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了..要讓這部21歲迪爵再戰20年以上。
預算:支用我的第2預備金..??..(小孩子亂學大人講話)。
成本效益分析:首重一個原則,總花費只要在目前市場上最低價的125新車價50%以內就算是符合成本效益。
不考慮DIY之人工成本:因為過程會學習到很多知識及能力,以前看不懂的文章,現在看得懂,這就是知識。以前不會使用工具、不會抓問題、不會維修的,現在都會做了,這就是能力。
*一開始的起因是因為它..發現後,恐懼的感覺出來了。若騎車時突然斷成兩截...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念頭就從這開始,報廢還是修?.....因為GY6是好車一部。...決定修,而且修個徹底。

*當然此計畫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它,骨架是一切的基礎,要徹底解決就是,...換掉...找了一段時間,找到品項不錯的凱汰品,沒歪沒凹沒奧,但貴了一點。

*讓老迪親自送它去噴砂,重生的開始之路。(我是司機)

*為避免重蹈覆轍,先上2層紅丹

*送去補強支架,早期的車架沒有,後期的都有。(要戰20年,當然要強化)

*阿帝拉前叉

*施工前最後留影,陪著我到處啪啪走的老迪....

*前輪避震器不平衡,導致前輪吃一邊。
因為要整新,所以後輪就沒換新一直騎,磨成光頭胎。
弄個點煙座方便充電...很好用。

*以下逐步拆解...



*豪漢150缸頭(KBF)

*車架再上2層黑漆,底盤上汽車用的隔音防鏽底盤漆2層。
為何要噴這種咧??...因為這底盤漆的成份主要是瀝青,防水防鏽防砂石。(凱汰場老闆教我的)
可以看出車架有2層不同的色差吧...

*改三相發電。for GY6 套件組(內仁、飛輪、直流CDI、整流器)
一次就把GY6電力問題一勞永逸

*支架強化燒焊,產生形變,支架兩端內凹,用小型千斤頂及油壓撐開器..撐回原點

*前叉及車架換珠碗公,這地方不好拆。

*TOYO的珠子
決定還是採傳統方式,直接圓珠上牛油固定。珠數足,受力夠分散,珠碗及珠子壽命更長(純粹個人想法)。

*缸頭分解、清潔、氣門研磨、組裝、氣密測試(倒柴油在燃燒室,再用氣槍朝進/出氣口內噴氣,確認密閉性)

*空濾外殼清洗、更換空濾、集油棉

*凸輪軸外側培林換新

*卸前叉螺絲上蓋(內六17")。自製簡易工具,結果轉開了一隻,要轉另一隻時,斷了。認命的買了一個凸六套筒。
灌前叉油

*螺絲上蓋更換油封(這個尺寸的油封不太好找)
這裡千萬不能鎖太緊,含住後再緊一點就好,要不然以後可難轉了。

*拆解引擎汽缸(原廠缸的樣子,汽缸內壁還很漂亮,全部留下來)

*找到了一個CV26的化油器(這個型號的化油器,,現在不好找)。可以看出26口徑與24(迪爵原廠口徑)的差異嗎?

*貪便宜,淘寶買58.5缸,東西寄來時內壁有刮痕,.退貨..
大陸的改裝汽缸,不管排氣量,汽缸上一定要標原廠規格。賣家說這是大陸法規規定,我有量內徑確實是58.5。

*採用明輝57.4mm汽缸

*努力清洗case,乾淨程度8成。

*本來要用15g普力珠,檢查原珠,還很漂亮,所以繼續沿用。

*組裝引擎及傳動系統。組裝過程,有些組件很油所以少拍照。
汽缸:57.4mm(明輝)
缸頭:豪漢150(KBF)
傳動齒輪:豪漢150(14/39)
齒輪箱培林:5年前我弟幫我換過SKF,所以續用
普利珠/盤/碗公:原廠舊品續用
曲軸:原廠送台達整理
吊架襯環及後避震襯環:換新
啟動盤:換副廠新品


*除鏽上漆。

*引擎吊架換緩衝襯墊。

*油箱/輪框清潔除鏽上漆,牌照燈罩土封上牛油。

*外殼/前土除/底盤更換。(前土除for油壓前叉,龍頭前/後殼及底殼是2手品)

*去材料行買新品,老闆說通用,結果要自己土砲,而且尾端規格也不一樣。

*卡榫/接點處包覆塑鋼土,延長使用壽命,不要太早就瀝瀝拉拉。(也是因為塑鋼土便宜啦..)

