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3采用「Nvidia Tegra4四核1.8GHz」和「高通骁龙800四核2.3GHz」双平台。通过安兔兔、Quadrant、Vellamo性能测试,小米3全面超越三星Galaxy S4、HTC One。
好想要啊~~~

8月14日上午消息,2013年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共建良好生態環境,服務美好網路生活」。虎嗅網創始人CEO李岷今日上午對話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
以下為對話實錄:
李岷: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互聯網大會給我這次難得的機會來跟雷總做一番對話。這個環節是特別重要的環節,大家也希望從雷總那兒聽到一些關於小米,關於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一些深入的看法。雷總您知道虎嗅網嗎?
雷軍:主要是我原來認識你,你在互聯網業界做的非常成功,辦了虎嗅之後也非常成功。
李岷:今天我們大會的一個關鍵詞叫「生態」。所以,其實我想跟雷總進行的對話主要從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小米的生態,小米以後想打造一個什麼樣的生態?第二個層次想聽一下雷總對中國智能機行業整個生態的看法?第三、中國互聯網現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生態?可能我們主要的中心還是放在小米身上,首先要恭喜雷總一個是前天你們新發了一個手機叫「紅米」,據說了創造了一個全球商業都很耀眼的一個記錄,在1分30秒的瞬間就搶完10萬台,所以首先恭喜雷總。這個799元的價格也是像一把刀一樣插在中國智能機行業的心坎兒上,充分踐行了小米和雷軍說的做產品一定要做到極致。我覺得可能現在有些對手對小米有一些恨恨的看法。所以,第一個問題想請教雷總的就是,當時你們決定推出紅米的時候,你們的一個邏輯或者一個想法是什麼樣的?你們期望這個799元的價格在市場上面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雷軍:謝謝主辦方給我們一個機會,本來我來這裡不想幫小米做廣告,你問這些問題可能讓大家誤解,但是也感謝主持人,也感謝主辦方給我這麼一個機會跟大家聊一聊我為什麼做紅米呢?就是我自己是一個手機的發燒友,我做小米的時候就是面對像我這樣的人來做的,就是我喜歡非常高的性能,有些很眩很酷的特色,所以我們做小米的時候強調高性能和高性價比。所以,在我們每一代小米發布的時候都是那個時間點全球速度最快的手機。雖然小米只做了兩代產品,基本每一代都是市場上最快速度的購買。
在去年7月份的時候,我看到國內包括台灣的供應商們提供的產品的性能越來越好,越來越接近國際水平。我當時就在想,我們有沒有機會做一款非常好的千元機,我們有這樣的想法。當時我們有點拿不準哪個品牌更好。其實做手機,我給大家科普一下,如果我們今天決定做,我們就要用未來一年可能發布的新品,這樣的風險你都不知道這個品牌好不好,反正你只能相信人品。所以,我們去年7月份的時候選定了兩個品牌同時做,主選的品牌是雙核Tegra,我們另外選的MTK的MT6589T作為備選。我們第一款做完以後,我用了覺得不夠好,他們說要相信我們,我可以優化,可以改的越來越好。當然,連續4個月以後,他們說我們實在改不動了。可是大家知道那個時候我已經訂了40萬台的貨,因為所手機需要提前約定。我特別痛苦,我跟我們所有人商量了好幾天,我們約定把H1(音譯)這個項目取消,然後把備選的H2,就是今天的紅米,當時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這40萬台H1的機器怎麼辦?當然這個損失非常大。把H1升級成紅米之後,他們做第三個版本,我用了幾天,這款手機遠遠超過我的想象,後來把這款手機升級稱戰略產品,然後我們抽調了非常多人加入這個項目組,迅速擴張,當然也造成今天很痛苦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月整體產能的數量都不是特別大。一兩個月前我們剛剛升級之後,一直在迅速調整產品。
