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今天2/10開始上路國道ETC

看看日本toyota的ETC─OBU比較一下

分離式的,一點都不會妨礙視線
97×72×17mm 約112g



高檔貨,可以看剩餘金額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quamojo/sets/

thunderbird wrote:
看看日本


非常美觀,賞心悅目的裝置,
要錢嗎?應該不會免費提供吧.
轉轉念 wrote:
我天天上下班都須經過...(恕刪)


會不會想太多了,
讓經濟市場自由決定吧,
沒有收費員工作還有很多工作也可以做啊,
當人有越多工作技能工作能力還怕找不到工作嗎?
國道收費站應該增設信用卡或金融卡收費服務,ETC雖然立意良好,不過對於餘額不足通過札口的限制太過嚴苛,既然使用者的資料都已經登錄到資料庫中為何不能採取先用後付帳單的方式,非得要使用人到鄰近的休息站補充額度後才能使用?實在不解。號稱資訊大國理應在便民的措施上要符合現在資訊便利的生活,而不是打著資訊便利為號召,在便民的服務上處處表現出原始時代的思維,辦 ETC 好像是國民應盡的義務。打從高速公路開通到現在將近 30 年的時間,官員的決策品質似乎沒有隨者資訊的進步表現出更先進的作法,今年開通的 ETC 服務理應想到 20 年後應該都會碰到的問題,一次要能做好才算是好的政策,不要認為每一次小小的改進給予使用者甜頭就認定是德政,官員們,不要再打混了,出國考察請仔細親身體驗一下何謂先進國家的政策,在碰到問題時應該要如何解決,不要老是打著收錢卻不願解決問題的態度。
// ThinkPad X61-CW9 作業中..
不好意思
我想請問一下
他是使用9V的電池
那有沒有辦法看他的消耗電量是多少
機子上有沒有寫呀

因為我想要去南一買太陽能電板來加裝
怕電流不夠驅動不了
美夢在心...理想在口...成功在雙手
其實與其搞個四不像的ETC 不如國道收費全面電子化
從上高速公路開始 到下高速公路為止 按照公里數來計費
像是 http://www.407etr.com/ 這樣
BEIOWOLF wrote:
其實與其搞個四不像的...(恕刪)
本來就要改成全面電子化呀
這不是很多人都提到了嗎?但並不可能一天兩天就能達成呀
難道今天改成閘道收費,明天所有車子就全部裝好ETC了嗎?
當然是先讓多數的車都安裝好ETC,才來實施全面電子化收費呀
這些都是分階段在進行的,並非現在還沒做到,就該認為目前的作法是四不像呀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看來不只小弟有這種「類」全民公敵似的被迫害妄想症 ...




2006.02.11  中國時報 監視移動也上路了

黃旭

在一片抵制聲中,高速公路電子收費(ETC)上路了,使用這套系統的人目前有限,專設的收費道將只有三萬多用戶,距離目標還很遙遠。看起來,以消基會和網路信件表現出來的消費者意識,似乎暫時頓挫了遠通公司的計畫,或至少,澆了一盆冷水。但在這場遠通與消費者進行的「價格拉鉅戰」中,除了價格問題,電子收費系統未來的可能發展,恐怕更值得社會討論。

無遠弗屆或無孔不入的網路信件,確實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效果,訴求簡單明瞭,集中在收費太高問題上,只要是有一點消費者意識的用車人,大概很難不被說服。這也得歸功於遠通的算盤打得太精,主打的快速通過收費站,不僅有點偏離民眾對塞車原因的認知,也不敵原來使用回數票的經濟。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從表面宣傳看起來,用車人只要關心他通過收費站的速度,從暫停到時速四十,似乎是個進步和便利。但這些可能的便利,只是第一階段的目標。根據通訊雜誌報導,西元二○一○年,如果按照計畫,高速公路的收費將轉向「計程收費」。也就是目前以次數計算的收費方式,將改成以里程數計算。屆時電子收費的感應器都設在交流道出入口,你跑多少路,就收多少錢。按里程收費的方式,可能會推廣到所有收費道路,為私人開路作準備,目前的收費站電子化,可以說只是全面電子化收費的開始。

上高速路就收錢,當然會對區域房地產產生衝擊,十五分鐘就到信義區將必須加上數十元的過路費,但除此之外,在「使用者付費」的大旗下,如果我門對收買路錢暫不表意見,電子收費的技術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領域。

一種可能的收費的方式是像買台北市悠游卡,買了後加值再上,但這種匿名的方式顯然商機不夠,或是說不夠便利。電子收費的後端帳務系統必須能連結個人的資料,才能從帳戶中直接扣款、甚至和銀行結合,讓車上機的卡片可以加油、停車、付門票和開車直接進入Motel,這樣才夠便利。也就是說,電子收費的技術可以讓車上機(OBU)的卡片變成信用卡,但它必要的代價是從匿名到不匿名。

