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眷村博物館建築原為新竹市調查站,後來搬遷後,使用者就變成了新竹市環境保護局。不過當海天一線那邊的新焚化爐完成後,環保局搬遷至焚化爐,而此棟房子也空了下來。不過在97年全國文藝季時,新竹市以眷村文化「竹籬笆內的春天」引起不小共鳴,再者因為新竹市的眷村地域廣大,也形成特殊之眷村文化,因此開始籌設眷村博物館。原本的設置地點是預定在空軍一村第八區,因土地取得問題作罷,乃轉而整理環保局舊部,成為今天之眷村博物館。
眷村博物館於2002年開館至今已近五個年頭,空間不大,展示空間共有三樓。
以下是我在今年六月赴眷博館所攝照片供各位分享
眷博館入口意象(眷村常有的紅色大門、早期克難的竹籬笆)


空軍眷村克難生活當中取材自報廢飛機油箱的儲水槽(相當於今日的水塔)

眷村當中常有的標語-毋忘在莒

眷博館建築入門意象,簡潔。注意看頂上還有早期那種公家用的黑色吊扇

內部陳設,左邊是介紹軍種,右邊有許多軍人與眷屬提供的展品,如眷補證、徽章、造型酒、軍刀等等(老實跟各位說,館內是禁止攝影的,我承認我偷拍,這是不道德的)

新竹市的眷村分布圖(看了才知道還真可觀)

女王操作版(注意看有按鈕,按下去對應的燈會亮)

黑蝙蝠中隊(就是民國四五十年代的極機密偵查大隊,偵查情資提供美軍)

印象中劉德華有一首歌就是在說這個故事。
先說一下看了黑蝙蝠中隊的感覺。然後看了文字敘述與導覽憋憋對於黑蝙蝠中隊的講解,覺得這些人都是幫老美賣命,有些還屍骨無存,到現在還不知道墜機地點在哪。
二樓一隅的互動式展版-眷村的小故事(利用徵文取得許多人對於眷村時代的回憶)

女王操作版

二樓的擬真展境-眷村的角落,賣東西的攤子

山東大饅頭

三樓的部分我並沒有拍攝,當時展示的是眷村改建與眷村社區的手工藝創作,不知道現在有無換展。
整體而言,新竹眷村博物館具體而微的將戰爭、軍旅、軍眷、眷村生活簡單但詳細的展示出來,讓參觀的我與女王對於眷村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只不過,因為眷村文化有許多物件與一般生活並無太多差異,所以在特殊性而言是較讓人難有驚喜,但卻可以讓許多人回憶當年所使用過的物品(如熱水壺、電視、麻將等等)。而最可惜的地方便是無法取得真正眷村空間,不然其特殊性與代表性會更為明顯。
後記:在看的過程當中其實已經近中午,當中有展板敘述三廠美食,看得我與女王腸胃蠕動快速,很受不了的感覺,但還是耐心看完。後來還真的衝到三廠那邊,但現在幾乎人事以非,只剩下三廠市場仍有攤販在販賣東西,眷村改建,感覺不勝唏噓~,對應之前在中天所看到王偉忠拍的眷村故事,王媽媽說離開住了四五十年的眷村房子,就是不習慣,看到三廠改建,真的會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