還有一點大家對小米的批評說是飢餓營銷,我覺得這個不對,其實今年上半年我們基本上已經開放購買了。這次的紅米供不應求,我覺得主要的問題第一個是我們對這個產品原來沒有這麼高的定位,整個訂貨量不足。第二個這個產品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期,反過來導致供應的難度的加劇。這是跟大家解釋一下。
所以,做紅米我的觀點要改變普通老百姓對千元機,就是低端機的看法,因為這樣的機器相當於去年旗艦的水平,它的屏幕是4.7寸,是台灣友達,友達就是蘋果供應商。相機質量也很好,所以可能大家(之前)跟我一樣,認為千元機不能用,但是這款不一樣,第一個功耗沒有問題。(如果)問我有什麼問題,我說1G內存小了,我幾乎很少用1G內存的手機,但是799你還能怎麼樣,799做到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對深度發燒友來說,我覺得紅米還是略顯不足,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講,這個產品遠遠超出預期。
李岷:我理解你的邏輯就是小米在兩年前成立的時候其實是走一個高性價比的路線,然後到了去年年初的時候你發現要繼續延續高性價比的路線,你必須把這個段位深入往千元機的路上降,這樣才能不給對手留後路,也是不給自己留後路,其實是防禦型的這樣一種打法。
雷軍:我覺得我們的主業肯定是小米品牌,小米品牌會繼續堅持用全球一線的供應商最好的東西,堅持高性能和高性價比,不管發燒友人群有多大,我認為我自己首先要把小米品牌做好。第二、做紅米,我們堅持是高體驗和高性價比,你夠用,能用,我們強調是高體驗。紅米這個品牌主要面對大眾用戶,所以在這款手機設計的時候我們跟小米的設計理念差別是挺大的。在做小米的時候,我們內部就開玩笑說,我們選擇供應商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基本上都選世界上最好的。做這款手機的時候,我跟他們說,無論你怎麼選,你選的東西(價格)都不一樣,(消費者)感受得到。有很多披露,說把這個手機好像不是全貼合的,這個全貼合最直接的好處是關機的時候屏幕全是黑的,把觸摸屏和現實屏接在一起了。這就是兩個品牌的差異化定位。
李岷:決定做千元機的時候有沒有受到過那些對手的刺激,比如像去年5月份有一些你的對手叫囂要做千元機,你是不是受到這樣一些刺激?
雷軍:我覺得的確有,我覺得跟去年4月份到7月份一些同行說我們手機暴利,因為手機採用世界一流的供應商的器件跟採用國內的器件差距非常之大,所以我想用國內一線的和台灣一線供應商的東西做一款產品出來。我做的是799,如果誰有本事按小米的規模和供應商做到那樣的品質,能做到799我非常佩服,我相信799去年年初受到了個別同行的詆毀。
李岷:您會不會顧忌到對小米品牌,包括它主流用戶的一些傷害,包括在後期的營銷上面,怎麼規避這樣的一些風險?
雷軍:這也是紅米發布之後,很多同行,評論家,分析師關注的問題。其實我的想法非常簡單,只要一個產品好,就會有品牌,就會有美譽度。這是不是一款好產品,反正這款產品它最後一個版本P3出來,我覺得遠遠超出了我自己的預期。所以,只要是好產品就一定會有品牌,其實互聯網公司最最重要的就是產品。可能我們去想,這把小米品牌拉低了,也許他們講的都挺對,但是我想的理由很簡單,紅米是好產品,就能夠提升小米品牌,如果它不是,就一定把品牌搞砸了。
李岷:您好像沒有跟外界聊過對紅米的通盤的想法,所以剛才我們對紅米的對話可以到此為止。我接下來想探討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整個小米的生態問題,因為知道我們現在整個小米手機出貨應該差不多有1500萬?
