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止關,是一處山地與平地的交界,而這個界線的由來,則要從台灣的歷史說起,以下說明用語,實為說明需要,非對原住民不敬,如有冒犯,敬請見諒.

在台灣的歷史上,漢人渡海來台,佔據了沿海一帶作為跟據地,而縮小了當年稱為番仔的原住民活動範圍.


在這附近的山區,是原住民泰雅族與布農族原住民的居住狩獵地,但漢人常常進入山區開墾,因而經常與番仔發生事端,所以當時的統治者,在一處隘口,設立一處關卡,作為漢人與當年漢人所稱為番仔的界線,因此"人止關"的意思是漢人的活動範圍,不可超過這條界線,萬一侵入了番仔的地盤,有可能性命不保.


但隨著後來,番仔與漢人的日常交易越驅頻繁,所以人止關逐漸失去其意義,反倒是日據時代時,原住民對抗日本人的統治,人止關這邊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隘口,日本人脅迫原住民"繳械歸順",原住民不從,日本人遂以以大量武力,和霧社的原住民族群展開武力對抗,此役稱為"人止關之役".


人止關旁的峽谷,縱深頗高,景色壯麗.


在秋冬季的人止關,更像是被上帝打翻的調色盤,多種色彩點綴在山頭.


知道了人止關的意義之後,下回來到這,不仿停留一下你的腳步,憑弔一下當年在這犧牲的原住民勇士,再到霧社的抗日紀念碑參訪,會更有感觸的.
平地與山地的交界 - 人止關 3
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省道14號大觀橋與仁愛橋折彎區
營業時間:
文章關鍵字
文章分享
景點說明
  • 平地與山地的交界 - 人止關 3
    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省道14號大觀橋與仁愛橋折彎區
    營業時間:
    電話:
    無線網路: 尚未提供
景點體驗評分
平地與山地的交界 - 人止關
名稱: 平地與山地的交界 - 人止關
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省道14號大觀橋與仁愛橋折彎區
體驗評分: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