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使用 Wifi 分析儀APP 的數據判讀上:
1. 訊號強度在 0 dbm ~ -50dnm 時候,表示訊號良好。 手機訊號為滿格。
使用 Speedtest 測試連線的速度,將會是有線網路的全速傳輸。
2. 訊號強度在 -50dbm ~ -60dnm 時候,表示訊號良可接受的範圍。手機訊號為3格。
使用 Speedtest 測試連線的速度,將會是有線網路的全速傳輸。
3. 訊號強度在 -60dbm ~ -70dnm 時候,表示訊號為因雜訊而開始飄移,一般而言,仍可接受範圍。手機訊號為2格。 如果有線網路的傳輸速度 是20M,使用 Speedtest 測試連線的速度可能會是 10M~20M之間移動。
4. 訊號強度在 -70dbm ~ -80dnm 時候,訊號會因為嚴重飄移,偶爾會被中斷。 手機訊號為1格。
如果有線網路的傳輸速度 是20M,使用 Speedtest 測試連線的速度可能會常常會掉在 10M,甚至在5M以下,甚至會收不到訊號。
5. 訊號強度在 -80dbm ~ -90dnm 時候,以經是完全收不到訊號,就算有1格的訊號,也是完全收不到網路傳輸的狀態。 手機訊號為1格或0格。 使用 Speedtest 測試連線的速度會是0, 將無法傳輸資料。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farproc.wifi.analyzer&hl=zh_TW
Yujet.W wrote:
感謝大家回復,因為二樓本身第四台網路就有一台分享器,但是那台只能二樓順暢,一樓跟三樓收的到,但是根本無作用。
三樓目前這台裝置上去以後,而且裝在房間內,四樓房間如果關起來就幾乎斷了。
看起來要來樓梯找個地方放.....不知道大家有甚麼比較美觀的擺放方法,畢竟四根天線展開超醜的。...(恕刪)
TCP/IP 網路,有一個特性:下載的同時,也要上傳


首先是 TCP 建立連結的時候,需要"三段式交握"(一種配對的過程)
之後每傳輸一個封包,clinet端接收到時,都要回應 server端"已收到"(TCP 有保障傳輸的特性)。
若 Client端不回復"已收到"信息,server端就會一直重新發送,直到連接逾時。
白話就是:路由器傳封包給手機,手機也要回應路由器"已收到"
並非單純看網頁、影片,不上傳檔案,就不需要上傳。而是每次接收到封包,都要上傳回應信息。
Q.一台超大功率的 AP 路由器,覆蓋整棟樓,為何行不通?
A.
因為就算那台 AP 牛逼到不行,功率足以覆蓋整條街
問題是:手機功率沒有那強,無法回應"已收到"信息給路由器。
然後,網路實際上是不會通的。
※ 註:和 AP 的功率無關。問題是出在:TCP/IP 網路需要"雙向傳輸",而手機的WIFI功率你無法更改。
*********************************
那既然一台 AP 覆蓋整棟樓行不通,那要怎麼樣做,才能讓 WIFI 覆蓋整棟樓,可使用?
答:中繼
在整棟樓,佈署 "大量的" 中繼站點。
使每次傳輸範圍,侷限在小範圍,就可以解決手機功率不夠大(雙向傳輸)的問題。
手機/平板 只須和 "中繼站點" 建立連結,即能使用源頭的網路。
如此一來,就算 手機/平板 功率不足大到與源頭連結,卻可以與中繼站點建立連結。
大量的,意思就是:一層樓最少 1~2 台/支,中繼器。
這會有一個問題就是:
一台假設1千元,每層樓佈署 1~2台,那4樓不就要 4~8台,不就要 4~8千元,未免太貴了吧?
所以當然是要買 "便宜的",不然怎麼大量佈署,花錢心痛啊。
比如:小米 WIFI 放大器,一支約台幣 250元
4支才 1千元,8支才 2千元。
那個非常小支,只有巴掌大小,外觀不錯看。
與源頭 SSID,配對好後,插在牆壁上的電源插座,就可以用了。
原廠包裝是沒有附變壓器的,變壓器要另外買。變壓器就是手機那種30元的充電頭(USB 5V1A 豆腐方塊充電頭)。
就手機拿著,看 WIFI 信號格子數,在大約只剩 2格信號的地方,插上放大器,立刻變滿格。
※ 最少要有 2格信號,才能中繼放大。1格不行,會不穩定。
然後再去找下個剩下2格信號的地方,再插上一支。直到 WIFI 佈滿整棟樓,全部滿格。
耗電方面:


由於是用 USB 5V1A充電頭,說明最大耗電不會超過 5W。
實際有在傳輸時,約耗 1~2W電。閒置時在 0.2W 以下。
算很省電的。
插個 4支,平均也才耗 4W 左右。一個月電費不到10元。
比如說:
WIFI 是 802.11n 2T2R雙天線(300M)
減半還有 150M
可以想像成:
空氣中有一條 看不見也摸不到的網路線(電波),而這條 "看不見的網路線" 最高只能到 150M。
然後假如 VDSL 對外是 100M/40M 的,用 150M的網路線(看不見的網路線),其實也是錯錯有餘的。
區域網路中,如果有 NAS、檔案伺服器,這 150M 串流看高清片,也是錯錯有餘的。
PING 其實也還好,中繼一層,約多個 10ms 左右而已。
*****************************
中繼有分「層」
直接中繼 "源頭" 的,是第1層
再中繼 "第1層的中繼點",是第2層
.....以此類推
每層,頻寬減半(區域網路的頻寬),並增加相當小量的 ping 值。
每一層,不限台數
可以很多台都中繼 "源頭",比如 源頭路由器 擺2樓,1F、3F 去中繼它,這樣 1F、3F 都是第1層而已。
中繼第一層,區域網路仍有 1/2 頻寬,WIFI 若 300M 的,仍有 150M。
然後 4樓的 去中繼 3樓的中繼點,這樣4樓的會變第2層。區域網路頻寬只剩 1/4。WIFI 若 300M 的,剩下 75M。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