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灣說到電動摩托車,多數人的第一時間連結到的廠牌不外乎就是Gogoro,但其實早在Gogoro誕生之前,中華電動二輪eMOVING就已經在市場中默默耕耘,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這幾年eMOVING推出的新世代車款iE125與EZ1也確實帶給了我們不少的驚喜,而在每一次推出的新車上也都能看到汲取自消費者回饋持續進步的軌跡,如今新突破終於正式登場,而我們也有幸在新車上市之前搶先體驗,為各位看官送上今天的開箱,讓大家也一起嚐嚐鮮!

電動摩托車在台灣發展已經有超過十年的歷程,從微型電動二輪車、輕型電動摩托車到普通重型電動摩托車,從家用充電到如今換電站四處可見,eMOVING可以說是少數一路下來每項幾乎都有參與到的骨灰級玩家,而這回登場的新車EZ-R則是eMOVING至今獨缺的那塊拼圖-換電式的普通重型電動機車,同時這也是台灣電動車市場競爭最激烈的一塊,參與的玩家眾多,幾乎能叫得出名字的國產車廠都已經坐在了牌桌上,「現在才入局會不會太晚?」這是我對eMOVING最大的一個疑問,然而看到EZ-R的第一眼,他就用外型回答了這個問題。
配備介紹

外型方面,當今雖然電動摩托車的廠牌不少,不過嚴格來講其實就分成兩派,Gogoro與他的快樂夥伴們以及iONEX光陽電動車,不敢說是千篇一律,但風格大概也都是「那個樣子」,而EZ-R光是車頭的造型就讓人印象深刻,流線的車頭線條由不對稱的大盾刻劃出電流的意象,銳利的鷹眼雙燈深深坎入,勾勒出的V字切出銳利的速度感,再以此為過渡,讓上半部的圓滑與下半截的稜角得以融洽共存。

走到車側,帶有速度感的線條依舊是設計的主軸,三道上揚的切線在車尾聚合,因為是電動車沒有空濾,鏤空的透視感更大幅度地凸顯了上翹的車尾,私心認為,如果能換成短牌架,跑格會更上一層樓,但即便是如此,EZ-R獨特的歐風手筆與豐富的層次堆砌,確實大幅跳脫過往對於電動車造型的窠臼,雖說美感很主觀,喜歡與否純看個人,但他與眾不同的那一份特別,應該會是多數人心有靈犀的默契。

燈具方面,全車燈具皆使用LED,而讓人最為欣慰的一點是,EZ-R雖然是雙大燈,但並沒有便宜行事,用的是厚本的雙近燈、雙遠燈佈局,近燈在外側,遠燈在內側,且切換成遠燈時近燈維持點亮,除了照明表現更好、照射範圍更廣之外,車主也不需要再因為原廠是獨眼龍去改雙開了。

而在車尾兩側我們能夠看到PBGN聯盟的銘板,但有趣的是EZ-R的架構卻明顯與其他Gogoro的快樂夥伴不同,環顧全車都沒有發現水冷排蹤跡,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斷,這顆全新研發的馬達應該是屬於風冷架構,相較於水冷,風冷有著更易於保養、耗材少的特性,搭配上皮帶傳動,EZ-R的整套動力方案頗有集各家優勢之大成的味道。

而全新研發的風冷馬達除了在日常養護上有優勢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EZ-R的佈局將不再受到PBGN的框架所限制,過往我總是會好奇「為什麼電動車的車廂就不能做大一點?」,而這台車似乎用行動解開了這個一直以來的疑惑。打開車廂,雖然沒有EZ-R的置物空間的數據,但用目測都能判斷這應該是電動車中空間最大一個,甚至比不少油車都還來的更大,至於有多大呢?這樣說吧,我XL大帽體的Arai RX-7X是能夠輕鬆放入無壓蓋上,剩下的空間還能再放一雙長手套或是一套兩件式雨衣!在運動感十足的外型下居然還能保有充足,不,應該說是超群的置物空間,這個表現應該要起立鼓掌了吧。

置物機能還不只如此,EZ-R前方還有一個杯架以及一個掛鉤,杯架深度充足且底部平整,以標準600c.c.的寶特瓶為比例尺,深度可以涵蓋2/3的瓶身,深度充足能有效避免飲料跳車,平整的底部設計也能避免手搖杯或咖啡滲漏,此外現代人最需要的充電機能也沒缺席,EZ-R在這藏了個USB的充電口,置物掛鉤的設計則是中規中矩,並且附有簡單的防跳脫設計。

至於踏板部分雖然空間不到特別大,但也是相當夠用,底板平整之外也能夠完整放入我的攝影包,最重要的一點是EZ-R有一個多數電動車都沒有的前置腳空間,這在長途騎乘或是踏板放了東西後可說是非常實用的設計,而這也是很弔詭的一點,很多油車會以前置腳空間的舒適性做為宣傳,但多數電動車卻是直接取消了這個設計,還是說拿掉前置腳空間會比較省電?