雷軍:一千六七百萬。
李岷:米聊是2000萬了。這些都是一兩千萬的這樣一些產品,雷總早期說小米的一些創辦思路的時候也專門說到一些打法(雷軍經常說的小米是硬體、軟體和互聯網鐵人三項 新浪科技注),我想請教雷總,小米創辦三年,小米手機發展到現在,你覺得現在是不是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接下來一個階段,你覺得在(鐵人)三項的覺悟上面是怎麼考慮的?就是對小米整個生態的大的想法思路?
雷軍:小米去年9月份開始做生態系統,跟內容相關的各個入口都已經非常完善了,像主題市場,音樂、視頻、圖書、瀏覽器,這幾個模塊我們都全部具備了。而且我們在每一個生態鏈相關的領域裡面都處在市場前沿,小米只賣了一千六七百萬部手機,可是大家去看,你們每個人應用後台的時候,小米都是在蘋果和三星之後最大的手機。這是因為小米賣的全是高性能手機,上網的活躍度特別高。所以,我們發布的各項報告裡面,小米都在第三位。所以,可能跟別人賣到四五千萬部的手機相比小米的上網率遙遙領先。
未來在應用市場,遊戲中心,在各個應用上我們也在市場處於前五位。到合適的時候我們會公布我們給開發者貢獻了多少收入,很多的開發者都選擇小米手機。
李岷:下一階段包括米聊、IM等還會有什麼發展策略嗎?
雷軍:我想小米一腳踢到天板上,遇到國內最強的競爭對手,我想在社交溝通的領域裡面,米聊在目前的第二位,實際數字比大家想象的好看很多,當然跟同行相比,因為差距比較大,我也不好意思講。但是,作為能夠在兩三年時間在這個市場活下來,並且還在成長,我覺得這個成績是非常肯定。在移動互聯網上做IM,剛開始做的時候,有一陣子伺服器這個連不上了,那個連不上了,是一個很複雜的。我覺得米聊做到今天,它今天還在持續成長。
李岷:在三項之外,還會有新的比如軟體什麼你們在嘗試嗎?
雷軍:我覺得我們現在集中精力,把我們現有的幾款產品做好已經相當不容易。我自己一直在講專註,我覺得專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剋制它,因為每個人都想做很多的事情。反正我們在內部討論的時候,每天都在討論剋制他們,我們談談心,能不能少做一點事情,如果能做一件事情,絕不做第二件事情。所以,小米在過去幾年的成長裡面其實放棄了不少,我們今天非常關注在小米手機,MIUI,而且我們還專註做米聊,這幾款業務做好已經很不容易了。
李岷:目前您會做第四款比較核心的產品嗎?
雷軍:我們實驗室有很多在實驗,但是最後會不會發布我不好說,前段時間總有各種各樣的傳言,我也不闢謠。有些我們在試,有各種各樣的傳言,但是小米是一個非常進取也非常剋制的公司。
李岷:舉個例子,你們咔碴過什麼樣的想法?
雷軍:我們做紅米,是同時做兩代機器,我們在優選一個最好的。所以,可能大家看到的說這是一個千元機也沒什麼,其實我們做了一年多時間,做了兩台機器,花了很多錢。我們做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產品,所花的力氣都比想象的大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參數一樣的手機,小米品牌和紅米品牌做的比別人好。
李岷:謝謝,您會不會通過收購的方式推動MIUI的發展,比如收購刷機應用推動MIUI?
