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次在01與bbr046討論勞瑞斯牛肋排時,我們就已提到台北市第一家西餐廳
波麗露西餐廳(請見連接),當時就想一定要趕快來介紹這家老店(bike族語:現在不做,以後或許就沒機會做),但這家老店與大稻埕與台灣當代抽象藝術及商業設計皆有牢不分的關係,一定要介紹這段見證當時的台灣飲食與室內設計藝術的先行者。
http://www.mobile01.com/waypointtopicdetail.php?f=189&t=917495&p=1
1885年,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劃定大稻埕的淡水河沿岸為外國人居留區,就墊定大稻埕的繁華的基礎,雖然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台澎金馬無條件割讓給日本。但大稻埕依舊是在日據時期的台北城中心。
1915年本店建築物落成,在1934年波麗露西餐廳開業時的建物裝修是由日籍畫家、設計師鈴木洋平先生設計。後在1947年店主廖水來先生再委請在1940年赴滬後成為本土抽象畫家的 顏雲連 大師設計(啟蒙老師即為前代設計師日籍畫家鈴木洋平先生)。建築為呈現本土日據時代的現代風格,當時波麗露西餐廳為台北市的藝文人士、仕紳名流匯集的地標。1976年的新店亦是由顏雲連先生設計,因此這家老店的建物歷史及是由當代的享有盛名的藝術家進行室內設計,在現今的台北可說是無出其右,甚至全台也後無來者,因為許多後來亦由 顏雲連 大師所承接的商業設計案,像周遭的第一劇場電影院、北投錦松閣、基隆夜總會等著名地標就在都市重劃、商業利益及政府的不重視台灣的古蹟下一一拆除重建,建成圓環及近來的汐止古蹟周家花園皆是如此。
引言已快要變成開頭,還是趕快進入主題吧!在從民生西路經過308號時,由外表看到波麗露BOLERO的店招及深色玻璃再加上在門楣的紅色喜幛讓人對這店會有點不明究理。
掛在門楣的紅色喜幛

由騎樓走近就會看到這小小的店招牌,橫批是BOLERO、二側為台北老餐廳及外來語的日文、中間為店名、下批為ESTD.1934。店經理看到我這搗蛋小鬼頭來,趕快出來看看我又要想幹甚麼!!這間就是...

我小時候跑上跑下的金屬螺旋梯依舊安穩的見證這店內的變化。

那個領班也開始有雄性凸,我真的是長大了。
櫃台後壁上為抽象大師 顏雲連、立體雕塑作品。但立式冰箱已移到廚房前,讓一樓的空間加大不少。抽象大師 顏雲連的幾何作品

金屬螺旋梯旁的壁面以鏡子為面,加大舊建築物的寬度,上方吊掛紅、黃銅片的吊飾。鏡上的老店老照片,尊重原創以模糊處理。

由二樓看吊飾,長大了就不敢再亂碰。

以前在吊飾後方的區就是每晚八點的鋼琴及小提琴演奏區,這一面都是白色浮雕壁面就這兒不一樣! 以木雕為主題做區分。鋼琴及小提琴演奏區。

同一浮雕壁面是金屬幾何作品展示。

由前方向後透視,左方中間的浮雕壁面是當時的定VIP訂位區,因為離演奏者最近臨場感最好。但今日沒甚麼客人所以原本是安排座在一樓,後來還是讓我座在二樓,二樓就我們二人全包!前方向後透視照。

後方向前透視照。

本想點A餐(約NT$900)今日是客隨主便,就點咖哩豬排飯吧!小時運動後最愛吃的。奶油玉米湯來了!還不錯!(A餐的比較好)

不一會領班及服務員送主餐上來,五六年沒吃就變成這樣(最近來都點A餐吃),以前是沙拉盤後來個不銹鋼圓型盒大,掀開上蓋是上盤是豬排咖哩醬,底盤是飯及佐料像泡菜、肉鬆、麵包椰子粉等。現在變成一人一餐盤、餐具變了! A餐的奶油鮑魚湯豌現在裝咖哩豬排(上時有加蓋子)、奶油花碟裝配菜、嘿嘿!飯及豬排咖哩醬還是一樣的無限制供應,老店就是好在人情味。

就邊吃邊聊邊照相,不一會就送上附餐,有冷熱飲紅茶或咖啡皆可及水果。

二人用完附餐後就到樓下來繼續LDS再點飲料,廖經理很夠意思的再招待一人一份飲料。

這時進來一票的叔叔阿姨來用餐,老店當然是繼續服務這些老客人。
後記:
其實對很多六後段班及七八年級生而言,波麗露西餐廳可能對不上味,沒MM、沒帥哥、沒流行音樂熱門音樂、餐食是類日式西餐(和式洋食)、有古董級的音響及古典樂、懷舊的餐具、及是穿的老式西裝打蝴蝶結的叔叔級服務人員、領班、廖經理等。
裝潢是數十年來都未曾改變,小弟我都已經看了三十幾年!但是如果對藝術有研究的人就會細細品嚐當年本土抽象畫家的 顏雲連 大師設計的名店,運用多元的材料元素所創作、雕塑、造型藝術、顏雲連 大師作品在美日的藝術圈內都甚得好評及收藏家的喜愛,唯獨在自己的故鄉~台灣~卻似沒沒無聞的藝術老兵。
波麗露西餐廳~是懷舊的,父母親相親後常約會的西餐廳。小時每年去過生日的西餐廳。家庭聚會及家中宴客的地方。每晚在本店二樓的定時鋼琴及小提琴演奏。連化妝間的烘手機的吹頭還是那種可以轉來轉去,以前在這約會時還可利用這個吹一下頭髮。餐桌上的白色底桌巾上面再放上格子桌巾及N年不變的皮椅。
還有就是對家父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