其他硬體方面,EZ-R前、後輪皆為12吋規格,原廠胎配備瑪吉斯的MA-WG水行俠,這條胎在先前我們的測試報導中,無論是乾地還是濕地都有著非常正面的評價,前輪的規格是100/90-12,後輪則是120/70-12,我猜可能會有人想問「正常100/90-12不是應該搭120/80-12嗎?」確實,一般為了追求更大的傾角,會換用這樣的高胎規格,不過MA-WG並沒有推出120/80-12這個規格。

制動與懸吊方面,因為沒有帶尺,所以只能簡單的跟大家做分享,前後皆為碟煞,前端使用單向雙活塞卡鉗,後頭則是單向單活塞卡鉗,前後均有搭載ABS系統,懸吊方面前端是標準的單三角台搭配正立潛望式避震,後頭則是使用預載具備三段可調的雙槍避震器,雖然不敢肯定,但EZ-R無論是制動還是懸吊似乎都留用了現行油車的規格,如果沒看走眼這對日後改裝的便利性將會大有幫助。

跨上車,EZ-R的座墊採用鞍型設計,並且在前座部分使用了類麂皮包覆以增加穩定性,泡綿設定則是強調包覆感與支撐力,座高算是親民,身高170cm以上雙腳平踏都不成問題,把手設定較窄,是屬於運動感比較強的騎乘氛圍。

兩側把手的按鍵佈局與現行款的電動車差距不大,左側由前而後由上而下分別為倒車/定速、遠近燈切換/駐車警示燈、方向燈、喇叭,左側則是儀錶板行車電腦資訊切換/坐墊開關、騎乘模式切換(ECO、NORMAL、BOOST)、啟動鍵,雖然佈局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但按鍵的按壓手感出色,並不會讓人有廉價玩具的那種塑料感。

儀錶板表現循規蹈矩,全液晶的儀錶板能夠顯示電量、時間、時速、行車電腦(續行里程、總里程、短里程、電耗),上下兩排則是基本燈號顯示,有方向燈、定速、大燈、回充、騎乘模式、藍牙、故障燈以及ABS指示燈,功能性相當完整,重要資訊在太陽下也能有不錯的顯示效果,但比較可惜儀錶板整塊都是亮面,而且沒有任何的遮陽設計,中午大太陽直射的時候最上排的指示燈會看不太到。而過往eMOVING的車型也有APP互聯的功能,在EZ-R的儀錶板上也都能看到相關的燈號顯示,高機率也會支援,但能做到什麼程度,還要等實際體驗後才知道,不過因為這回搭載的馬達是全新自主研發的系統,調整跟升級的自由度應該會比起以往大得多,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不過太陽直射下的儀錶板也讓我們有了意外的發現,我們幾乎可以肯定EZ-R之後應該會有TCS車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透過強光的照射,LCD的液晶儀錶板會透出面板下的內容,而最左下角預留的TCS指示燈號雖然不會亮,但面板上的印子會說話,搭配上左側按鍵把手上的空白鍵,一切只欠東風,只希望至時能推出加價升級方案,讓購買一般車型的車主也能在日後升級TCS。
試駕心得

靜態分享的差不多了,那究竟騎起來如何呢?靠卡啟動,轉下電門,立刻就會發現,EZ-R的輸出設定跟其他電動車非常不同,就算在一般模式下也是衝勁十足,幾乎就是Gogoro開方格旗的輸出感受,而在BOOST模式下甚至會讓人覺得這車有些火爆,但直接並不代表他粗糙,動力的輸出其實相當細膩,轉多少就給多少,尤其在市區這樣頻繁起步的環境,這樣敏捷的衝刺反應讓人上癮。

而靈敏的衝刺感能一直延伸到大約時速75公里左右,再往上的動力輸出會逐漸趨,因此並不需要擔心在中高速巡航時,油門會不會有不好控制的問題,而當時速回落至60公里以內時,敏捷的動力反應又能提供騎士充足的底氣,準備好隨時脫離車陣,簡單來說EZ-R有點像是一台換了改裝傳動的電動車,輸出暢快但卻相當受控。

EZ-R這樣的輸出調性換到山道上就更顯合適,加上軸距不長且傾角充足,殺入彎中,下傾角,對準出彎點,電門全開,快、狠、準的彈射而出,尤其在刁鑽多彎路段更能體會EZ-R所帶來的樂趣,而隨著節奏繼續加快,中柱會率先發難,但有趣的是,就算中柱磨整路,車輛在彎中還是依然能保持穩定,似乎距離極限還留有一些空間,如果把後輪也換上高胎,想必能體會到更多的樂趣吧。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續航力方面,必須要說因為使用PBGN系統,續航很大一部分還是要看抽到什麼樣的電池,不過體感上EZ-R的續航力與Gogoro SuperSport相比略好一些,同樣以餘電25%左右換電,Gogoro SuperSport的行駛里程大約是38~44公里,而EZ-R能繳出41~47公里的成績,這也與能源局先前公布的能耗資訊相符EZ-R每度的可行駛里程為23.8公里,而Gogoro SuperSport的數據則是每度23.3公里,無論數據還是實測EZ-R都略勝一籌。
總結

破壞式創新可說是近年在新創領域最火紅的關鍵字,讓人有種好像不推翻掉舊有的設計就不算是創新的錯覺,但真是如此嗎?摩托車誕生至今有著超過百年的歷史,近十幾年的電能崛起,也不意味著要推翻過往以來累積的一切,摩托車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載具的本質,否則再亮眼的噱頭,充其量不過也就是廠商的廣告看板,在EZ-R上,我們看到了一台返璞歸真的摩托車,汲取油車的使用經驗並結合電車的動力優勢,以貼合使用者體驗為出發,打造出一台恰如其分的電動摩托車。

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eMOVING在預告的新聞稿中提到EZ-R的補助後價格將會落在7-8萬元區間,想像一下,一台有外型、有樂趣還有實用性,使用PBGN換電系統的電動車,如果只要7萬多就能入手,這對於市場無疑會是個震撼彈,不光是10萬區間的高階的運動車款,就連中價位的通勤車款,恐怕也都在他的射程範圍內,雖然無法預知未來會如何,但對於這樣強大的挑戰者加入戰局,這絕對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