雷軍:關於小米的傳言特別多,我們習慣一般不回應,因為回應以後需要每天闢謠。但是,有一點小米非常願意和非常優秀的團隊一起合作,甚至合併,我們都非常的開放,在我們成長的三年曆程上也合併了幾家公司了,目前表現出的融合性也非常好。因為在今天這樣一個市場裡面,抱團打天下是另外一種打法,像我們這樣的公司,要想突圍,要想在極度競爭的這個市場殺出來,可能需要有抱團打天下的想法。
李岷:可能談太近的東西,雷總都是不傳謠,不闢謠。我們展望一下未來,我們談一下小米的生態,您期望未來三年小米的生態系統,它的一個參照系,比如你能不能給我們舉出一個小米未來三年它的生態系統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它的收入占比,或者你的利潤結構?一些框架性的想法,比如說小米按蘋果的方向走,還是往亞馬遜的方向走,不靠硬體賺錢,但是大量的出貨,靠內容,靠媒體其他的應用收入來賺錢?雷總給我們大家展望一下小米未來這樣一些框架性的想法,在生態上面。
雷軍:小米對整個手機上的生態系統非常的在意,不僅僅是商業模式決定的,首先是用戶體驗決定的。在今天的Android手機上,你用任何一款Android手機你都會發現非常費電,大家經常指著手機廠商,這個電池不夠大,我們原來做2000毫安,不夠大做2500,2500不夠做3000。大家知道其實iPhone的電池很小,iPhone5的電池大概是1400毫安,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問題出在Android是個開放的系統,IOS是一個管制非常嚴的系統。所以,在這一點上,因為IOS管的很嚴,整個生態系統比較健康,Android比較開放,有個別的同志們經常搗亂,比如說常駐後台啟動,同時屏幕彈出懸浮窗口,再加偷流量,順便彈廣告。我相信你們手機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我在做生態系統的時候,我說我們系統能不能安靜一點,能不能不要不停的吆喝,用過小米手機的應該都知道,其實小米的這些系統沒有任何一個彈出和通知。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整個互聯網行業在投資者的壓力下,或者在各種各樣的壓力下,搞一些假數字,什麼假假的KPI呢?說日活躍,本來不需要彈出的就開始彈出,因為一常駐就有越活躍,所以對這些東西完全不考慮用戶體驗。大部分人做的應用也是這樣,手機上常駐直接帶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耗電,第二個佔位置,第三個耗流量,完全沒有必要。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健康的生態。怎麼讓大家恢復到健康生態呢?因為只有一個這麼干,大家就會跟隨,弄的整個系統很亂。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在考慮小米生態的時候,我希望小米生態是在Android的開放生態的大範疇裡面,是一個比較約束的,比較安靜的,用戶體驗比較好的一個生態。
李岷:您剛才說的是整個智能機生態的一些想法,或者想做的貢獻。但是,剛才我問你的問題是說,將來你主要的收入利潤是從硬體來,還是你想通過後續的一些其他的不管是應用,還是內容這方面來?
雷軍:其實消費者對這個東西沒興趣,消費者最最在意就是第一、能不能提供高品質的硬體。第二、用了這個硬體以後的體驗怎麼樣?我覺得這是消費者最關心的。所以,談到生態系統的時候,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我剛才談的一些生態系統約束和以後發展的方向。其實現在Android的生態,我覺得對大家的困擾挺多。
李岷:雷總的意思就是反正先用最乾淨的,最健康的這樣一些體驗,把用戶拴住,後續怎麼賺錢先不說了。
雷軍:不是說怎麼賺錢不說了,其實我們原來在互聯網做企業的時候學到谷歌實踐,第一條叫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其他一切紛至沓來。這個問題很重要,其實你只要真的把用戶體驗做好,真的把產品做好,我真的認為其他的東西是紛至沓來的。為什麼我一直在講,小米最重要的觀點,因為小米今天在市場上高呼,大家會覺得新媒體營銷真厲害,首先謝謝大家對我們營銷部門和新媒體部門的肯定。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講一個觀點,我們從創辦之日,我們整個營銷的人數和規模到今天為止都沒有幾個,我們真正的觀點是最好的產品就是營銷。所以,整個公司裡面絕大部分人都在產品和服務部門。剛才李總說有不少大牌加入,我們小米全加入也就4、5個人,其實人數不多,他們也都非常清楚小米的歷程,所以才能做好。
李岷:我們接下來探討一個關於現在大家都在說可穿戴。記得兩年前,可能那會兒大家不說移動互聯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互聯網人。現在好像不說可穿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移動互聯網人。雷總這麼敏銳的人,肯定也是在觀察,或者在琢磨。您用過哪些可穿戴嗎?您試用過的產品?