*噴漆前取下迪爵標誌,我看路上迪爵很少有這種立體的,95%以上都是貼紙,決定保留續用。

*分解/清潔煞車卡鉗,更換土油封/來令片,組裝。

*引擎本體大致組裝完成。因為我用一期缸頭,所以上下蓋小小不合,後續在補。

*前輪換培林,TNT前後有蓋,型號.....忘了...。
那顆小軸我不知道名字,但很容易生鏽,除鏽後噴個紅漆延緩生鏽,其實裝上後也看不太到..。

*拉線路,CDI和保險絲原廠配置在腳踏板下電池旁邊,易受潮,要拆還要轉螺絲。(實在是太懶了)
主要是這顆 DC CDI因為比較大,原位置放不下,所以移到前斜板內,但想想日後要換更麻煩。
最後CDI和所有的保險絲都拉線移到前置物箱內(後有圖),要換才方便。

*化油器清潔/用風管通氣數次後,螺絲/大小膜/油針/油嘴/油座/油封都換新。
主油嘴是舊的,配置115/35。

*油針可調式,放最下面一格。同原廠長度。
阻風門(B/S)測試,通電後會伸長,有作動。
組裝完成四面照

*儀表指針因年久脆化,顏色也變暗,說真的晚上指針還要找一下才吃力的看到,多了2-3秒分心就多一分危險。
指針改LED透光型,一目了然,爽度/安全都100。油表指針最後才換,原因待後續說明...

*引擎上車台。
上下蓋因缸頭不同,縫隙處用鐵弗龍耐熱膠帶(耐熱大概3-400度)簡單封起來。在用絕緣膠帶加強固定。
沒有封的話,熱風應該會一直噴向我的後腳跟和小腿吧。

*上後避震及後輪

*後避震差那麼一丁點就磨到輪胎了。但是後土除就上不去了。
唯有土砲,才能解決。用美工刀割掉一小塊,縫隙處用膠帶封住,以免雨天水噴太多上來,OK搞定。

*裝握把。左握把上一點肥皂水,很輕鬆的轉進去。

*裝油表指針。因為油表指針未通電時直接拔下,會跑掉失準。
所以要油箱內有油,開鎖通電,讓原指針指到正確位置,作記號。再拔下更換,這樣就準了。

*剛開始,發生排氣管噴白煙,後來是確定化油器液面過高。拆下化油器,調整浮筒位置。調整後,哈哈,調過頭,變成一加速就吸不到油。調第3次,量大約18.05mm。(老車的話,三角針及接點磨損都有可能) 之後一切正常,順的不得了。白色浮筒是對照用,我還是調整原廠黑色浮筒繼續沿用。

*因為改三相發電,所以大小水泥電阻拆掉。
阻風門我還是加一個5W5Ω的電阻後再接地,以免整流器壞掉阻風門太早掛..
雖然加熱會慢一點..還OK啦..而且冬天我想會更好用些..

*馬桶加貼鋁隔熱膠帶,貼了之後有效,裡面不會那麼燒..

*龍頭後蓋因為卡榫斷掉,其實還是可以鎖。但這是主要支點,所以沒這支點,整個龍頭外殼很快就2266開始抗議。
所以我用塑鋼土塑出一個溝槽取代卡榫,但是怕撐不住上下振動導致接合面脫落,所以鑽洞鎖一根螺絲進去,做為上下振動的支撐。

*用電鑽,鑽尾包衛生紙,轉動碼表,測試指針是否正常運作。
新的儀表指針插槽較短,吃的不夠深,上膠加強固定。

*前置物箱加裝照明(另設開關控制,直接吃電瓶電),以利夜間簡易維修(換保險絲/換CDI/使用點煙器/找放裡面的小東西)。

*座墊裝個置物袋,手機/零錢包/筆/煙/打火機/小冊子/只要扁平的/小的東西,一律放這。要不然在馬桶裏找小東西就翻到瘋掉了。

*終於重生,要長長久久的陪伴我了。

後續..
*馴車才第一天,隔天就沒電給我看。
原來是我5年前裝點煙座時,技術太差,接線處可能是振動脫落了,導致不通電。這回直接點焊上去,OK搞定..。

*CDI/點煙座/保險絲,通通移到左邊前置物箱,另一邊會放一些備料/簡易維修工具/保養紀錄表/乾抹布...等..