如果不在乎我們接觸的人因此愈來愈少,各種服務生在我們生活場所逐漸退去,不匿名導致的監視效果也值得擔心。當我們通過路旁的通訊感應設備,帳務中心要能夠扣款,必須紀錄時間地點和旅程,你在收費道路上移動的軌跡,因此都被收在公司的檔案裡。別以為這僅止於可能逐漸擴大的收費道路,如果技術成熟,未來在整頓交通、維持治安什麼有的沒的名目下,一般道路大量採用也不無可能。屆時小偷、盜匪、上班摸魚偷會情人和政治異議者,及所有的用路人,移動的軌跡將被收進帳務及資訊中心的保險箱。

在效率和便利之名下,移動的代價是留下紀錄。用車人到了哪裡、甚至作了哪些消費,通訊感應器將有能力像街頭林立的攝影機,拼湊出你在公共空間的行動。進行這種紀錄,將需要各種名目取得合法性,譬如:車輛種類和流量關係的調查、風景區和用路人年齡的分析等等,這些都是傳統調查無法取得的資訊和知識。作這種研究調查,需要有車輛定位系統(VPS)的技術支持,能將車輛「個體化」:車輛因此不只是車流中的單元,而是個人;也要能儲存各種行車資訊,以方便查帳調閱。電子化後端的資訊中心,於是像個中央塔,隨時可以翻閱你的紀錄,但不必二十四小時盯著你的車。

終極版的電子化收費圖像,潛在的具有監視的功能,因此需要社會持續的關注。在這意義上,消費者目前的意識和行動,只算是一種制度性的調節。如果掌控移動資訊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礎,為了鞏固合法性,監視性就成了代價、或目標。屆時,警政署取代了交通部,而代替了指紋的包著你的身體的你的車,又將開往何處?


(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倫敦大學建築博士候選人)

文章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很奇怪,為什麼我們的財團得標了
卻使用人家不想用的系統

收費站之所以要降速,除了他們說的安全外,最大的原因
在於ETC的這套系統,感應的速度在70以下,最保險的速度在40公里

所以因為遠東集團使用這樣落伍的系統,政府才需要配合規定

這樣受害的還是全民,每次我們花錢都花比別的國家貴,但是卻沒有同樣的品質
像是日本的ETC可以接受70公里的速度,而我去過的國家以色列更是方便

他們的公路扣款不是在收費站,而是固定的距離,像我國是40KM一個收費站一樣
公路的每個車道正上方會有高架的電波發射器,車開過去就會扣款

速度完全不用減速,就算開上120也一樣,很方便,要不是我聽到扣款的聲音
我還不知道這是在收費勒!

想想看,為什麼我們要新的收費制度,卻不用新的系統
我想大家不是沒錢,但是會考慮相對的效益,花一千多元,買到的是不方便

就是不爽裝啦!

如果,我們收費站全部廢掉,電子收費系統就隨領牌的時候一並發放安裝(舊車補領)
但是這套系統是不需要收費站,也不需要減速,那不是很方便嗎?
花一千多元也值得,你想想換牌不是也要兩千多元。
而款項可以不要官商勾結,讓銀行賺到,什麼要辦信用卡才能免費這樣強劫的做法

應該可以直接指定,自動轉帳,及從電話費扣款,自由選擇,這樣市場才會公平
hit_hot
我研究了一下澳洲的 ETC, 大致比較一下, 不過我自己沒有裝. 澳洲各州的機器/收費方式
略有不同, 可是那張感應 TAG 是可以通用的

1. 看起來應該是 RFID
2. 也有 OBU. 也吃電池. BUT!!! 電池可以用約八年!!
(幾乎肯定是 RFID. 主動送 IR 哪可能撐八年)
3. OBU 每次扣款成功/失敗會有警示聲. 收費站的燈號也會變化,
所以絕不會有不知道有否扣款成功的問題.
(於此得到結論, 什麼被動式感應會不知道是否扣款成功云云, 根本是鬼扯 )
4. 通過 gate 時速最高可達 60km. 莫爾本那邊的系統又不太一樣, 感應器在頭頂
(沒有 gate), 所以或許時速可以更快. 甚至還可以到非 E-Toll 車道通過,
只是速限降到 30km, 應該是怕撞到收費亭.
5. 昆士蘭 OBU 不要錢! 但是每三個月收你約台幣 250, 但是可以抵通行費
(三個月用不到 250, 約等於 4 次通行費, 乾脆不要裝算了)
6. OBU 沒電免費幫你換一個! 而且中間因為沒電而沒收到錢的, 不用另外付任何
罰款/手續費
7. 一張卡(還是 OBU? 不詳)可以用在最多四台車上. 當然要先登記..

大致如此..
以上資訊是剛剛去翻澳洲 E-toll 相關網頁的, 可能綜合各州不同的特點,
但是絕對不是馬路消息.

遠通這算啥麼東西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