雷軍:試用過很多,光手盤試用過10個以上,谷歌的產品我試過,反正跟我想象的一樣。我在沒用之前挺好奇,我仔細琢磨以後,我還是擔心它的實際的使用體驗,我用完以後,我自己是不太想買。可穿戴的設備需要整個產業鏈一起配合,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挺複雜的。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電池的功耗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個東西幾個小時就需要充電就翻的不行,像藍牙,就經常充電,就是功耗的問題。還有怎麼把晶元這個東西做的足夠小,放在手錶里比較舒服。所以,今天最大的可穿戴的難題是整個產業鏈還沒有真正成熟。比如這個晶元,真正大規模使用可能還要假以時日。
李岷:小米現在在觀察階段?
雷軍:我們不信謠,不闢謠。
李岷:對於智能手機行業,你們現在是怎麼一個判斷呢?因為有的人說,我看國外有一些觀察者說,整個智能機現在到了一個創新的瓶頸,因為自從去年包括iPhone5,包括今年三星的蓋世S4發布之後,好像都沒有特別驚艷的感覺,有的說是在創新的瓶頸上面。有人說智能手機還處在一個嬰兒期,他說可能今後會跟穿戴設備進行一定的連接,你對這個總體的判斷是什麼?你覺得下一個階段的創新點是什麼?在全球的範疇裡面,你們下一個競爭的競爭點在哪兒?
雷軍:我對智能手機的看法,智能手機特別像電腦,如果說智能手機的體現結構,到今天已經告一段落了,它就是觸摸屏、CPU、GPU這些東西,基本上告一段落。比如智能手機,它的大的結構到現在已經穩定了,下面各種各樣方式創新的主要是跟感測器,跟各個設備的連接性,還有跟O2O服務的連接性,跟社交關係的連接性,我估計大家的創新可能是在這些領域。當然,我們也非常期待在一些尖端技術上的突破,比如說電池技術,比如說顯示屏技術。其實全球最尖端的科技,大家在做各種各樣很有趣的嘗試。但是,它離真正的量產還有一定的距離。
李岷:我相信兩年之後小米可能又成長為市值幾百億美元的公司,你覺得小米在哪方面要承擔創新的責任?或者說你們在哪方面打算做這樣的創新,包括你剛才說到的一些連接,O2O,這樣的東西,你們打算在哪方面去突破?
雷軍:我想小米的最最重要的創新是「鐵人三項」,就是我們把軟體、硬體、互聯網全部溶為一個主體,我覺得「鐵人三項」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完全給大家展示出來,可能還需要兩年。兩年後大家回想我們過去五年的工作,可能覺得這套模式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們今天的當務之急是把這個模型完全跑順暢,所以這點是很重要的。
李岷:您覺得小米只是跑出一個雛形,你說的沒有順暢是指什麼?
雷軍:我覺得對我們內部來說它已經被充分的證明了,跟外國來說,大家可能還覺得它不清楚。我們還有很大的可能性一年做到五六百億,也有不小的可能性,快的話在後年,慢的話在大後年過一千億。也許真正做到一千億人民幣,大家才真正的理解了小米這一整套商業模式的創新的地方在什麼地方?
李岷:你已經看到2015年,2016年的小米是什麼樣子了?
雷軍:我覺得快則後年,慢則大後年,我覺得小米就會過一千億了。
李岷:您給我們描述一下這一千億是怎麼構成的?
