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對手追趕不及,在Yonah之後Intel採取非常積極的「Tick-Tock」策略,Tick-Tock就像時鐘的滴答聲,在每一年的聲響中Intel都會來一次革新,一大一小,新製程的隔年就是新架構,新架構的隔年就是新製程,每一年都更新產品線,每一年都是過渡產品。去年的Core 2 Duo是65奈米的新架構,在今年底Intel就把Core架構轉進45nm製程,推出Penryn架構的第一顆CPU,也就是這篇的主角Core 2 Extreme QX9650。

Intel的Tick-Tock策略,以兩年為一個週期,在每個兩年內都會有新製程和新架構,現在正處於Core微架構與45奈米Penryn之間。

Penryn不只是45nm的Core微架構而已,趁著製程縮減,Intel也加入一些新功能,雖然不多也不大,但還是值得一看,這些新技術會在之後的專題一一解說。
Core 2 Extreme QX9650
這篇是QX9650的搶先曝光加上簡單的測試,小小宣告一下Mobile01已經取得這顆目前桌上型最高階、絕對只有超瘋狂玩家才買得起的CPU,45奈米、四核心、3GHz、12MB快取的怪物。至於Penryn架構到底加了什麼、會出哪些產品型號、相較於現在的Core 2有多少單位時脈的效能提升、超頻能力、功耗發熱、還有更詳細的測試,請給我們一個星期,完整的專題就會出現。

我們收到的QX9650還是工程樣品,但CPU-Z的Stepping只顯示個6,不知道詳細的版本是多少。

QX9650實機運作,技嘉X38T-DQ6、Kingston DDR3-1066MHz、技嘉G-Power II Pro、技嘉8800GT。

QX9650的CPU-Z資訊,45奈米、3GHz,每顆雙核心有共用的6MB快取,合併兩個雙核心總共12MB快取,核心代號Yorkfield。

Penryn架構的特色之一,L2快取從16路關聯加大到24路。

SSE4是Penryn架構的重點改進項目之一,DivX 6.7 Pro是目前少數有支援SSE4指令集的軟體,只有在CPU支援SSE4時才會出現這個選項。

用QX9650加上8800GT跑3DMark06,因為CPU分數拉很高,預設就破14000了。
這篇搶先曝光就到此為止(什麼?太混了吧!),之後我們會以X38晶片組、1066MHz DDR3記憶體、支援PCI-Express 2.0的8800GT做為測試平台,仔細比較QX6850與QX9650。雖然是超高階對決,但因為這兩顆CPU都是3.0GHz、FSB 1333MHz,差別只有新舊核心架構,正好可以觀察Penryn相較於Conroe有多少單位時脈的效能成長,而這成長也可以反推到Penryn之後所有新產品,是否值得升級到45奈米?是爽度還是真的有明顯加快?
一星期後揭曉,如果我沒有拖稿的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