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服務才是商場致勝之道!打拼送貨、努力生活的飲食推手



食衣住行這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四項主要民生需求,不管經濟如何發展、社會如何進步,普羅大眾總是最在意甚至不斷追尋記憶中那美好、熟悉的在地風味,這也是不少國外旅人對台灣的既有印象之一--遍地開花的經典美食;但要滿足廣大民眾挑剔的味蕾,除了手藝精湛的廚師之外,要是少了提供美味食材的食品批發商,想來也無法擦亮台灣美食王國招牌的美名,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在北台灣食品批發業擁有代表性意義的明光食品。



父輩們最初從西門紅樓附近一家小小的南北雜貨店起家、一路發展到事業版圖橫跨台灣北部的大型食品批發商,透過家族成員胼手胝足地不斷努力,讓人不僅看見了台灣人堅忍不拔的意志力,也能理清一條見證台灣經濟發展的脈絡,就如同許多隱藏在台灣各個角落的中小企業主一樣,「明光食品」的經營方式主要是家族化模式,成立於民國36年的明光食品,是由第三代負責人陳琳龍先生的爺爺陳明生所創立,雖然陳琳龍先生現在已經漸漸交棒給姪子陳振潭負責,但陳琳龍先生仍會每天到公司、親力親為地負責部分事項,且明光食品的Logo,也是陳琳龍先生的頭像,說他是明光食品的靈魂人物一點都不為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想瞭解民生所需,走一趟傳統市場或小吃餐廳就知道,而最瞭解飲食產業的,莫過於遍佈台灣大街小巷的食品批發行業,明光食品商行最早是在西門紅樓廣場旁的西門市場內發跡,彼時主要服務對象是像婆婆媽媽等一般型消費大眾,隨著西門商圈的逐漸轉型,二代老闆靈機一動,想說與其等待顧客上門不如主動出擊,因此明光商行成為北部第一個送貨到餐廳的食品商店,後來更與不少陸續進駐西門商圈的飲食業合作慢慢累積人脈,為家族企業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此送貨模式也一直沿用至今,每天大量的食材、調味料等商品,都要在多位物流司機的努力下,於指定時間內送達各大餐廳、小吃店,因此對明光而言,商品能否順利送達是每天開門營業的重中之重。



訪談中明光不斷提到從事食品批發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以及服務,因為經營方式從早期雜貨買賣發展到現今的餐飲供應,做生意的宗旨從來沒變過,那就是比其它人更出色的服務,因為商品會不斷推陳出新,但只要服務做得好,大家都會第一個想到你。食品業要準時提供食材給客戶,人家也都是在做生意,要是過程Delay,人家生意作不成,以後就不會再跟我們配合,所以我們每天的工作內容,除了台北大街小巷跑透透之外,就是使命必達。

最信賴的中華菱利陪明光使命必達


為了完成使命必達這個任務,明光食品的物流車輛達到22部,且清一色都是中華汽車,如果跑中長途或者貨量大,就由得利卡來載送,尤其大部分跑市區或者傳統市場的,主要都是採用中華菱利VERYCA,因為後者擁有更小巧的尺碼和靈活的穿梭能力,所以真的要開進傳統市場,就是要這種小發財才最方便好用。



堪比家人的照顧!服務廠比我們自己還顧車


由於明光擁有大量長期配合的客戶,包含知名飯店或連鎖餐廳等,因此為了避免影響客戶的生意運作,過往都會要求配送車輛的妥善率,畢竟少一台車的話,當天的食材配送就會出現,所以車輛的正常維修保養,也都是交由專門負責接待的人員,而且配合多年的中華保養廠,也都知道明光的需求,會在公休前把車子開去保養,保養完成之後再直接送回來,不會影響正常物流作業的時間,陳老闆還表示:「配合這麼多年跟自己的朋友一樣,他們都知道我們的使用需求跟習慣,有時候甚至比我們自己還顧車。



這種搏感情的交流方式,也是許多傳統中小企業主的生活習慣,物流公司與保養廠的關係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深厚,有一次明光的物流司機在前往桃園的高速公路上車子突然拋錨,司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先打給中華保養廠,那邊負責聯絡的人就跟他分享了不少個人經驗跟應對小撇步,避免不熟拖吊流程可能會被不肖業者凹錢,連保養廠都會站在客戶的立場幫他們著想,就真的跟老朋友一樣。



一提到幫忙照顧明光眾多物流車輛的中華汽車,陳老闆就好像打開話匣子,早期其實Ford還是Suzuki也都有找過他們,但因為跟中華汽車配合很久了,真的沒想過要換品牌,因為做生意有時候就是求一個穩定,而且他們一想到保養廠的服務也真的沒話說,跟他們的經營理念蠻像的,都是用服務去讓大家去想到你,所以這麼多年以來,幾乎都是使用中華商用車,就跟明光多年以來靠口碑累積的老客戶一樣,其實他們自己才是中華最忠實的客戶。



如果熟悉第一線物流產業的人,一定都知道做這行很少不超載的,能多載一點就等於少跑一趟,在這樣的前提下,很多傳統市場、狹窄巷弄裡最常看到的都是像中華菱利這種輕型商用車,當然明光食品也不例外,陳老闆驕傲地說,公司旗下幾乎都是中華菱利,除了開起來靈活、車身小好停車之外,車子的妥善率又不錯,很耐操,而且如果你跟車廠夠熟,維修保養這些你都不用煩惱。



細數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所需,中小企業的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如同這次的車主訪問分享,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服務的精神,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只有藉由良好的服務和無微不至的關心,才有機會在行業內站穩腳步,雖然工作辛苦,但他們無疑才是真正最認真打拼、用心生活的一群人。
2022-02-11
文章分享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