雷軍:我們努力做出讓大家能夠尖叫的產品,只要把這個做到,其他的都是紛至沓來。我們想的真的很簡單,我有時候覺得我們創業者想的太多了,你真的竭盡全力,你真的理解是關注、一致、口碑,你就理解我剛才講的,就是真的是很簡單的事情,就是竭盡你的全力,很專註的把你的產品做好,你就能夠成功。
李岷:雷總在這方面很有心得,我也看到國內有一些智能機的品牌,力圖把自己品牌化,其實出貨量已經非常大了,都是立足把這個品牌放在更高端的方向塑造,但是有些公司其實還是挺吃力的,您要不要給我們一個免費的建議或者怎麼樣,看著他們這麼痛苦?
雷軍:華為、中興、聯想我們民族企業裡面的佼佼者,他們非常了不起,也是我一直很敬仰的對象,非常佩服他們在國內甚至全球所取得的很了不起的業績,為我們中國爭了光,我發自內心的說,對他們都很尊重。我也很讚賞他們把自己的手機都在往中高端的品牌突進,正在塑造更中高端的品牌,我也看到他們這樣的努力所取得的戰果,他們的手機也都賣的非常好。但是,有一點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可能對手機的工具性更在乎,可能跟我是發燒友有關係,我會把手機更多的理解成比較像電腦,當然它有時尚性,裝飾性,所以我跟他們是不同的流派,他們追求的東西我也挺支持,挺理解的。但是,好像我追求的東西大家不一定理解。所以,我後來在想,可能我們還不是一個流派。
李岷:但是你成功的打造出了小米這個品牌,從品牌的角度給他們點撥一下。
雷軍:我不是打造了小米品牌,我是非常認真的做了兩款小米手機,一款紅米手機,如果大家覺得有做的不當的地方,我願意承認是能力不行,但是絕對不是我態度不行,我們真的是非常認真的做一款產品。如果一定要提一個建議的話,我會建議他們把99.99%的精力花在產品上。
李岷:難道他們現在不是嗎?
雷軍:我不知道,因為我沒在中華酷聯干過,我自己知道我是99.99%的精力在做產品。
李岷:但是非常殘酷是你必須進入那個渠道,進入不了那個渠道,賺不了錢,所以我覺得這可能對中華酷聯來說是一個現實,您覺得這種現狀合理嗎?
雷軍:小米也在和三大運營商合作,我們最早是跟聯通合作,後來跟電信合作。可能回過頭,我們每家做產品的公司可能還是更多的關注自身品牌,其實改變環境,這個環境好也罷,不好也罷,它畢竟是我們真實存在的環境。我覺得我們努力把自己的產品做好,你們就能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合作夥伴和消費者,這樣整個社會才能進步。可能我們這個社會更多提倡的是少一點相互之間的指責和抱怨,更多把每個人自身的事情做好。
李岷:您的觀點是對於渠道放在那兒,我可以不去考慮它,專註于自己的產品。
雷軍:我覺得首先得把自己的產品做好。
李岷:這一年多以來,您覺得有讓您比較緊張的對手嗎?
雷軍:我這樣講可能有點狂妄,我真的沒有太多的對手,主要原因是我把精力放在把自己的產品做好我都覺得遠遠不夠,所以我比較少的去看,或者比較少的去考慮,我更多的精力是考慮怎麼把我的產品做好,真的這是第一個想法。第二個想法其實小米很開放,在我的辦公室我就接待了各家公司的高管來訪,其實我也歡迎他們經常到我們這裡來坐一坐。我覺得今天整個中國,整個行業,我們的產品離世界水平還都有差距。所以,我們怎麼能夠縮短這個差距,共同完成這個超越,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事情。
李岷:謝謝雷總,小米除了是一家智能手機公司,還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您對現在移動互聯網整個的態勢的看法是怎麼樣?其實業內發生了很多收購,主要是幾大巨頭的收購、合併,現在對於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來說他們的一個生存空間,或者說一個切入點還有可能在哪些地方,在哪些環節上面?你自己也做一些融資,接觸的創業者也比較多,請您提一些建議。他們覺得現在移動互聯網很快又變成巨頭來壟斷的這麼一個傳統互聯網的境地,您聽了這麼一種說法以後,會給他們提什麼樣的建議?
