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料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面積就已經儘可能被縮到最小考慮到量產性餘料在生產上完全沒有再利用的機會, 頂多拿去做做實驗更多是直接丟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像報紙四周都會留白邊一般也不會有人想要拿那段白邊再利用而印刷錯誤的報紙當然是檢討真因後整批報廢現在的技術也沒有可能擦掉油墨再利用至於大小不同尺寸做在同一塊版面是有可能但是實際生產, 產線會被搞死而且萬一共基板的其中一個尺寸提早停產, 算成本的應該會被氣死所以我想42"面板價格想下降, "良率"應該蠻關鍵的最好是閉著眼睛做都不會有報廢
其實目前面板廠應該都有以混合的方式進行調配尤其是五代廠如果要生產3x吋以上的時候,勢必會有空下來的區域而這區域就會拿來生產小面板至於發現壞點後的切割答案是不可行!以AR段的製程來說發現壞點的修補(Laser_CVD)已經是在SD Layer了在前面有GE and AS Layer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去做面積切割的動作可以切的話就好了XD
風貓 wrote:其實目前面板廠應該都...(恕刪) 一片玻璃上面做兩種尺寸的面板是有可能但是應該沒有人會想要這樣做曝一片就要換不同尺寸的光罩??或是把不同尺寸的layout放在同一片光罩上面??曝光精度的考量,產出速度的考量...玩過曝光機的應該不會想做這種麻煩事況且30吋以上的layout以五代線的光罩是沒辦法一次曝完30吋以上的就留給6代線去做比較經濟每一個世代都有適合生產的尺寸是以玻璃基板利用率和產出速度來計算產出速度有時會凌駕於基板利用率之上至於樓上提到切割方面切下來就只剩下pixel的部分,那驅動IC要貼在哪裡??完全不可行的...
rakuraku wrote:餘料在一開始設計的時...(恕刪) 實務上是沒有LCD廠作這樣的事,以六代線製造42吋TV為例,共有五道光罩,這五道光罩全是42"的設計,五道曝光完成,切下來的全是42"TV的Siaze.,旁邊多餘的餘料並無人用來曝小尺寸的LCD,因為光罩的價格非常昂貴,單位以千萬元計,中小尺寸LCD面板製程上也與TV面板技術不同,故少有人以此種方法量產。(P.S.實驗室是否有人這樣做,就不清楚了)
記得之前有估算過, 用17" 當base比較簡單大概比例如下(不是很精確)(除了17" 是4:3, 其餘皆是液晶電視寬螢幕)17" : 26" : 32" :37" : 42" = 1 : 2 : 3 : 4 : 5對廠商而言 : 現在 37" 很賺 但是32" 就虧多了對精打細算的人來說, 目前只能買32" 以下的瑩幕