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電腦歷史,我要講
1.爸爸花錢買一台486 DX-33給我,當時好像四萬多吧,新出來的。賺沒幾個錢的爸爸,好辛苦。

2.這台電腦讓我練就不看螢幕就可以打完一串 autoexec 和config,還幫每個同學加做批次選項。

3.練就英打速度到看不見手指的境界,打工去電腦公司外派修電腦時,坐在純情妹妹的房間裡修電腦,手指飛快,旁邊的純情妹妹崇拜的眼神,只怪當時年紀小,不懂如何擄獲少女心。

4.花錢買了四千多塊的音效卡,只為現在還是沒人用的語音指令,後來發現語音指令跟軟體有關,犯不著買那一張卡,爸為了培養我當電腦高手花了很多錢,自己還是很省。

5.花五千買panasonic 2X cd-rom,在某次的世貿展買的,也是第一次去台北。

logaway wrote:
當初IBM在命名PC時, IBM PC 用的是 8086,內部運算及外埠IO都是16bit 的,但是因為價格的考量,所以又出了一個便宜版的 IBM PC/XT 用8088 CPU, 內部運算還是以16bit,但是對外的溝通就改為8bit了!!


這段話只對了一半,IBM當年為了成本問題選用I/O只有8Bit的8088這是對的,但是原始的PC一開始就是8088了,IBM的PC系列一直沒用過8086,倒是顯示卡有用過(PGA這裡應該有人有玩過)。

而原始的PC跟PC/XT的主要差別在於PC只有5個8bit的ISA擴充槽,並且主機板上還留有錄音機的控制接頭,而on Board的 RAM容量最大只能裝到256KB(最早期出廠的甚至一出場只有16KB擴充只能到64KB)。
PC/XT除了在BIOS上看不見的修改外,一方面拿掉了當時漸漸越來越少人用的錄音機介面接頭,把ISA擴充槽數量加到8個,on Board的記憶體容量也從256KB起跳到後期型的支援整個DOS可用最大容量的640KB。

我記得一直要到後來的PS/2系列其中最低階的PS/2 model 30上才使用了8086。
嗯,我的第一台電腦就是 8088。當然只能用5.25吋的軟碟機。3.5吋的軟碟機還算是比較高級的了。
當然看到班上(大學時)一個電腦高手把 DOS 的指令用到出神入化的境介時,想向他請教被投以鄙視的眼光時 就努力的研究 DOS,等到知道 DOS 的大部份指令是抄 UNIX 的時候,就對 UNIX 有了無比的敬意。

我玩過一張CGA的顯示卡,只有4種顏色

有沒有玩過 PGA,不太記得了,可能有吧。
那個賽車遊戲好好玩啊...

那種開放式的賽車最棒了...!!! 還會開錯路勒

真是愛死了
Netx wrote:
上面的那台分離式光碟機 應是日本製的才會有那樣子的!
同學有一台電腦的光碟機是長那樣子的 是NEC 4X
當然還覺得那樣子的比較好看也想有一台那樣子的光碟機

應該和是不是日本製的無關
我有一部Philips的也是這種

Caddy本來就是光碟進片方式的一種
防塵效果遠優於Tray(托盤式),故障率也低
可惜因為成本高,在後來光碟機滿地都是的時代漸漸被淘汰了
遊戲的話
我覺得appleII時期的超級運動員最好玩了
在地上打個洞,讓敵人跌進去,然後看著地板慢慢的縫合起來
花哈哈哈
那時候除了用錄音機嘰嘰嘎嘎的讀入是特色外
用電視代替顯示器,就是彩色螢幕了
最常用的按鍵不是imjk就是az<-->
常常按到手抽筋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Studio90 wrote:


logaway wrote:
當初IBM在命名PC時, IBM PC 用的是 8086,內部運算及外埠IO都是16bit 的,但是因為價格的考量,所以又出了一個便宜版的 IBM PC/XT 用8088 CPU, 內部運算還是以16bit,但是對外的溝通就改為8bit了!!


這段話只對了一半,IBM當年為了成本問題選用I/O只有8Bit的8088這是對的,但是原始的PC一開始就是8088了,IBM的PC系列一直沒用過8086,倒是顯示卡有用過(PGA這裡應該有人有玩過)。

而原始的PC跟PC/XT的主要差別在於PC只有5個8bit的ISA擴充槽,並且主機板上還留有錄音機的控制接頭,而on Board的 RAM容量最大只能裝到256KB(最早期出廠的甚至一出場只有16KB擴充只能到64KB)。
PC/XT除了在BIOS上看不見的修改外,一方面拿掉了當時漸漸越來越少人用的錄音機介面接頭,把ISA擴充槽數量加到8個,on Board的記憶體容量也從256KB起跳到後期型的支援整個DOS可用最大容量的640KB。

我記得一直要到後來的PS/2系列其中最低階的PS/2 model 30上才使用了8086。

哈,本來我還不相信,結果去查了一些文獻.....
原來我20多年的記憶是錯的!!1
謝啦!!

jason206 wrote:
大家都在賣老是吧, 說到 Win3.1.............我就要說一個沒人說過的了......

