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與沉默之下:中國年輕世代的愛滋危機,是中共體制長期失能、輿論噤聲、政策錯置與教育荒廢所共同釀成的結果
2025/07/03 11:30
◎ 郭索
中國,這個曾在官方話語中自誇為「最成功防治愛滋病的發展中國家」,如今卻已悄然登上全球愛滋病感染者最多的寶座。根據2024年底統計,中國境內的愛滋病毒感染者與愛滋病患者總數已突破135萬人,正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感染國。這個驚人的數字背後,並非一朝一夕的變化,而是中共體制長期失能、輿論噤聲、政策錯置與教育荒廢所共同釀成的結果。
中國境內的愛滋病毒感染者與愛滋病患者總數已突破135萬人,成為世界第一大感染國。圖為北京一情趣用品店。(法新社)
中國愛滋疫情之所以走向失控,首先要追溯到1990年代臭名昭著的「血漿經濟」悲劇。當時河南、山東等地的非法買賣血液活動盛行,地方政府在利益驅動與官僚縱容下默許操作,導致上百萬農民因共用抽血設備而遭交叉感染,成為愛滋病毒的第一批受害者。這場災難不僅未被全面揭露與補償,更被官方極力壓制與抹平,形成日後防疫誠信的致命裂縫。
進入2000年代後,愛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轉為性行為,尤其是異性間傳播,占比高達65%。其中又以嫖妓、婚外性行為為主因。官方在言語上高舉「防治宣導」,實際上卻壓制性教育、公衛投入不足,並持續對高風險族群如同性戀、吸毒者進行污名化與打壓,使得病毒轉而隱蔽於地下社群,在毫無防備中不斷擴散。
而真正令人警醒的是,近年來愛滋病的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2010年至2019年間,15至24歲年齡層已有超過14萬人確診感染。根據校園通報紀錄,初中、高中學生感染病例屢見不鮮,甚至年僅十三歲的國中生也已列入感染名單。在中國教育體系長期缺席性知識與風險意識培養的情況下,青少年面對性議題的無知,使得病毒有了更大的鑽縫空間。
除了無知,更有一股潛藏的結構性壓力正在將年輕人推向風險深淵。在當前經濟壓力、拜金文化與網路平台推波助瀾之下,越來越多年輕女性走上了「包養」或「援交」的道路,以「sugar baby」之名與年長男子進行性交易。這些行為在社群媒體上被刻意淡化、甚至浪漫化,實際卻是赤裸裸的賣淫現象。在缺乏法律保護與防疫監控之下,這些性交易成為病毒傳播的又一主軸。
年輕人感染愛滋的現象已不再是個別悲劇,而是全國性、世代性的公共危機。更可怕的是,在這場席捲青年的疫情風暴中,制度卻選擇了沉默與退卻。性教育仍未普及,學校不教、媒體不談,對未成年賣淫與網路包養現象避而不視。醫師與教師進退維谷,社會輿論集體緘默,結果就是一批批年輕人無聲地染病,成為防疫破口中的犧牲品。
在中國性教育仍未普及,年輕人感染愛滋的現象已不再是個別悲劇,而是全國性、世代性的公共危機。圖為中國的世界愛滋病日宣導活動。(路透)
中國之所以成為愛滋病的溫床,並非科技落後、資源不足,而是選擇逃避、壓抑真相、放任社會崩壞。當權者將愛滋視為羞恥,將性教育視為禁忌,將風險行為視為無可奈何,最終傷害的就是毫無保護能力的下一代。
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疫情數字,而是一整個國家的倫理危機與制度真空。如果再不正視性教育的緊急性,再不揭開包養文化的假面,再不給年輕人知識、尊嚴與保護,那麼病毒將繼續無聲蔓延,下一代的健康與希望將被無知與沉默徹底吞沒。這不只是防疫的敗退,更是人道與社會良知的淪陷。
(作者為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