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早從二戰開始V2就得靠機械陀螺儀控制飛行姿態人家是用慣性導引來增加準確度,,土雞瓦狗說他是靠什麼鬼的慣性拋物線飛行 https://zh.wikipedia.org/zh-tw/PHL-191%E7%AE%B1%E5%BC%8F%E7%81%AB%E7%AE%AD%E7%82%AEPHL-191型有2種火箭,分別為火龍280以及火龍280A。火龍280的口徑為370公釐,射程從60公里至300公里。火龍280A的口徑為750公釐,射程可達500公里,如果採用北斗衛星定位導引及氣動力舵面,可將誤差圓周在30公尺左右。不但是軍盲還是文盲!!!別整天出來丟人現眼了行不!!!!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是在講你那自己補腦的啥鬼拋物線導引就不需要 ins中途導引,你這土雞瓦狗的做法根本打不遠連50公里都困難 我真的覺得對一個沒有常識的軍盲要他理解軍事科技是困難的事..科技再進步時代在進步..還在啥V2火箭??火箭彈的拋物線彈道加上北斗衛星制導將拋物線的砲彈加上空氣舵制導簡單的調整彈著點增加基準度...這樣很難理解嗎??先看火箭彈的制導特性,制導火箭彈主要在初始階段設定彈道,飛行中只進行數次短暫修正。 例如提到俄羅斯「龍捲風」火箭彈在主動段僅累計修正2.5秒;也證實這類火箭彈大部分時間依靠慣性飛行,末端可能用衛星定位修正精度。 這說明火箭彈的制導是間歇性的。導彈的制導則完全不同。描述導彈採用全程姿態穩定裝置,如「伊斯坎德爾-M」導彈結合了慣性、衛星和景象匹配制導;補充說明彈道導彈分主動段和被動段,全程依賴高精度陀螺儀即時調整軌跡。更明確指出導彈必須配備昂貴的航太級慣性導航系統來實現連續控制。整天出來丟人現眼...啪啪啪 不知被我打臉幾次了..還來??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