雷軍:我覺得移動互聯網才剛剛開始,這個行業如果用十年的長度來看,也就是做了兩三年,我覺得未來還會有很多機會。我們回顧互聯網發展的十多年,初期三大門戶,後來湧現了盛大巨人,後來出現了三大巨頭,我覺得都有機會。其實整個移動互聯網還是一個創新不斷的行業,大家對未來都充滿信心,這是我提的第一個建議。
第二、在戰術層面上,我覺得在巨頭的生態鏈裡面去尋找自己的定位,怎麼利用他們的資源成長壯大。比如說淘寶挺好,你能要看到另外一個淘寶跟淘寶競爭,我覺得還不如把一個內部的淘寶店做成行業第一,可能更有機會。所以,我的第二個建議就是在巨頭的生態鏈系統,其實你也能找到生存空間。
第三、你還得研究一下哪些是在巨頭裡面,去研究哪些機會,哪些點是他們忽略的,或者他們做不到的。其實這樣的機會還是蠻多的。大家回想一下可能YY(41.74, 0.85,2.08%)應該是在騰訊上面,但是YY也發展成一個大公司。如果你一出門撞在鐵板上,只能怪運氣不好。所以,創業者創業要看星象,要看一看這個空間裡面的機會,我想主要是這三條。
http://tech.sina.com.cn/i/2013-08-14/12218637366.shtml
李岷:您能舉點例子來說,您觀星象看到的可能的機會?
雷軍:我看到的第一個機會是米聊,當時我們內部討論其實挺清楚的,騰訊一年之內反應過來,我們50%的勝利,如果騰訊一年之內沒反應過來,我們百分之百的勝利。但是,他們用了兩三個月就反應過來了,但是我們還沒死,所以我給這個團隊100分。所以,我們剛開始也是精準的算過了,你們在我臉上能找到一絲輸的沮喪嗎?所以,我們強調的就是要想的很清楚,米聊就是在鐵板上的業務,有多麼大的風險才有多麼大的回報。理論上講三個月能夠跟騰訊正面對決,你還能夠活下來,也算是「小強」了。所以,我有時候在想,我們媒體聽的時候感覺米聊死的這麼慘,我在想,你們難道不能為米聊鼓一下掌嗎?如果米聊真的長大了,這是什麼樣的逆襲?所以,你們在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就是站在米聊的色彩上,我也不埋怨騰訊,因為這是騰訊業務的延展。
李岷:您的意思就是在創業之前您要先研究巨頭,然後算准了這個巨頭進場的時間,在他進場之前,先把自己的用戶跑出來?
雷軍:是,如果你不小心打贏了(就有)百億美金的回報,干還是不干。我想的很清楚米聊這個業務,最後米聊這個業務能活下來,它是超乎我個人的預期。本來我們算他們晚一點50%的勝利,不展開講米聊跟微信的對決,其實很複雜,跟我們預計的一樣。如果不想清楚這一點,你會覺得很沮喪,會覺得老天有多麼不公平,其實這個世界是公平的。
李岷:但是讓他們絕望的事情沒有他們不做的事情,我覺得想清楚了也挺沮喪?
雷軍:他們戰線的確有點長,但是越長的戰線,他們脫離的越快。所以,我在做小米的時候,我們認為首先是戰略,戰略不是做什麼,是你不做什麼。所以,我們很明確的標的了我們不做哪些事情,我覺得這點還是很重要的。
李岷:剛才您說到創業者到目前為止他們其實應該更多的想借助這個平台的力量來讓自己成長起來。我想對於小米來說,是不是在兩三年內也能給創業者提供這樣的機會,你們的生態系統是不是已經找到了更大的可以為別的創業者提供創業和創新的機會?