*馬桶燈除原廠燈,另增設LED燈條(暖白光),真的很亮。
1-原廠的按壓開關,座墊蓋上後會斷電,因為馬桶燈是吃電瓶,曾有師父說這個開關故障,導致電瓶沒電的案例,我自己是沒遇過啦。
2-為了保險起見,加裝磁簧開關,座墊蓋上也會斷電,這樣就保險多了。

*改三相發電,電壓監控很重要。怠速下分別是無開燈/開小燈/開大燈,都在14-15之間,嗯...還不錯,蠻標準的。
因為電壓表是接鎖頭電,開鎖通電啟動電壓表。我實際量過與電瓶正負極的電壓差,鎖頭處電壓值略高一點點。OK啦,就維持這樣,省的再接relay。

之所以可以完成,主要是我弟有提供工具及經驗,要是沒特工,就沒搞頭。還有網路多位前輩的分享文及教學文,要不然完全的門外漢第一次這樣搞機車,那有那個勇氣?
我家附近的金旺機車行(彰員路上),同時還提供維修上的建議及經驗。大小老闆人很好,我要買欠缺的螺絲,只要他有的都不收錢(我曾去另一家買螺絲鎖片10個,收20元,不過收錢是應該的啦...)。而且臨時缺料很方便,價錢也公道。(我知道材料行的價錢,所以我覺得很公道)。不過他們都是做原廠維修,沒再改車。
心得..
過程遇到一些狀況,都是因為不熟悉/不細心導致的小錯誤,但是就是因為是小問題,發不動/燒保險絲/電壓不穩等等狀況產生(幾乎都是電系問題),想不到也不好抓,所以卡的蠻久的。還好有專業人士及網友提供資料,把這些小錯誤一一解決掉。....
剛開始馴車約200公里(最高時速約65公里),騎起來真的不一樣,避震QQ的很舒服/山路過彎比以前穩太多了/有改齒比的關係,騎到60就有點RV的感覺(這顆碼表時速和實際速度差不多,我用GPS測過。我也不解,另一台豪邁就還蠻快樂的,大概差10公里吧)
一觸即發...爽.....,怠速穩定。
另外有一種嗡嗡聲,應該是發電機的聲音,隨轉速越高,頻率就越高,聽起來還不錯。靜音白鐵排氣管聲音不大,但..可能因為是直通管,聲音不渾厚。
大燈不用說了,晶鑽燈罩+25W清光燈泡*2+T10小魚眼*2+穩定的電源供應,這樣亮度就KO掉很多台車了。夜間(尤其夜間下雨)騎車更安全。可惜遠近燈,角度差不大,遠燈投射的不夠遠,燈座已經調到極限。
另外還有做駐車燈(閃雙黃燈),我認為這也是必要配備。今天騎山路遇到T牌的運車車爬坡(運新汽車的拖車),龜速+廢氣...痛苦呀。確認可安全超過去後,雙閃燈一開,切到對向車道,對向一部檔車,看到我開雙閃燈,就稍微錯開了一下行進路線,多留一點空間給我。雖然對向來車可以看見你,但是開這個雙閃燈可以讓對方更快、更容易注意到你,採取對應措施,這樣就會更安全。遇到大霧或豪大雨那就不用說,雙閃提高辨識度。
不過..因為後避震比較長一點,所以騎乘起來有向前傾一點,但這一點點差別,騎久了就會更容易累/酸/屁股痛。
化油器彈簧滿硬的,加油時要多出點力轉,久了也容易累/酸。這顆CV26化油器也應該有20年以上,彈簧怎麼還那麼硬??
可能是改三相的關係,加速有遲滯感,拖住的感覺。一熄火曲軸馬上停住,一般都還會轉個一點點才靜止,感覺很..緊..㖠。
我還蠻在意這點,帶動不輕快,就不舒暢。目前用15W-40的礦物油馴車,等300公里之後,要換5W-40的全合成油,到時候看會不會改善一點。如果不行,就考慮改成單向全波,不過這樣一來擴充性還有怠速發電量就少了,..反正到時候再說啦...
油耗:95無鉛4.32公升跑大概150公里,涵蓋..市區/山路/車少、紅綠燈少的路/夜間行車...換算1公升約跑34公里,油耗還可以接受啦。
20151106:後續
馴車滿300公里,換下機油。
銀瓶是馴車用的油,黑瓶是日後要用的油。新油大約上850cc。
從濾油網處洩油,瀉的較乾淨,刮下來的鐵屑還蠻多的。
火星塞的燃燒狀況算OK的。

20151106-1111:馴車滿300公里後,11月6號上午出發,直接衝環島,順利完成。
還好第一次DIY組裝是成功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