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藉著發現台灣神社群的引索下
無意中查詢到另一個在日據時代也極富意義的建築~武德殿
當時在台灣的許多鄉鎮~都有一個讓日人習武修身的場所
如果說神社是出遊祭典時的信仰中心~
那武德殿可以說是在神社的時間之外,另一個人們最常聚集的公共場合了
全省的武德殿大小不一,各是代表著州縣之間的規模~
但是最後在國民政府撥遷來台之後,一如對日人皇民化的殖民憎恨,舉凡對日人的圖騰形象
比如神社改建為忠烈祠、武德殿轉為民房使用等~接無一倖免遭受改建與破壞的命運
像是之前去探訪新莊的武德殿,在經由警察的駐防單位與一般民房的改建下~目前武德殿的舊日樣式已經不復再現
而這次探訪高雄的武德殿,一來是好奇心的驅使~再者則是從這棟建築開始,我才慢慢對這類不復往的日據建築產生興趣
目前尚有少屬幾個完整的武德殿,例如台南市/彰化/桃園等,而高雄旗山的已經被改得非常難看,高雄這個則是改建中還保有幾分原味的~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當年的武德殿就像這樣,牆面為水泥建築,屋頂則是保有日式的唐破風與千鳥破風,算是和洋並存的結構體,該建築位於山坡上,往下可觀望當時的哈瑪星(濱線,今鹽程區),可見該建築在當年地位僅次於高雄神社(位於山頂)可遠望高雄港區.

正當2002我按圖索驥到現場去看時,眼前的屋子實在令人無法聯想它是武德殿,唐破風的屋頂不但碎裂崩壞,而週遭存在著一股破舊腐壞的氛圍,屋旁充滿了大樹盤根,原本可以拾階而上的咕咾石梯卻是被破舊機車與大水桶所覆蓋,不僅是取景非常不易,正當要接近的時候更怕裡面的流民因此而出現"捍衛"他引以生存的家園.

這是當時的屋腳一睹,牆上的弓箭隱約顯示著古老屋子的真實身分,但卻與旁邊的電纜,鐵網,鐵片等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右方的羽球場,似乎也要強勢的掩蓋過這棟老建築的光彩.

或許是我要嘗試著去避掉一些不堪入目的髒亂場景,甚至屋後還有很多衣物披掛著,但在最後的堅持下,還是拍了一角這棟挑高約六米的日式建築

這是今年剛開放的武德殿外觀,其中除了屋頂的千鳥破風並未善如人意的修整完成外,其他的部分都展然一新,也讓居民更無懼於接近這個年近八旬的老建築

當時正殿的屋頂皆已不再陰深,裡面近百坪的空間,也藉著翻修工程的更新而再現,而部分的羅馬列柱與紅磚牆也毫無考慮的完整保留

房子週邊的鍵靶符號同樣也完整的保留,加上旁邊的綠皮與原木樁,整體的感覺真的回復不少

殿內重新鋪上了地板,很高興的是文化局並未將它另外規劃別展示空間,讓它保有原來武蹈練習的場地原味,而不是粗俗的讓所謂的咖啡文化入侵這個空間.

雖然戶外原本沒有的榕樹,可能也在文化局的保留下,以木棧平台將它包圍起來,感覺上真的多了幾分自然的味道~

這是另外一個角度的平台,榕樹正面擋住了武德殿的門口,雖然還是有點遺憾,但是看到這老建築沒有太多後人的多餘修飾而復生,也是值得高興的

當天已經看到幾對新人到這邊取景了,的確,這是一個拍照的好地方,而且在山後滿片的鳳凰木紅葉的陪襯下,真的讓你猶如置身於國外一般,可惜的是...週邊還是車子亂停,希望這環境破壞的劣根性,可以慢慢的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