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i數值越大簡單可以判斷為平面的穿透率高,同樓層平面
但這個高,還需看路由器端的輸出功率設計多少,能不能推滿
如路由發射端設計300mW搭配5dBi天線使用,自行更換為12~15dBi天線,將沒有明顯效果產生
如設計800mW~1000mW搭配5dBi天線,自行更換為12~15dBi天線,將有信號格數提升、平均網速增加感受
再配合梅林、DDWRT、番茄做輸出功率調整,大致上可調整至極限
如不擔心什麼輻射、基地台什麼的,就去搞吧
例:
訊號源A--牆1--牆2--接收端B,AB端用高增益高天線位置
訊號源A--牆1--接收端B,B端用高增益高天線位置
訊號源A--接收端B,AB端用電競低增益低延遲高天線位置
注意到原廠不論路由器、無線網卡、主機板內建無線網卡,原配的天線為何都是低增益電競型嗎?
Wi-Fi信號本設計之初就不是用來遠距離穿牆使用,功率如前文所述NCC有規範
就是僅提供在大多數人正常的使用環境下使用的設計
路由器在1樓、接收端在3樓,難道要說原廠配的天線都爛透了嗎?
穿牆其實也不是穿,是繞射......
還記得某碩有台N12配高聳入雲天線嗎?
平均網速、信號強度會比現在Wi-Fi 7路由器好嗎?
再說2.4G、5G、6G,甚至Wi-Fi 7頻道最高的233,頻率達7.015Ghz
每個頻段標示的dBi都是不一樣的,2.4G時有12dBi,7G時僅剩3dBi
那一支天線所標示販售的值,到底要寫多少? 看懂了嗎?
且天線的塑膠外殼與內部結構設計,是兩回事...........
不是看著外觀一樣,裡面結構大家都一樣,隨便找一個試試
多數人認為信號不好,換天線可以飛天遁地是錯誤的!!
功率未提升,僅是場型改變,碰巧好運會有升級感
倒楣就說根本無效欺騙社會,一連串的爭吵互罵,怨天怨地我被騙、我要退
換天線能改變一切,原廠為什麼不配?
Mesh為何開發? 信號延伸器? 設計開發路由器、網卡都傻?
一台路由從台北到墾丁都有信號不是很好嗎?
不就是Mesh貴,又要買、各種貴,天線便宜試試看
無知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