有沒有人把 Windows 3.1 拿到 Pentium 4 上面跑過? 爆快~比起 WinXp...噁.....
Windows 3.1 可以作多少事情? 很多..很多.....

Windows 3.1 使用 Winsock, 可以上網, 有 IE, 有 EMail 有 NetScape, 有 Lotus NOTES,
有 Office, Delphi, News, Gohper, BBS...........幾乎現在辦公室作業, 上網應用都足夠,
而且速度是爆快的, 為何微軟要把 WinXP 搞的那麼肥大臃腫呢???

Windows 3.1 裡面的 Office 都還用不透勒......

如果 P4 CPU, 512 RAM......搭配 Windows 3.1 可以來個 Win31 Professonal 版本, 哇賽..........造嘎哪勒飛勒(台)~

WinTel? IntWin? 商業計謀.....

要讓Win 3.1 更快嗎??...畢竟Win 3.1 無法支援到 到512 MB RAM (如果我沒記錯), 那切256 mb當 Ram Drive, 把 Win 3.1 裝在RAM drive 中跑...嘿嘿嘿.

Lightwave wrote:
VCD不是在DOS時代就有播放程式了...

這是有的, 也有DOS介面的圖片瀏覽程式
想當初我家486DX2-66的電腦沒辦法撥VCD
後來我還跑去買啟亨秘密情人加速卡
這台電腦就變成我家第一台VCD播放機
當時一台VCD Player還要三四千塊...
hsuchen wrote:
再這樣討論下去 會不會當初負責阿波羅登月計畫的人都跑出來了....



哈哈哈~~~~~~~~~~~
說不會真的會有喔!!!!!

我也是粉老的,民國80年,跟大哥、二姐為了學校電腦課,三個人打工合買了第一台
80286-12/1MB RAM/40MB Seagate ST-157 ,好像花了三萬,也是人生第一台
電腦。不過也有看過同學的電腦是更早期的日本 NEC 9xx 的 PC ,還是用夾式磁碟片
180K ,還有一顆5MB HDD(大小跟現在A4影像掃描器一樣大)。

至於 XT 和 Apple ][ 6502 則是在垃圾回收處看過很多台。我是沒真正用過和經歷過,
所以就覺得很神奇。嘻~~~~~~

不過,82年在中研院工作,工讀生的我,就非常的「幸運」,遇到老闆有一個國科會專
案計劃,需要分析生物的 dna 和生活型態記錄,就請我去中研院的內部倉庫,去找報廢
的電腦來做應用,結果我進到裡面一看,驚訝~~~~~ 裡面有上台百 Apple ][ 和 XT
電腦,都是報廢且使用很久的。就在其中找了一台看起來新一點的,然後搬回實驗室,把
電腦組起來,然後讓「它」Work ,因為80年開始玩電腦,第一年是電腦白痴,第二年有
bbs 的學習,所以學會修電腦。就剛好在這個專案用上,就讓一台掛掉的 XT 重新恢復,
然後開始在上面用 Turbo C 1.5 寫了生物分析的程式,並且連上以 PIO 8255自動控制電
路,做為分析用途,最後將結果以及第一階段的內容,傳上電算中心的大型電腦做 dna 最
後結果分析,一個禮拜之後就可以知道結果。而這個計劃和相關程式碼也同時刊載在中研
院的期刊上。


現在想想,真是好懷念........... 呵呵~~~~~~~

電腦的出現,是一個全新的工具,幫助人們去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更重要的是,讓人
們的視野更加寬廣,學習成為一個全民運動,當 IPOD 改變人們使用傳統隨身聽和音樂
購置的習慣,「科技」在越來越多情況下,讓應用方式將對生活產生不同的劇變。

當阿公阿媽都會使用電腦上網(像韓國),小朋友用電腦快速完成學習和課業,資訊化
的社會也產生許多問題,網路上癮、ONS、QuickLove、網路想不開族,冷冰電腦族
(MSN上活靈活現,現實生活上卻不愛理人甚至說話)、個資詐騙長欺犯(台灣是經濟
罪犯罰則最輕的國家之一)。

人文和道德的爭議,也將會一直不斷在現令社會上演,人的脆弱,物質單面,心靈的
損失。都是社會大眾去正視的。



生活是要快樂的,也不一定要讓電腦萬能,健康親自起來去大自然走一走,比用照片
和在電腦前面什麼都不動好。

記得多和您的家人聚個餐,打個電話和朋友聊聊,常去拜訪一些小時代疼愛您的長輩
,跟他們寒暄問好,這些會讓自己在人生上更有意義。

科技的出現,是為幫助人們,而不是變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善用科技更能造福
自己和身邊的人。共勉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