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lerChang

TylerChang

  • 註冊日期:2020-11-14 19:18
  • 登入日期:2021-03-05 22:28
  • 會員編號:3525860
  • 文章積分:1025
  • 粉絲:0
台灣如果有一定程度或規模的汽車本土品牌,對台灣的中下游零組件供應廠不是壞事。就以漢翔公司為例,當初如果從航發中心沒有轉型為漢翔,台灣很脆弱的航空工業就什麼都沒有了!納智捷確實不長進,高層人事更迭,定價過高,維修... 更多
所以,如果綜合兩位版友的看法,裕隆也有代理NISSAN,用相同的比例扣除裕隆代理NISSAN研發費用,納志捷的研發費用一年大約7億,對嗎? 更多
可以比較Altis vs Sentra vs S5 或是 RAV4 vs CRV vs U6 vs URX。納智捷使用成本絕對是最高的。請問這方面的資訊哪裡可以找得到?相信很多版友也很有興趣,或許也可以解決版友... 更多
有別的國產車廠可以比較這部分的財報嗎?這樣比較能知道差異性。 更多
這樣說明,我就了解。 更多
請教各位版友,看到很多版友提到「拼裝車」,不知道有沒有明確的定義?拼裝車應該是泛指使用不同車輛(如事故車、汰舊車),將堪用零件拼裝在一起,而合成一部車。但是如果車廠使用不同公司生產的零組件,組合在新車上,也算是... 更多
資訊透明公開真的很重要,可惜很多車廠公布的碰撞資訊都是以在外國製造的車輛參加碰撞測試的資訊為主。而國內製造的車輛碰撞資訊都沒有公布,只能知道合格,問題是如果60分試合格標準,61分也是合格,99分也是合格,但是... 更多
我寫這麼爛、也沒有帶風向、也沒有貼一堆圖來吹噓納車,該不會懷疑我是行銷公關的寫手吧?如果是,那以我這種表現,早就不知道被炒幾次魷魚了!我是因為有購車需求,而無意間坐了同事。納智捷M7,對車室內的質感與乘坐感受,... 更多
S3與U5的事件,從現在回頭看,確實是整個納牌的發展轉淚點,傷害了太多消費者的信心,也衝擊銷售量。 更多
贊成用消費者的角度去看,不過前題是消費者有無獲得正確的資訊。消費者買車的考量是綜合性的,各種面向都有,硬體的部分,從車輛的基本資訊之外,購車與後續養車成本、使用需求等....。軟體的部分就從主被動安全、妥善率、... 更多

個人悄悄話

文章分佈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