解決方案等, 短期內在Ray-ban Meta AI功能未在台灣開啟的情況下, 作為真正的智能眼鏡應用的機會是比Ray-ban Meta還要高的.
(4) 很可惜的是, 我測不出"相機協同"的功能, 可能是因為需要類似抖音等直播軟體再加上某種情境, 才可以"調用"小米AI眼鏡的鏡頭; 但我開抖音開了好幾次, 只能用我的小米15 Ultra的前/後鏡頭. 不確定是否現在還未開放? 聽說9月之後還會開放用眼鏡的鏡頭掃碼支付. 未來等我有機會到對岸出差的時候可以再測試看看.
以上就是本次測試小米AI眼鏡 & 與Ray-ban Meta智能眼鏡PK的體驗文及心得感想啦~ 覺得我寫的不錯甚至對大家有幫助的, 還請按讚加個分囉~
以上~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