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一張要退役的機器:TP-LINK Archer C2 AC750

這台是 2015 年買的,pchome上的資料還留著:

坦白說,當時用 AC 也不是為了搶快,而是因為這台機器很便宜,加上是福利品,更便宜,就這麼用了六年。要不是想衝無線頻寬,繼續用它也沒差。
簡單說明一下工作室的網路環境。對外網是一台中華電信的 P880,對內網有四台工作用桌機、兩台影印機、一台 NAS,加上兩台訪客電腦、數量不定的手機及筆電裝置,對外頻寬會受限於中華電信的線路不談,對內頻寬的耗用還蠻驚人的。工作時動輒都是幾百 MB 的檔案在區網裡共享或傳輸,即使固網全升 GbE 也是常常滿載。
從機器的數量就可以做簡單的數學,如果同時有十台裝置上線,那可能要採購一台破萬 Mbps 的機器,但價格也要破萬。頻寬減半後,成本會只剩三分之一,因此這次選了這台 TP-LINK Archer AX73 AX5400。

從規格上來看,4T4R、6根天線,支援 160MHz 頻寬其實就可以讓它擠身高階機種的行列。看了一下它家機種,AX5400 這個產品帶會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沒釋出誠意,還真不容易被買單。機身上有蜂巢狀設計,這在 TP-Link 的家用產品線還蠻常見,散熱具一定效果。

機身正面的指示燈,大小 Wi-Fi 符號代表的是 2.4GHz 與 5GHz。雖然機身有雙頻的智慧漫遊機能.分開顯示對除錯還是有些幫助。

後方的接口亮點在於:兩個 Lan 埠可以拿來做 Link Aggregation,也就是串接成 2Gbps 的頻寬,這個用來接 NAS 很實用。

側邊還有一個 USB 3.0 的連接口。這個設定的本意是要用來接外接硬碟做 NAS 之類的,或當成 Mac 的時光機備份。其實還有一個附加好處,有一些比較老舊的營業用印刷機器不支援 Wi-Fi 或網路線,只支援 USB,但一台又貴參參不易升級,這時就可以透過分享器的 USB 功能來串連上網路,分享器本身還能充當列印伺服器。
AX5400 這個標示是怎麼來的? 4,804Mbps(5G)+574Mbps(2.4G)加起來差不多就是 5,400,叫 AX5378 有點奇怪,所以大家都叫它 AX5400。機器可以單開 5GHz 一個頻段,160MHz 的帶寬可以讓一台 2T2R 裝置直上 2.4Gbps,這已經上看桌機最高等級的固網設定(2.5G LAN)了。


安裝是透過 Tether 這個 App 進行,不必透過網頁來連進後台,一個 TP-Link ID 可以管理好幾台裝置。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是它有「裝置上線提醒」的功能,哪台裝置連上無線網路了,就會跳出通知,可以被動了解區域內裝置的離線情況、或是知道有哪個客人又來了。

家長監護功能很有趣,很多路由器在這點做了很多進化XD。

訪客網路則是獨立出另一個 SSID,把網段分開來管理,在資安上多做一層防護。

大部份的設定都能從 app 來完成。
架好後馬上來進行重點測試:無線效能。工作室其中一台電腦的主機板是 MSI X570 Godlike,Killer™ Wi-Fi 6 AX1650 C 剛好可支援 2.4Gbps 的無線網路,剛好可以拿來測試。此時在 Windows 系統上看,哦耶~還真的是 2.4Gbps。2.4Gbps的理論頻寬有多快?除以 8 就是 300MB/s,一秒可傳 300MB 的資料,1GB 的檔案約 3~4 秒傳完。
工作室的坪數約為 15 坪,分享器放在天花板的隔層上,向下露出天線。格局如下:

取 A、B、C、D 4點做速度測試。A與B兩點單純是測距離,C是看看穿牆的效果如何,D則是需要 WiFi 訊號的最末點,直線距離約 13 公尺。
測試的方式是使用自動雙頻,因為單開 5G 有點浪費這台機器的能耐以及 Wi-Fi 6 的美意,然後用 iPhone 12 來測每個點的傳輸速率。

A點的速度,約700Mbps

B點的速度,跟A點差不多

C點應有比較明顯的遮敝物,所以速度有掉一些。

D點仍有破 550Mbps 的成績。
用 Wi-Fi Sweetspots 來測可以看出訊號的波動,波形十分穩定,沒有速度忽快忽慢的問題。測試環境周遭其實有蠻多鄰居的路由器,Wi-Fi 6 不易受干擾也是原因之一。
最後我把一個 USB 3.0 外接 NVME SSD,測一下固網傳輸的實際速率。用Windows內建的 PowerShell來偵測傳輸時間:

傳輸的檔案約 300 MB 大小,3 秒傳完,與理論的傳輸速度差不多(700Mbps)。
檔案的傳輸速度無庸置疑。趁著手邊的 PS5 還沒還同事,也可以順便看一下 PS5 Wi-Fi 6 的能耐:

這是固網的速度。

這是 Wi-fi 6 的速度。

這是 Wi-fi 5 的速度。
這個速度,我想以後遊戲買數位版就夠了……NBA2K21 要 150GB,假設用 GbE 來傳,大約是 20 分鐘可載完~1Gbps 的光世代可以跑出這個速度,就算只有 300Mbps 或 100Mbps,Wi-Fi 6 的頻寬使用效率也是能讓固網轉 Wi-FI 的效益最大化,這是我認為升級 Wi-Fi 6 的重要原因。
話說回來,AX73 最吸引人之處還是在於它的功能、效能完整性及定位。在這個等級的機器裡,甚至不用破 5 千新台幣就能換來中高階效能跟機能,期待它也能像六年前買的那台AC750一樣,再戰下一個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