雷軍:我們其實在整個生態環境做了很多的事情。舉個例子,主題市場這套生態鏈是我們在推動的,就是你怎麼可以把整個手機的上層的表現全部改了,在這一點上,我們支持了非常多的設計師在小米的生態領域工作。我們將來立足做到大部分設計師幫小米做主題就能夠生存下去,而且活的不錯。今天講小米系統為開發者、設計師做了什麼?我覺得我們的確很小,我們整個公司跟大家一樣也就是一個三年的小公司,我覺得再給我三年的時間,我相信在我們這個平台上會起來一大堆的人。
李岷:您太謙虛了,同樣三年的公司,您的市值已經做到據說有100億美金的規模,但是其他的三年的公司可能還沒有創造出你們這樣的奇跡。小米是一家傳奇的公司了,有狂熱的粉絲。美國這一年多以來,也是贏得了大家的眼球,是一家做特斯拉,或者馬克斯給你的啟發是什麼?
雷軍:我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Tesla(音譯)的操控全部是觸摸了,我說如果死機了怎麼辦?第二個問題是你覺得去火星最大的難點是什麼?第三個問題就是他同時在運營三家公司,他在做Tesla,還在做太陽能的公司,還有一個忘了。我說你要是把Tesla做好以後,你下一步會做什麼?他給我的回答是說,他認為他做的事情也很多了,他需要非常聚焦,這三件事情是Tesla、火箭,還在干一個太陽能的公司。他說他要少干點事情,他要關注。我一聽這個,我覺得他很厲害,他專註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驚天動地的事情。我說你假如把這三件事情都做好了,你乾的下一件事情是什麼?他說他想造飛機,他覺得飛機這個好像不太科學,他說我會去做飛機。我跟他開個玩笑說,做電動飛機嗎?他說現在還沒有想,但是如果讓他做飛機非常有趣。
李岷:您覺得矽谷的創業家跟中國的創業者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雷軍:他們想法、思路總是讓你覺得極具顛覆性。美國的這些創業者,他們真的想的可能是改變世界,他們做的每件事情的確都在改變世界。所以,也有人跟我說,你想改變世界,我覺得跟我們成長的環境,跟我們今天中國的現狀,我在這裡談,我要改變這個世界,大家肯定說我在做。我們不要改變世界了,改變北京的「霧霾」天氣,就已經值得在這裡了。所以,我們中國現在面臨很多問題,對於我來說,做一款好產品,能讓用戶尖叫,這就夠了。我的確沒有像美國的創業者一樣改變世界,我希望我們再過20年我們的創業者能辦一個世界級的、顛覆創新的公司,我覺得在今天中國是比較難有這樣的創業環境。
李岷:您見不到(創業者)對您說,雷總我想要跟你要這種創業的機會?
雷軍:我經常見到,但是我不信,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你設想看,十年前Tesla說要做火箭,你信嗎?今天Tesla為要做一個智能的,時尚的電動車也不容易。
李岷:所以你是等著十年之後,有一個創業者到你面前說,希望他可以改變世界,然後告訴你,也許可以信他,現在見雷總,千萬別跟他說這個話語,一句話就是閉門羹。
雷軍:我說的真話,我也很想講這些勵志的東西,但是我希望都是真實的。
李岷:謝謝雷總,剛才從799元的紅米一路說來,說到改變世界,其實我覺得不管是創業者,還是創業社會,都是可能要成長的一個路徑吧。從最具體的產品入手,然後慢慢的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然後與眾不同。
最後我說的兩點:第一、小米不能說已經改變了世界,但是起碼改變了中國的智能機行業,這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今天非常感謝雷總跟我們做了這麼多分享。第二、雷總現在您作為大佬也應該更多的相信年輕人,如果三五年之後有一個90后,或者95後到你面前說,他希望改變世界的時候,我希望您給他多一些機會,聽他把他想說的話說完,我覺得這是您今後在小米之外對社會最應該盡的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